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已派探子打探明白,外城墙面积约七十二平方公里,与大明的雄城喜欢开很多城门相似,撒马尔罕城有十一座城门,常开的有六座。十余万乌兹别克、塔吉克百姓,还有各国来往的商队在城内生活,战时能为守军提供大量民夫。
“哎呀,这城不好打!”身经百战的大可汗只看一眼便神情凝重地作出判断。
“陛下勿忧,布哈拉人缺少骑兵,纵有雄城,也只能被动挨打,撒马尔罕迟早是您的囊中之物”,胡琏器气定神闲地说。
妙哉!终于抓住这狂生的语病!
苏勒坦得意地捏起了小胡子,“胡卿此次可说差了,这附近的居民主要是乌兹别克人和塔吉克人,在费尔干纳时咱们可是与乌兹别克、塔吉克的部落打过交道,善骑射者多矣,骑兵的数量可不少”。
“陛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胡琏器坐在马上侃侃而谈,“费尔干纳位于布哈拉国边疆,许多部落还保留着祖先游牧的传统,所以骑兵的数量不少。可撒马尔罕城、布哈拉城一带是布哈拉国的腹心之地。一百年前,这里的乌兹别克人的确与哈萨克人一样游牧、吃肉与奶,可因为位于丝绸金路上,来来往往的商队带来巨大的财富。他们逐渐摒弃了祖先艰苦的游牧生活,开始定居并耕种、做生意,经过百年演变,如今河中(指布哈拉、撒马尔罕一带)的乌兹别克人和塔吉克人,已经忘了如何骑马狩猎了。此外,第二次哈萨克——布哈拉战争,布哈拉战败并向哈萨克称臣、签订《布哈拉新约》,上面明文规定该国不得拥有军队。他们的军队只能以民团的名义存在,又如何敢大规模发展骑兵呢?也只在费尔干纳一带,以部落土兵的名义招募了一些骑兵而已”。
苏勒坦不太相信,曾经能征善战的布哈拉汗国居然会缺骑兵?目光望向身边的乌衣卫万户长哈达。
“的确如此,大汗”,哈达证实了胡琏器的话。
“哈哈哈,人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朕原本不信,可遇见胡先生后信了”,苏勒坦哈哈大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想到不过短短百年光阴,布哈拉人居然就不会骑马射箭了!没有骑兵便只能躲在城内被动挨打。就算敌人有高大坚固的城墙和数不清的防御工事;就算他们擅长制造火器和各类兵器,大炮多的让大地颤抖;就算城内有众多的守军和充足的粮草辎重;就算布哈拉人个个都是不怕死的好汉,被困在城内又有何用?”
将是兵的胆,汗是将的魂。莲花大可汗这声长笑,充满着对敌人的不屑和轻视,顿时让卫军的士气空前高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