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都市仙尊

第1888章难受

淡,反倒是龙宇凡私下里偷偷撮合两个人,不停的讲一些和大师兄之间的事情,逗得周婷花枝乱颤的笑。

而众人一路上起身,穿过厚重的巷子,踩着厚重的青石板,最后来到了所谓的接引使府邸。

这里说是府邸,但是修建的,或者说建筑风格反而像是神庙一般。

当然在依旧有一个大门将其隔开。

而众人刚到这里,无巧不巧的碰见了仙界的六位骄阳!

天子被追杀,自然没有在当中,而白衣男子看见洛尘等人的时候,顿时神色蓦地一惊,略显紧张。

实际上不仅是他,就是其余六位骄阳神色虽然如常,但是内心依旧紧张了起来。

毕竟谁能够面对洛无极不紧张?

这可是一位杀星,盖世无双,杀机滔天,在这个地方碰上,万一对方起了杀心,他们这一行人,怕是合力也逃不了。

事实上这几天,六大骄阳和白衣男子有意避开洛尘一行人,为的就是不和洛尘一行人撞在一起。

而今日的晚宴,本身是不会邀请洛尘等人的,但是碍于公子无双是天帝子嗣的身份,所以接引使那边就邀请了。

毕竟在接引使看来,仙界之人怎么会在意葬仙星这几个人?

结果就是两方人马撞在一起了。

而瓦轻声开始说好的是来接公子无双等人,但是显然那只是一句客套话,他真正去接的是仙界之人。

而且看到两方人马汇聚到大门口,瓦轻声眉头一皱。

暗自传音给周婷,让她示意世俗洛尘这边一行人让仙界之人先进去。

周婷自然也明白这意思,毕竟这要是抢先进去,得罪了仙界这几个人,那后面的路可就麻烦了,万一对方因此不悦,而伺机报复怎么办?

所以周婷使了一个眼色给龙宇凡,然后又看向了大师兄。

“怎么了?”龙宇凡一时之间也没有领会出来这个意思。

“呵呵,诸位请。”瓦轻声则是趁机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邀请仙界一行人。

但是仙界一行人直接杵在那里了。

洛尘不进去,他们哪里敢进去?

甚至其中一位骄阳虽然无法明说,但是内心却暗自恨上了瓦轻声。

这个煞星都没有进去,他们敢第一个进去?

但这种事情又不好明说,所以双方就这样僵持在门口了。

反倒是龙宇凡有些不耐烦的开口道。

“你们进不进去啊?”毕竟这些人挡在门口了。

“进!”白衣男子回应道,气息不卑不亢,但是再也没有了之前那种嚣张跋扈和作为仙界之人的高傲姿态了。

“那进啊!”龙宇凡微微蹙眉,露出不耐烦。

但是仙界六大骄阳都偷偷看向看了看洛尘。

正主没发话,他们这怎么进去?

反倒是衡越天的骄阳千灵这个时候开口道。

“让他们先进去吧。”

“这可使不得!”瓦轻声赶忙阻止道。

谁先进去,这里面可大有文章,涉及礼仪和尊卑秩序,岂能够胡来?

但他这句话一出口,让千灵恨不得一巴掌拍死瓦轻声。你是看出来我们怕他吗?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关于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拥兵八千魏武卒,朱元璋逼我交兵权——父皇,孩儿愿为大明镇守一方!拥兵十万铁浮屠,朱元璋让我卸甲归田!——父亲,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岂可郁郁久居人下?拥兵百万关宁铁骑,朱元璋逼我留在皇城养老;——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朱柏穿越大明王朝,成为朱元璋众皇子之一!大明初立,内忧外患;好在朱柏觉醒了签到系统,随着日复一复的签到,逐渐拥兵百万,威震天下!……这一日,朱元璋召
敏敏敏子
三国之董卓
三国之董卓
关于三国之董卓:东汉末年董卓的人生起伏,从一个满怀梦想的少年如何做到百姓爱戴的游侠,又是一个忠心为汉的士兵一步步做到一代权臣,可屠龙少年终变恶龙,可谓是一代人推着一代人,历史车轮难以改变
心百川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三国之醉卧美人膝
关于三国之醉卧美人膝:李复穿越了…一觉醒来,李复发现自己穿越到东汉末年。还是陇西李氏子弟!什么?再过几年就是黄巾之乱了!这可如何是好。还有那么多历史上的美女我还没见过呢。为了更好的活下去,李复决定高筑墙广积粮,迎接乱世。
狂徒K
庶子逆袭:萧逸尘的权谋征途与爱
庶子逆袭:萧逸尘的权谋征途与爱
关于庶子逆袭:萧逸尘的权谋征途与爱:萧逸尘,萧家庶子,于困苦中得,自此踏上逆袭之路。他在萧府饱受萧承业欺凌,却凭借坚韧毅力与过人智慧,一次次化险为夷。苏婉清,名门之女,与萧逸尘情投意合,在其艰难处境中始终坚定支持。她的温柔善良与深情厚谊,成为萧逸尘在风雨中的温暖港湾,二人携手共对诸多挑战。萧逸尘在朝廷权力的漩涡中奋勇拼搏。面对萧承业的百般陷害、慕容烈的谋反阴谋,他毫不退缩,凭借自身实力与智慧周旋。
潮流先锋
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
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
关于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于十一,一个现代平凡之人,意外穿越至明末的乱世。在这硝烟弥漫、生死无常的时代,他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凭借着智慧与勇气,于十一带领他们在战火中崛起,初露锋芒。然而,前行的道路布满荆棘,势力的扩张引来各方嫉妒与敌视,兄弟为他浴血负伤,爱情也历经波折。面对重重挫折,于十一不曾放弃,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成长,最终一统天下,建立新的秩序,给百姓带来安宁。且看于十一如何在这明末风云
于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