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三界共主成长计划最新章节!
第226章 圣莲山上,真武帝君神庙
北平城外,圣莲山。
此处山势陡峭,巍峨俊秀,丛林茂盛,古树参天。山下幽谷深邃,溪流潺潺。山涧峰高崖陡,绝壁森森。
远看有流云雾海变化无穷,整个山体酷似一片片莲花瓣,倒是应了这“圣莲山”之名!
雍博荣在王不二的搀扶之下,缓步走下马车。
抬头看着眼前这座山势绝秀的圣莲山,雍博荣不由微微点头,满意地道:
“翠微诸峰,拱揖相属,巍峨俊秀,好风水……不错,就选在这里了!”
王不二闻言,在一旁欲言又止,憋了半天,方才悲痛难过地道:
“少爷这几日身子调养得很是不错,何必如此悲观呢。”
雍博荣如今这样子,就给他一种在挑选墓地,安排后事的感觉……
殷羽闻言,心中也是一惊,惊慌地看向雍博荣,道:
“青丘那边也还在努力想着办法,公子不可沮丧啊!”
雍博荣眉头一挑,扭头看向二人,白眼道:
“想什么呢!”
“我是要修建真武帝君庙,受百姓香火供奉。北平城外诸山之中,这圣莲山最是合适!”
在获得香火运用之法前,雍博荣在各地修建土地庙、城隍庙,仅仅是为了监控地方,再或者是要借此连接阴阳两界。
但自从纯狐赫那边获得香火成神法后,这些神灵庙宇却有了另外的用处,可以成为百姓香火愿力的汇聚之地!
祛除了香火愿力之中的欲望杂念,这便是世间最为纯粹的灵力,对世间生灵,乃至天庭、阴府的神灵,都是大有裨益的!
雍博荣作为世间神位最高的神灵,日后神名传颂天地之间,所凝结的香火愿力必然是庞大无比,自然不能浪费了。
所以建一座真武帝君庙收取香火,也便成了一件必要的事情。
眼前这座圣莲山,便是雍博荣选择的神庙之地!
虽然二人并不知道雍博荣为何突然起念,要修什么真武帝君庙。但听到雍博荣这般说,二人也都是心中一松,有些尴尬地笑了笑。
雍博荣摇了摇头,转身上了马车,吩咐道:
“让北平府衙准备物料,招募工匠、民夫……”
如今秋收已经结束,务农百姓大都空闲下来。雇佣百姓做工,由官府发放米粮布帛,也是调用闲置劳动力,增加百姓收入的手段。
说到这里,雍博荣话音一顿,然后右手一伸,掌心神力闪动,便有一只装满了香火玉珠的锦绣荷包,突然出现。
雍博荣随手递给了一旁的殷羽,道:
“拿着这些,去雇一些本分肯干的妖族来,之后将北平府衙准备好的物料都运到圣莲山上!”
而相较于普通民夫、卫所军士,那些有法力修为在身,皮糙肉厚力大无穷的妖族们,也更加适合卖力气做苦力。
这一颗小小的香火玉珠,可抵普通妖族一年苦修。为雍博荣工作十日,便可得一颗香火玉珠。
这就相当于十日抵一年苦修,所以纵然要出些力气,很多妖族也是甘之如饴!
不说别的,就说如今高丽都司治下的各类矿山之中,就有不少被雍博荣用香火念珠雇来的妖族,在帮着挖矿石,冶炼金、银、铜、铁。
殷羽闻言,连忙应是。
之前去高丽都司下属矿山之中“务工”的妖族们,也是他前去招募的。
而且此后事情传开,他义父殷戾族中的大妖甚至亲自来寻他,请他下次若有这样的机会,要多多照顾同呢……
就在此时,又是一阵急促的马蹄之声从后方官道之上传来。
有数名亲随快马而来,在雍博荣的马车旁勒住停下,然后急忙翻身下马,朗声回禀道:
“少爷,燕王殿下归来,此时已至北平城外三十里!”
雍博荣闻言,微微一愣,道:
“这么快?”
他离开云山城时,高句丽兵马尚未退去。如今这才多久,李玉鉴竟然就回来了?
雍博荣估摸着她这么匆忙赶回来,十有八九就是因为自己这越发严重的病,心中不由复杂起来。
轻叹一声,雍博荣摇头道:
“走吧,回北平城!若是去晚了,怕是都赶不上迎接殿下了!”
圣莲山在北平城西南,李玉鉴从辽东归来,自北平城东北方向而来。两边隔着整个北平城,再不回去怕是赶不上迎接的!
“是!”
众亲随护卫轰然应是,连忙护卫着雍博荣马车回转北平城。
而此时的北平城之中,收到燕王归来消息的大小文武官员,皆是一片手忙脚乱。
北平暂代知府陈择善,领着属官匆忙出城准备恭迎燕王王驾。
为了接驾不出意外,他是急忙安排城中军士出动,将前来迎接凑热闹的城中百姓尽力疏散,维持城门处的秩序。
可还不等陈择善将各项迎接事宜安排妥当好,便隐约感到地面不住震颤,有马蹄之声轰鸣而来。
远处官道之上,有烟尘滚滚,旗帜飘荡。
虽未见大军全貌,可那股凛然厚重的军势铺面而来,不由让人肃然而立。
远处官道之上,纵然北平城已然尽在眼前,但李玉鉴却依旧难忍心中急切焦躁,甚至不惜只带着身边千余精骑,抛下仪仗、大军快马而来。
千余精骑纵马狂奔,不过须臾时间,便簇拥着李玉鉴来到了城门处。
一众大小文武官员纷纷俯身拜倒,齐声喝道:
“恭迎殿下,凯旋而归!”
外围百姓们,此时更是无比热烈地欢呼起来。
“恭祝燕王凯旋。”
“殿下万岁!”
这次李玉鉴领兵收复辽东,迫降顺奴、灌奴诸部,阉割高句丽。这其中的政治、军事意义,普通百姓无法知晓。
但燕王殿下整顿麾下文武官员,使得北境各地吏治清明,百姓多有收益。
如今又领兵屡战屡胜,一扫大梁数十年来颓败之势,更是让百姓们与有荣焉,对燕王满是崇敬,甚至有百姓竟敢高呼“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