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遥领九州
- 关于遥领九州:他为一人马踏江湖,也为一人剑指豪门!他为苍生重拾九州,也为苍生远征四方!他就是他,也不是他!瑶山宗上论道、逍遥楼内品茶,僵尸谷中谈武、幽灵山庄用兵!终成一代无冕之王,遥领九州!
- 可可渣米渣
- 开局神雕龙骑士,执掌全真我无敌
- 关于开局神雕龙骑士,执掌全真我无敌:长生,无系统。穿越神雕侠侣,变成龙骑士,为保性命,勤修苦练,改变剧情,获得一线生机。随后历经多个朝代,见证武侠之历史兴衰
- 虚心的青竹
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六道修真聊天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S:所有的科普篇可选择性阅读,跳阅不影响全文剧情走向,请读者知悉。
…………
虽然诸葛青云和法空都有能力在鞋子落地的那一刻做出手脚来,他们两人终究还是选择了尊重秦书书的意见,任由着拖鞋掉落在地随机指向的那个人。
通过使用最为公平公正的扔鞋方式,决出了第一名讲师的人选——法空高僧!
诸葛青云脸色发青气哼哼地坐在了一边,法空和尚则满面含春地站在了黑板前面。
这是他第一次站上讲台的位置,同样也是第一次为人师表。
法空看向台下的秦书书时,有一种叫做责任与义务的情绪在他心底蔓延着,并发誓一定要将秦书书培养成超越自己的佛门高僧。
因为在他看来,秦书书确实是有这个潜力的!
“方才小僧讲过佛家五戒,这五戒本就是佛家的精要之处,受持五戒,现世可以免除苦恼、恐怖,可以获得身心的自由、平安、和谐、快乐,将来可以免堕三涂恶道,得人天果报,乃至成佛。”
法空和尚上台之后完全没有客套的开场白,第一时间便开始讲起了干货,绝对是硬邦邦没有任何水分的干货!
不知道是有意无意,法空在讲第一段话的时候,便已经对秦书书展开了诱惑。
比如受持五戒免堕三涂恶道,得人天果报,乃至成佛。
这意思分明就是学习五戒后不入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最差也能继续当人,甚至是成佛!
课程还没开始正式讲,一个巨大的馅儿饼便已经抛了出来,由此可见法空忽悠人的本事也绝对不弱的!
“佛家五戒,第一戒,戒杀生,不分大小。尽滚水,莫倾地,免虫命抛。”
“第二戒,受真正,切勿偷盗,想损人而利己,如偷同条。”
“第三戒,戒淫念,莫贪美貌,耗元神,伤性灵,地狱难逃。”
“第四戒,戒妄语,虚浮不要,言忠信,行笃谨,老老实,至诚道。”
“第五戒,戒酒肉,厚味除了。酒乱性,发无明乱气躁,穿肠毒药早戒好。生灵肉,不可吞,冤孽难消,吃四两,还半斤,他还嫌少。杀一命,还一命,无情可饶。修心人,粗布衣,素食饱,清和味,神气飘潇洒自在多逍遥。”
讲到此处时,法空略微有些歉然地望向秦书书。
“秦施主,如果你有听不懂的地方直接跟小僧说。小僧尽可能的翻译成比较好理解的话语解释给你听。”
秦书书无所谓地摆了摆手。
“你这样讲话,我听起来很好理解,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大师,您继续吧。”
自己一个堂堂哲学系大学生会听不懂?开什么蛇皮玩笑!
当然了,如果法空讲的真的让人听不懂,那就不懂好了,他秦书书还没想过要做到四大皆空的地步,又不是没有其他的好选择,完全犯不上。
“持戒清净者能获得十种利益:一是满足一切智,二是如佛所学而学,三是智者不毁,四是不退誓愿,五是安住于行,六是弃舍生死,七是慕乐涅药,八是得无缠心,九是得胜三昧,十是不乏信财。”
“此外,如果我们不杀生而护生,自然能获得健康长寿。不偷盗而布施,自然能发财享受富贵。不邪淫而尊重他人的名节,自然家庭和谐美满。不妄语而赞叹他人,自然能获得善名美誉。不喝酒而远离毒品的诱惑,自然身体健康,智慧清明。”
“所以,受持五戒,现世可以免除苦恼、恐怖,可以获得身心的自由、平安、和谐、快乐。将来可以免堕三涂恶道,得人天果报,乃至成佛。受持五戒,如同在福田里播了种,纵使不求,自然有许多利益加身,自然享有无尽的功德善果。”
“即便秦施主现在不入佛门,作为居士在家里修行,也是需要持五戒的,这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小僧学佛修行曾经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出离心,第二菩提心,第三空性。在前两个阶段,所有的佛门教派是没有区别的,没有一个教派会排斥菩提心、出离心。只有进入最后一个阶段——修空性的时候,才有所不同,各个教派的方法都不完全一样。”
“第一个阶段为建立出离心。出离心培养好以后,就可以依靠出离心断除对世间的贪欲心。没有出离心,我们就永远不能从轮回中跳出去。在没有出离心的基础上所做的一切,不论修行、念佛也好,做其他的功德也罢,都变成了世间法。”
“生起出离心的修法是四外前行。具体包括: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因果不虚。如果能够修好,就可以培养正确的出离心。”
“第二个阶段为要有大乘佛教的菩提心。如果没有菩提心,一切的修行都成了小乘的法。培养菩提心需进行五内加行的修法,具体包括:皈依、金刚萨埵修法、供曼茶罗等一系列修法。”
“因为前行所修的出离心和菩提心,是解脱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像农民种庄稼,如果在种子、土壤、水分等条件当中缺少了一两个,就无法获得收成。或者像电脑,如果其系统程序被删除了一两个,就不能正常运行一样。”
“如果缺少了出离心和菩提心,佛果绝不会从天而降,没有就没有过。同样,如果没有修前行,出离心和菩提心也不会自然而然地生起。”
“第三个阶段便是要证悟空性。怔悟空即自显非常重要,因为一般想到空性或是讲到空性这个字,会以为是空无一物、什么都没有。”
“观空绝对不是观无、观什么都没有。若想到空无一物的境界就是在培养断灭见。心当然是空性的,不过心的空性是展现的能力,是永无止尽、变化去穷的展现能力。”
“因此,我们觉醒的时候,空性完全显露出来,并不是变成白痴,而是智慧无限。佛陀不是白痴,佛陀如实看待一切,能够成就无限佛事,利益一切众生。佛陀具足一切功德,是因为空即自显。”
这时秦书书禁不住自己内心的疑惑问道。
“请问法空大师,如果空即自显,也就是即使怔悟空性,空性还是继续展现,那空性会不会以烦恼痛苦的样子继续呈现,跟现在没有怔悟的时候是一样的?”
法空微微一笑摇了摇头,给出了否定的答桉。
“不会。一旦如实证悟展现的本性,证悟展现是空性的自显,展现就自解脱了,不会引起执着。因此第四个证悟是——自显即自解脱。如果证悟了念头的本性,念头升起的同时就已经解脱了,不会带来进一步的执着。”
“虽然心性是恒常不变的,但是因为无始劫以来累积的习气,禅观经验始会变动的。有时候,即使没有怔悟空性,也会觉得自己了证空性。有时候即使一切如意顺遂,也会觉得这只香坐得很遭、毫无意义。此外,我也会常常期待或担心禅观境界有无进步。往往希望这之香坐得很好,出现美妙高超得觉受,也害怕这之香坐得很遭。”
“期待和恐惧与禅观无关,因为观心的时候并没有要创造什么新境界,只要尽量如实关照本来的状态,因此关照时,不需要担忧会出现什么觉受。”
不得不说,法空确实是一位了不得的高僧,至少在研习佛法上异常的精进,所讲述出来的理解远超秦书书的意料之内,不由得让他多了几分严肃与恭谨,少了一丝戏谑与轻怠。
感受到了秦书书身上的变化,法空欣慰之意更浓,轻轻的打了个佛号。
“阿弥陀佛。无根之木难以繁荣,这第一课便从佛法入门为施主讲起吧。”
相较于法空,一旁的诸葛青云正满脸不爽的嚼着茶叶,发出极为不雅的声音来,同时口中哼哼唧唧的不知在都囔着什么,并时不时的看看表,希望他这一趟课能够早些结束,免得把秦书书这家伙再给洗脑了,那儒家丢人可就丢大了!
“关于人类来源问题,释教有过具体回答,比如一些佛经记载,地球最早人类来自色界第六天光音天,他们飞空而来。”
“释教认为,众生分为四种形状,胎生,化生,湿生,卵生,人类归于胎生。那么,入胎需求具有哪些缘由?在释教经论中,也有相应回答。”
“生命是无尽的连续,咱们从出世到逝世的这段人生旅程,仅仅生命连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片段。那么,生命又是怎么转递的呢?怎么从曩昔转到今生、又从今生抵达来生?释教告知咱们,有情生命的连续大体要阅历四个阶段,即:生有、本有、死有、中有。”
“生有,不是指咱们从母胎落地时的出世,而是生命开始投胎的片刻。当男女以爱染心**,中阴身便在精卵结合时介入,构成一期生命开始的开端。至此完毕了中阴身的生计,释教称之为生有。”
“当然,人只是六道之中其中一种物种。除了人间道以外,还有天神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与地狱道,每一道中都生存着亿万生灵。”
“在整个六道里面。人间道的情况最为复杂,被称世人为滚滚红尘。想要在滚滚红尘里面超脱出来,很多人会选择对宗教的信仰。”
“宗教一词,包含着人与神灵的交往或对神灵崇拜的意思。谈到宗教,难免使人想神。然而,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却不与神发生关系,假如说,宗教必然要建立对神的信仰,那么在这个意义上,佛教就不能称为宗教。”
“正如小僧所说,宗教普遍存在对神的崇拜。而对神的认识不同,于是产生了多神教、二神教、一神教的信仰。”
“多神教,是信仰宇宙中存在众多的神。他们各自统治着宇宙的一部分,如主宰风雨雷电气候的神,森林江河海洋的神,战争疾病死亡冥界的神等。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以及华夏道教都是多神的信仰。“”
多神教所信奉的神,多数是人形的神,这种人神同形主义是出现在较高文化的社会中。在希腊,神和人形貌相同,且也有人的欲望和人的劣性,乃至与人恋爱,争风吃醋。”
“二神教,以为宇宙主要由两大神在控制着,即慈悲的善神与凶狠的恶神。善神专用善良、温和、可爱的精灵为其助手,从事救济苦难,施人恩惠的事。恶神手下则是残酷、暴戾的精灵,专做害人之事。“”
“世界很多宗教,都有二神教的特征。如古埃及,善神为奥息里斯,恶神为沙特。古印度,有昼间之神因陀罗与夜间及邪恶之神苇陀罗。马达加西加,善神为占和尔,恶神为尼殃。”
“在宗教中,被认为是高级宗教而又信仰人数最多的,要算一神教了。一神教都建立一个宇宙的主宰,如犹太教、基督教的耶和华,尹斯兰教的真主,印度婆罗门教的大梵天,这宇宙中唯一主宰的神,是全知全能又永恒存在的,它创造了世界万物,决定人间祸福。”
“同是宗教的佛教却否定主宰神的存在,与有神教相比,佛教不妨称为无神教。佛教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亲证宇宙人生真相,发现宇宙间的万物万事并非有一个主宰神在决定着,它们都是沿着因缘因果的规律,兴衰成败。”
“佛教根本教义的三法印中,诸法无我就是在因缘因果这一思想上提出的。我从宇宙而言一是指具有永恒、主宰世界的神,就个体生命而说,是指生命中永恒、主宰的灵魂。通常宗教都承认主宰的神,主宰的灵魂。”
“而佛教从因缘因果看世界,却不见永恒或主宰的神或灵魂,因而提出诸法无我,无我,正是佛教与其它宗教的根本区别所在。”
秦书书对于法空的学识渊博叹为观止。
一个出家人,一个和尚居然能够说出这么多其他教派的名字,而且还能够对其他教派进行理性的分析,这绝对不是那些老和尚们能够做得到的。
换句话而言,站在他面前的法空和尚,绝对称得上是少林之中的异类,不然怎么会把这么多的精力用于放眼世界呢?
很多佛门的高僧一辈子都在参悟佛法,对于分神研究其他教派的行为本就是不屑的,或者认为是误入歧途。
法空和尚则是完全不一样,看他言语之间颇有些兼并天下之意。
秦书书对于法空所讲述的话语,再次质疑道。
“正如法空大师刚才所提到的六道,而且佛教的许多经论中,不也有神的记载吗?如六道中的鬼道,是承认鬼神的存在。三界诸天是承认天神的存在。既然如此,佛教怎么可能称为无神教呢?”
法空似乎已经准备好了回答秦书书的问题,颇具风范的为其解惑道。
“佛教并不否认在人道之外,冥冥之中还有鬼神道的存在,但佛教所说的鬼神与其它宗教的神不同,佛教认为鬼神只是有情中的一种类型,它并不具有永恒、主宰的意义。”
“佛教所说的无神也不同于唯物论的无神。唯物论的无神是属于断灭论,它们不相信在人道之外还有鬼神道的存在,也不认为人死了,有情生命还能继续延续。佛教虽然否认永恒、主宰的神或灵魂,但宇宙人生却在因果规律的支配下,不断不常,相似相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