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大唐之长安房俊

第七百四十三章 哥,你名字不行求月票)

请点击,然后点击“”

最快更新锦绣大唐之长安房俊最新章节!

常充当房俊与武媚娘之间的信差,对码头那边的情况稍有涉及。

席君买想了想,说道:“湖州有个贩笔的周家,时常前往关中,与家中关系不错。”

“湖州?”

湖州古称吴兴郡,与吴郡、会稽郡统称三吴之地,历来便是膏腴之乡,鱼米丰足。

“带几个人去一趟湖州,跟周家说,让他们派一个能话事的人来,本侯有一笔大生意与他们谈谈。”

房俊目光幽深,琢磨着怎么收拾苏州那些给自己下绊子的王八蛋……

敢惹我房俊?

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

等待湖州周家来人的期间,房俊并未顺江而下直抵海虞镇,而是留在牛渚矶。此处非但铁矿丰富,其余矿产也不少,尤其是白云土储量丰富,若是不建立几座瓷窑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况且此处水运便利,房俊打算将之打造成房家除关中房家湾之外的另一个产业。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铁厂……

可以说,铁厂否发展进度,决定了房俊以后的战略布局。

大唐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农耕大国,想要将视线和战略重心从土地转移到海洋上来,就必须解决陆地上的边境压力——来自游牧民族的威胁。

在冷兵器的年代,游牧民族呼啸而来绝尘而去的骑兵部队是无解的存在,历史上这些游牧民族依靠着骑兵强大的机动力给汉民族带来无数的伤痛。可就算是汉武大帝追亡逐北,打得匈奴狼狈逃窜,亦或是李二陛下横扫漠北,将突厥人远远的赶往西方,都未能彻底根除游牧民族的威胁。

等到中原式弱,这些生存能力强悍的游牧民族就会卷土重来……

如何对抗机动能力强悍的骑兵?

说难也难,说简单倒也简单……

“不可战胜”的八旗铁骑在八里桥轰然崩溃,代表着骑兵时代的彻底没落。而导致这一结局的罪魁祸首,便是步枪的大规模装备部队。

从火药被发明并且用于战争,及至枪械以及大炮的出现,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力量逐渐由战马的速度向枪械的射程、精度以及火炮的杀伤力转移。

大杀伤力的武器能够打穿骑士厚重的装甲,枪械的超远射程让骑兵在近身之前便死伤大半,而且枪械的造价及维护远远小于骑兵部队的花费,使用者经过简单训练便可投入战场,这更让骑兵的低位趋于尴尬。

随着时间发展,火器逐渐被完善,人们更愿意花费更少的钱做更有效率的事情,那就是培养大量的射击部队取代传统昂贵的骑兵部队,这也导致了骑兵退出历史舞台的必然性。

对于“两把刀”的房俊来说,马克沁这种大杀器他当然做不出来,但是凭借他的物理基础和超越时代的见识,后膛枪和火炮并没有太大难度。

而将火器搬上大唐战场的最重要条件,就是冶铁水平的提高。

没有优质的钢材去做枪管、炮管,难道要像明末那样拿着拿着随时炸膛的火枪对付满清的八旗?要知道那时候的明军宁愿拎着大刀提着弓箭,都不愿意用一下火器!

随着家里的工匠到达南山矿场,附近招募当地的民工也越来越多,一座座炼铁炉拔地而起,让房俊看得极为感慨,同时也极是郁闷。

自己好像什么都懂一点,却什么也不精……

当初的水泥也好,玻璃也罢,包括现在的炼铁、将来的造船,自己都只是知道最重要的原理,但是对于细节却一窍不通,只能指出重要的方向,然后让工匠们自己去试验、去琢磨,至于哪一天能够成功,那就只有天知道……

不止一次的,房俊后悔当初为何没能在课堂上专心一些,哪怕课外书多看看也行啊……<!-110->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人在隋唐:从合成词条开始无敌
人在隋唐:从合成词条开始无敌
关于人在隋唐:从合成词条开始无敌:穿越隋唐,成为秦琼的发小兄弟樊虎。在这群雄并起的乱世,樊虎激活词条系统,不断获取词条强化自身。一日内比武十次,获得词条[武痴]。每日劈刀一千次,获得词条[刀法精通]。单人击杀九牛二虎,获得词条[九牛二虎之力]。在无数词条的叠加下,樊虎无敌于世!
福泽天下
北宋帝国兴亡史
北宋帝国兴亡史
关于北宋帝国兴亡史:这是一个乱世武人所建立的王朝,但这却是我们历史上文化最为昌盛、经济最为繁荣、政治最为清明的王朝,同时这又是武力最为孱弱的王朝。这是一个外患最为严重的王朝,这也是一个农民起义最为频繁的王朝,但这却也是一个国祚延续最为长久的王朝。这里有我们最伟大的民族英雄,这里也有我们最卑劣的民族败类。这是一个让我们心生向往的王朝,这也是一个让我们痛心疾首的王朝。陈桥午夜惊雷,汴京黄昏血泪。斧声烛
海历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关于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古月墨海
大宋河山
大宋河山
关于大宋河山: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品涩居士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关于【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是一部以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性赏析着作。本书以章回体为脉络,立足文本细读,结合百年红学研究成果,对进行逐回拆解与多维透视,堪称红学爱好者的
张一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