明末之海上雄师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点了他的粮仓

请点击,然后点击“”

最快更新明末之海上雄师最新章节!

bsp;  海面上,天空压得很低,还飘杂这小雨,鱼鹰的战船,也没有出港,只是用舰炮,封锁了从港口到城门的那段距离。

两地之间相距七八里,唐学志的舰炮,虽然够得找,却不屑炮击。

因为这种距离,打起来实在是给城池挠痒痒。

登州城~

港口和其他两个门都被大军堵死了。

虽然几天前,他们赢得了一仗。

但是现在远处大营中,已经多出了一面赤红色的大旗。

这杆旗,他认识,是唐学志的战旗。

水陆都被封锁,也让他很难受。

......

一连好几天,唐学志的士兵,在船甲板正常出操外,也没有采取什么行动。

不过,到了晚上,马小七带着船队,回来了。

他们在皇城岛,截住了耿仲明后,本以为这小子会接招。

没想到,才打到一半,他竟然跑了。

马小七的船,虽然厉害,但数量却不如他们。

等他们追击时,耿仲明更做出来一个举动,那就是化整为零,突围。

玛德~

马小七肺都气炸了,五艘船分头追击。

击沉了六艘赶繒船,却让耿仲明跑了。

“将军,都是卑职之过,请您责罚。”

阐述完整件事情后,马小七一头跪了下来,一脸的郁闷。

“起来吧,这也不能怪你们,不过,区区一个耿仲明,并不影响大局。”

“他们就算去了黄台吉那里,有我们鱼鹰在,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好了,别闷闷不乐,马上,我们就要攻城了。”

唐学志将他扶起,没有责怪的意思。

“好,终于要开打了,将军,卑职请战。”

“我们舰队的兄弟,虽然一直在船上,攻城的活,也没有落下,就让我们打头阵吧。”

马小七听说要攻城,马上就来劲了。

将功补过的机会,他当然不会放过。

“马兄,过份了哈,你这是要和我们近卫军的兄弟抢活啊,我可早就说好了,攻城的活,你们谁也不能和咱抢。”

“不然,别怪我李大山翻脸不认人了。”

你们将功补过,说的好听是吧。

皇城岛一战,已经让给你们了,你们倒好,回来了还要和兄弟们争夺这点功劳。

“我说李大头,这可是你的不对了,你们身为近卫军,主要是保护将军的安全,啥时候轮到你们冲锋陷阵了。”

“这一仗,我们舰载兵,还非争不可了。”

马小七不毫不示弱。

“行了,有什么争的,这次攻城,某早有打算。”

“谢将军.....”

马小七心中一乐,马上抢先道谢。

李大山气得牙痒痒,恨不得掐这家伙两下。

“滚.....”

......

天色转晴后,孔有德也在盘算着该如何击败城外的兵马。

“孔帅,我看刘宇烈大军,在城外修整了好些天,今天下午,似乎已经在开始调动了。”

“如果,不能击败他们,唐学志一直封锁港口,我们将失去最后的主动权,这几日,我对刘宇烈大营观察过,他们的粮草仓就建在北山,要不然,卑职直接带人杀了出去,点了他的粮仓。”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到古代,从七品芝麻官做起
穿越到古代,从七品芝麻官做起
关于穿越到古代,从七品芝麻官做起:穿越到古代,从一个七品芝麻官做起,我本以为能凭借自己的现代知识大展宏图,可没想到上任第一天就闹了笑话。后来,公主、郡主还有敌人首领的女儿都要和我成亲……
弱水只取一瓢尹
喂!当乞丐去啊?
喂!当乞丐去啊?
关于喂!当乞丐去啊?:从1500年开始,以小人物的视角,看当时发生的事,是否能明白,那一年经历的,所见所闻所感,中国历史几百年的变化史,帮你去看看那一年的不容易……
5路偷懒
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
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
关于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书友群677016379一个籍籍无名的汉族后生,浑浑噩噩地穿越到了一千年前,却被指勾引了人家有夫之妇?冤枉,天大的冤枉!但是,几个莫名其妙凶徒,却因此对他疯狂追杀。他,命悬一线!懵逼的是,他只是个中学生,才刚刚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他,真的什么都没有做。尤其令人恐怖的是,这个所谓的有夫之妇,竟还是皇帝陛下的淑妃娘娘……他认定这是陷害,是有人故意的想要置他于死地!他,百口莫辩
扶桑太守
重生秦时之风云传奇
重生秦时之风云传奇
关于重生秦时之风云传奇:内容简介:苏逸意外穿越至秦朝。初入秦境,他努力适应并决定凭借现代知识闯出天地。结识豪杰赵武后一同游历,后入咸阳,凭借才华成为李斯谋士。战争中,苏逸展现勇敢智慧,成为英雄。但秦国强大后,内部权力斗争激烈,他卷入其中艰难平衡。同时,他与婉儿相爱,收获温暖。面对秦国外部反抗与内部阴谋危机,苏逸挺身而出。他还带领科学家团队探索宇宙奥秘,虽遇诸多困难却凭借信念化险为夷。随着时间推移,
诺途
穿越大汉,请叫我冠军侯他哥
穿越大汉,请叫我冠军侯他哥
关于穿越大汉,请叫我冠军侯他哥:扶苏有兵无胆,朱标天不假年,刘据有胆无兵,历史上最让人遗憾的太子,倘使卫青不死,英年早逝的冠军侯还在,刘据结局又会怎样?帝国双壁,嫡出长子,明明拥有最无敌的辅助加成,可偏偏所有的巧事都发生在他身上,到底是天命如此,还是另有玄机?搬好小板凳,一起去看看。
汉瓦秦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