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standalone" in window.navigator) && window.navigator.standalone){ document.writeln(""); } else if(!!navigator.userAgent.match(/\(i[^;]+;( U;)? CPU.+Mac OS X/)){ document.writeln(""); }
最快更新大明宗豪最新章节!
同时,你也可以看出徐阶他们家有多么可怕。而在明中后期,向他们家那样霸占一县之土地的大地主,数不胜数。
而土地都被占用了,那些农民怎么办?自然是或主动或被动地成为地主家的佃户,然后交租子了。
丁家还算是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这么多土地,而那些科举人家,每个人都有免税额度,老百姓不愿交重税,便把土地寄托在那些举人进士名下,以此避税,代价就是交一些租子给那些老爷,这种行为叫做“投献”。
“投献”这种行为可以一下子喂出一个大地主来,看上去好像农民和士子双赢,却在无形中短掉了国家的税收。
虽然朝廷屡次告诫“说与百姓每:不许将耕种田地投献势家。”但各地“投献”仍屡禁不止。
扯得有些远,丁樘知道,自己家的这些土地,积攒起来的时间不超过五十年。从太爷爷那一本搬迁到这里落户,而后爷爷发家,逐渐滚雪球,绝非仅仅靠着种地来的。
事实上,丁家的支柱产业还是经商。整个皖河上的码头,都有自己家驻扎的产业,只是丁樘也不甚清楚罢了。还有这村镇里,十家铺子八家背后的东家都是自己。
这些都不算什么,只是小头罢了,丁樘家真正的经历来源,实际上是自老太爷时便铺开了的商贸网络。这个网络已经不是单单在皖河流域了,而是上至武昌九江、下到应天松江的长江中下游流域。
咳咳,这么说有些夸张,实际上只是某些城市有些据点罢了。而这才是胡继先要与丁樘仔细分说的东西。
随着进宝盛来一碗饭,胡继先也稍微动了动筷子,然后道:“早先老东家在的时候,便和徽州和江州有些交往,管着要了些茶、木、纸、墨的份额。二太太他们家原来就是经营这些的,这些我记得与东家讲过的。”
“是,胡先生说的我都还记得。早先我家与高家便是因商结亲,高家在那也是大户,与我家有些往来是正常的。胡先生可是说我家在外的那些买卖尽皆和他们有关系?”
“也不尽然,少东家可曾想过,若是因高氏而起,那他凭什么愿意帮扶丁家?必然是此前便有些积累的,老东家原来往江州跑,便是去做的瓷器买卖,还有浮梁的茶叶买卖。所幸都有些声色,后来这才与高老爷结识了。”
“原来如此。”
“此后徽州的会馆总是要带上老东家,虽然身份是高老爷的亲家,却也算是打开了一条路。再之后,老东家便从绩溪那儿学了些菜馆业的本事,在应天、苏州、扬州开了些馆子,只是被挤兑掉了,这才转了行,专门从事了茶、木、纸、墨、瓷器等生意。这潜山、太湖的好木材和好茶,都通过皖河转了江中,运到了京城发卖,靠的还是徽州的会馆。”
“那岂不是说,我家在外的商业被高家捏住了喉咙?”
胡先生闻言一笑,道:“少... -->>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