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贞搀着玉英来到堂屋,让她先拜别祖先灵位,再拜别父亲,然后和吴妈搀着的母亲一道出了堂屋。这时,从迎亲队伍中走出两个十二三岁的女子,帮着玉贞将玉英送上装扮漂亮的披红花轿,
媒婆则招呼着王妈随后走出堂屋,来到地坪中的迎亲队伍中。这张轿子的边上早已经站了一个十来岁的男孩,那便是王家唯一的儿子,他叫玉昆。由于王妈惯着,也因为正是顽皮的时候,全家人没少为他操心。在这种喜庆的日子里,他早就主动地站在了母亲的轿子边,正笑容满面地要跟着母亲去方家做客呢。
方升告别岳父以及王家所有的客人,随新娘来到迎亲的队伍中。一阵鞭炮响过之后,这个不大的队伍在方升的带领下,热热闹闹地出了院门。
为了显示气份的热烈,一路上抬轿的人都变着法儿戏耍新娘,有时候甚至把轿子都耍到倒转来个底朝天,新娘还不能生气,这表示受得了这种闲气的新娘心胸开阔,脾气性格一定是上乘,将来的家族也会因此而和睦发达。迎亲的队伍终于行进到了山凹的一片开阔地,抬新娘的轿夫开始起哄了,他嘻笑道:“新娘子哎,把头露出来给我们看看,看是不是满天的星斗。”另有一个说:“我看还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叫新郎官一声亲哥哥算了。”……。那些挑嫁妆的,抬大亲的以及众多的路人看客也齐声附和着喊道:“今天抬花轿的没吃早饭啦,怎么不见动静。”面对这样的情景,几个陪玉英来送亲的人都微笑着不做声,静静地观看事态的发展。
入秋的山林已经是一片深绿,不少黄叶点缀其中;如歌的鸟鸣此起彼落;微风吹出林间,带来了丝丝清凉,几片红叶随风悠悠地漂向人群;路边金色的菊花散发出醉人香气,蜜蜂忙着收取花中的精华;蝴蝶却贪恋花的容貌,这和谐的山谷里突然热闹起来,只听轿夫高声唱道:
“新娘巧,新娘沉,不露脸,不出声。轿哥抬你多辛苦,叫声亲哥,绕你不过倒栽葱。”
余下的人立即附和:
“勤劳女,百家求,任你选,任你挑。九十九家空迎客,一家迎得,福禄人兴万年长。”
轿夫们一边唱,一边把轿身摆弄得时而倾斜时而横躺,欢笑声也同时振荡着整个山谷,所有的人全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
闹了差不多半个时辰,轿夫已经气喘嘘嘘的喘不过气来了,轿子里也传出呕吐的声音,这时的玉贞有些沉不住气了,她气鼓鼓地走到方升面前,质问道:“姐夫,你听,我姐她吐成什么样了,你还不快叫他们停下来!”
其实,方升早就在暗暗地担心,只是不好怎么开口,现在玉贞说开了,他随即陪着笑脸,来到轿夫面前打恭相求:“请几位大哥歇一歇,不要再玩了,她已经受不了了。给她留点精神,晚上沏茶给你们喝。”
面对方升的哀求,一个轿夫喘着粗气回答道:“还没过门呢,就这样心痛她,芝麻豆子茶肯定少不了,这事情应该一码归一码。”
方升的要求没能使大家罢手,他只得无可奈何地请求玉贞的原谅。
见轿夫不理会姐夫的请求,玉贞一着急便来到姐姐的轿子边,蛮横地大声招呼道:“好,你们是有劲没处使是吧?吴妈!你和我都挤到轿子里去,抬着走总比自己走要轻松得多。”说话间,他扶着轿沿就要进入轿内。
到了这个时候,闹腾的也差不多了,吴妈终于发话了,笑着劝解双方:“抬轿的大哥,算了吧,已经折腾这么久了,要玩也玩够了,就依新郎说的,晚上要新娘多沏几杯茶给你们喝。再说大喜的日子,要是把新娘摔坏了也不是好事。玉贞!你也算了,向轿夫们说几句软话吧。”
“听见了吗,看在吴妈的份上,今天不为难你们了。”玉贞心里虽然认了输,但嘴上还是不依不挠。
一个轿夫听不了她这撒气的话,反过来取笑道:“这次不为难你姐,等你出嫁的时候补起来,”
见轿夫把目标转向了自己,玉贞顿时满面通红,负气道:“我这辈子不嫁人,看你们能把我怎么样。”
“只怕过不了十八,老女就愁嫁哦。”见玉贞成了大红脸,轿夫更不放过她了,用更加调笑的口气回应。
玉贞这回是又气又急地向轿夫“哼”了一声,表示懒得和他说下去。
PS:因此章节太长,只好分成若干个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