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镇戍守的军队有数十万之多,最多时达一百二十余万。要让这么多军队守在边境,那么,就必须解决好他们吃喝拉撒的后勤问题,而这个问题不但极其重要,也是让明朝政府始终头疼的大麻烦。
明朝建立之初,军队的后勤主要靠的是屯田来解决。但是,这个老办法却解决不了明朝九镇的后勤问题。九镇处于边境,戍守的明朝军队经常要和入侵的蒙古军队开战,根本没有时间种田。而且,按照当时的农业技术水平,那里的环境也不适合种田。就算没有蒙古军队的频繁骚扰,仅靠屯田来解决数十万军队的吃喝,也是非常不现实。
边境屯田不行,那就只有从内地往边境运粮。但是,在当时的交通运输水平下,这个办法的成本极其的高昂,运一石粮到边境的费用竟然高达七石。当时山西平阳知府曾上奏说:“平阳属县秋粮当输大同、天城诸卫,道路一千余里,民苦挽运,负欠久年。”
这么做不但成本高,而且老百姓还怨声载道非常的不满。一个名叫倪岳的大臣在奏疏中描述道:“徒步千里,夫运妻供,父挽子荷,道路愁怨。”
不防守,蒙古军队杀进来,首先遭殃的就是老百姓。可要防守,军队就不能饿肚子,运粮过去,老百姓也要受苦。这个问题非常的让明朝政府头疼。终于,“开中法”被提了出来。
所谓开中法,就是说让商人把粮食和军队需要的其它物资运到边境,然后拿着军队给的收据,跟政府换盐引。中国历史上的盐一直是由政府垄断禁止私人买卖的,明朝政府想出来的办法就是用盐来和商人进行交易,这样一来,政府解决了军队吃喝拉撒的问题,老百姓不用背着粮食千里迢迢服役受罪,商人又获了利,可谓一举三得多方共赢。
明朝九镇特别是翼护国都北京的宣府、大同等边镇,就在山西的北部。开中法一出,山西的商人天然拥有紧靠边境的地利,凭借这个地理优势,山西商人通过为九镇军队提供粮食等物资换取盐引然后卖盐的方式,开始积累财富,于是晋商开始迅速崛起。
但是,随着明朝政府的腐败,盐引从国家财产,逐渐变成了权贵们的私人财产,发财的是权贵私人,亏空的是国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明朝中后期后,开中法被改变,从运粮到边境才能换取盐引,变成了只要交给国库白银,就可以购买盐引。
随着政策的改变,晋商们垄断的地利不再成为优势。
为了保持利润增长,晋商们扩大了经营范围,凭借连接中原和草原的地理优势,开始加大了和蒙古人的贸易。然而,万历后期,努尔哈赤背叛明朝在辽东建立后金政权后,晋商们的外贸生意受到了严重打击。因为面对后金的攻击,明朝军队屡战屡败,于是朝廷就使用经济战,对后金进行经济封锁。
当时的情况就是后金军队攻破了明朝的城镇,抢掠了大量的金银,但这些不能吃喝的金银非但不能增强后金政权的实力,反而因为金银太多,引发了通货膨胀,导致实力被削弱。
发展遇到瓶颈,但精明的晋商更是从大明和后金的战争中看到了发财的机会。他们手里有后金急需的各种物资,而后金手里有大量商人们眼红的金银。于是,《资本论》里那句经典名言——如果有50%的利润,他们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100%的利润,他们就会疯狂;如果有200%的利润,他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都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