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气势如虹。
满清江宁巡抚蒋国柱、提督管效忠派来的援军并未全部进城,而是派出大约四千兵马在城外的银山扎营,和镇江城呈掎角之势。
郑成功果断下令。
“先打银山之敌!”
郑军开始登陆。
密密麻麻的郑军犹如潮水一般,朝着镇江城外的银山而去。
大明的旗帜,在张煌言等人发动长江之役三年之后,又一次踏上了江南的土地!
银山上驻扎的清军也做好了准备,疯狂发射各种远程武器,想要压制郑军。
但这支郑军,可是武装到了骨子里的郑军!
他们凭借着身上的铁甲,举着手中的藤牌,化解了清军的攻势。
很快,郑军就逼近了银山清军大营。
上百门火炮此时也从船上拆卸下来,被推到了山下。
“开炮!”
伴随着郑军指挥官们的怒吼,上百门火炮先后发射。
炮弹持续不断地落入清军营地之中,将清军将士砸得七零八落。
临时铺设的营地木栅栏,在这样猛烈的火炮面前就如同纸糊一般,被迅速摧毁。
郑军一波波攻势如潮,很快就杀入了银山清军营地之中。
数以万计的郑军挥舞着手中各种各样的武器,朝着清军杀了过去。
“光复大明!”
“杀鞑子!”
激烈的战斗,引发了镇江城内城外许多民众远远地围观。
许多人表情激动,不断叫嚷。
“大明的兵马杀上去了!”
“旗帜,你们看,大明的旗帜升起来了!”
当银山清军大营中升起大明旗帜的那一刻,镇江城内城外,许多人都爆发出了欢呼。
这里的百姓,当年也曾经英勇地抵抗过满清入侵。
许多成年人,就是在一场场抵抗清军的战斗中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如今,大明的军队打回来了。
为他们的亲人报仇了!
有人又跳又叫,泪流满面。
“阿公,你看到了吗?”
“大明王师回来了,来给你们报仇了!”
泪水滴滴落在地上,有悲伤,更有大仇得报的喜悦。
银山大营上,清军已经彻底溃败。
许多清军噗通跪地,瑟瑟发抖,举起手中武器。
“别杀我,我们愿意投降!”
“我是汉人,大家都是同族的,别杀我,我投降了!”
很快,银山大营中的清军俘虏就排成一排,被神气活现的郑军士兵们手持武器押送,垂头丧气地朝着山下走去。
【银山之战,郑成功仅用半天时间,全歼城外银山大营中四千清军!】
历朝皇帝看到这里,都震惊了。
【汉武帝刘彻:好家伙,这还是朕认识的那个郑成功吗?】
【秦始皇嬴政:郑成功竟然有这么强的实力?】
【宋太祖赵匡胤:真是活见鬼了,如果郑成功当真这么强的话,怎么会一直被满清压制在几个岛屿上呢?】
【明太祖朱元璋:这也太神奇了,朕都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了。】
历朝历代的绝大部分皇帝当然都是支持郑成功光复大明的。
只不过,郑成功展现出来的实力,比他们想象之中的要强大太多了。
这种实力,感觉上甚至都已经超过了孙可望、李定国率领的南明精锐!
【唐太宗李世民:感觉这一次郑成功麾下的陆军不但装备精良,而且战术配合上也比之前好了不少。】
【隋文帝杨坚:对了,之前不是有一个台州总兵和一个舟山总兵投降了郑成功吗?或许是他们教会了郑成功陆地战术。】
众人仔细一想,都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但又理所当然。
郑成功的兵马,一直以来在装备和海上作战这方面都是没有问题的,欠缺的就是陆地作战经验。
观察过往战例就能发现,只要是有水师参与的战斗,郑成功无往不利,但缺乏水师发挥的陆战,郑成功就败多胜少。
眼下,郑成功利用招降的清军将领们强化了陆地上的战斗力,自然就能爆发出惊人的实力。
【汉武帝刘彻:朕现在有点明白郑成功的信心是从哪来了。】
【秦始皇嬴政:看来他是真想要拿下南京,直接在江南定居!】
【唐太宗李世民:你还真别说,若是能一鼓作气拿下整个江南,这不就是之前元世祖说的那个“震惊天下的大胜吗?】
【明太祖朱元璋:对啊!若是郑成功攻克南京收复江南,清廷就必须要将在云南的大部分清军调往江南,李定国就还有反扑的机会!】
历朝皇帝顿时振奋起来。
原本以为南明基本上是要完蛋了,但没想到,竟然是郑成功在数千里之外的江南地区,给南明朝廷又一次存续下去的希望!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在歼灭了银山大营的清军后,郑成功派出数万兵马登陆,包围了镇江城。
二十三日,明军持续不断,猛攻镇江。
二十四日清晨,明军正打算继续攻城,却见镇江城内突然自动开启。
城内的清军在总兵高谦的率领下,出城投降。
“咦,这么不中用?”
郑成功不免颇为惊讶。
就这样,在两天的围攻后,郑成功顺利夺取了此次战役的第一座江南重镇——镇江。
镇江距离南京,以水路来说,只需一天便能抵达,是真正的近在咫尺!
【直到此时,整个局面对郑成功来说无疑是巨大利好。】
【但接下来,局势的走向开始不对劲了。】
六月二十四日攻克镇江之后,郑成功进入城池之中,安抚百姓。
他首先让投降的镇江知府戴可进依旧负责署理城中事务,并严厉要求所有部下对镇江百姓秋毫无犯。
二十五日,郑成功在镇江北门外的甘露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
一队队,一列列明军昂首挺胸,手中举着各种火铳、鸟枪,身上披着锃亮盔甲,看起来极为精神。
前来围观的诸多江南百姓,不断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
“大明威武!”
“大明王师万岁!”
在这些围观的人群中,许多人目光深邃,若有所思。
他们都是附近城池的江南官员、士绅集团派来的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