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当宋

第四百零二章风渐停,雨渐收

“天子亲耕,以共粢盛。”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劝农桑。

这是汉家流传了千百年的习惯,并没有其他的意义在其中,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之中春天万物复苏,天子下地劳作便是最好的榜样,除此之外还能做什么?

而距离种下种子还有一段时间,最少要等待春分那一天,“大火”星昏见时,恰好在春分时节,远古时代的“火正”在这一天观察到大火星位于南方正中的位置,于是向百姓发布春分已经到来,可以春耕播种了。

所以叶安和范子渊的计划暂时搁浅,不过并不妨碍土地和地瓜被种下地里去,刘娥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给朝臣们赐宴,给前来的老农发放布匹便返朝。

相反她在众目睽睽之下带着赵祯亲自把切成小块的土豆种到了土地里,黄灿灿的小块看着就亮眼,朝臣们恍然大悟,而四周的百姓则是交头接耳不断的向人打听圣人种下地的是什么。

土豆和地瓜之名在东京城中流传过一阵子,但很快便归于平静,只有见识过的人知道这是真正的祥瑞,但那些没有见过的人只会一笑了之,甚至有些耿直的农人会大骂这种传播“假消息”的人,因为他们看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地里的产粮是有限的,哪有什么粮食能亩产数千斤的?

但现在刘娥带着赵祯在土地里种下了土豆和地瓜,这种原本只是在朝堂之上流传的传闻就出现在了东京城百姓们的面前。

毫不夸张的说,经过天子亲耕的宣传,在某种程度上打消了许多人的一律,皇帝才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喉舌。

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被世人盯着,即便是在土地里种下一个根茎。

当然在叶安看来刘娥种下的不是一颗土豆,待四个月之后收获的也不仅仅是土豆那么简单,种土豆和地瓜根本就没有出现在礼部的议程之中,当然也不会出现在司农寺的议程之中。

文武百官,包括勋贵,外戚,宗室都是突然发现刘娥的举动的,她挎着竹篮,牵着赵祯的手,就像一位农妇牵着孩子把希望种进了土地里。

只不过这份“希望”在王曾以及一大群文臣看来便如同绝望。

尤其是王曾和吕夷简两人老脸涨红的模样,眼珠子充血的狰狞神态,叶安瞧见了都要担心他们两人突发脑淤血当场去世……………

顺着他们的目光,果然看到了那个矮小的“南相”王钦若一脸的得意。

再等几个月,天家的藉田中种出亩产超过千斤的粮食时,整个大宋的百姓都会为之欢呼,不,应该说是疯狂。

到时候眼前这一幕就会被东京城的百姓传颂到整个大宋,所有人都会记住是刘娥牵着官家的手把祥瑞良种种到土地中去的!

即便是本打算推行土豆和地瓜的范子渊也是脸色难看,他是坚定站在王曾一边支持官家早日亲政的,但没想到刘娥居然有这一手,甚至连司农寺都不知道。

此时的他不由得把目光投向了叶安,而恰巧叶安也看向他,只能露出无奈的苦笑,轻轻摇头。

叶安的否定让范子渊稍稍放心了些,最少这个已经有了直臣之名的叶安并不是与皇后站在一起,也并不支持皇后的大权独揽。

说来也是可笑,叶安对任何人没有表达过自己的内心想法,甚至连王渊都不知道他的坚定立场,但对范子渊,叶安却表达了足够的善意。

在叶安看来,范子渊属于技术型人官僚,这种人的远大志向甚至超越了王曾和吕夷简的存在,他愿意对范子渊吐露心声,自己就是要做一个孤臣,直臣,但可能和他认为中的孤臣不太一样。

范子渊的怀疑叶安便在第一时间进行回应,让他明白自己并没有在背后协助刘娥进行这场史无前例的宣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从废柴到武尊
从废柴到武尊
关于从废柴到武尊:在遥远的异世界,潘岳,一个表面上看似无法独立生活的普通人,实际上却身怀绝技,十项全能。他立誓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这个充满奇幻与武力的世界,谱写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潘岳结识了苏瑶,一位聪明倔强、心怀正义的女子。他们携手共进,共同应对宗门内外的大小事务。在对抗宗门叛徒及其他反派的激战中,潘岳凭借其独特的洞察力,总能在关键时刻看穿敌人的破绽,从而克敌制胜。他从底层弟
小俊爱汤圆
时光流派
时光流派
关于时光流派:结合五行的相生相克,依次触摸石碑上的符号。当他按下最后一个符号时,石碑突然一道柔和的光芒,缓缓移开,露出了一个隐藏的机关。
果断的季凉川
系统体验员
系统体验员
关于系统体验员:一个学渣,摊上一个咸鱼系统,在投诉一次后,莫名的成为系统检测员,体验不同系统的。
妖狐梦梦
非吾所愿非汝所想
非吾所愿非汝所想
关于非吾所愿非汝所想:一个充满梦想即将步入中年的男子在梦境中遨游太虚,在修真和科技中历练成长,将理想、现实等照进生活、回归精神;在风雨中锤炼、在嬉闹间成长、在文明中修真问鼎、在玄幻中科技创新,将大道返璞归真;在成长中游戏人间、过关斩将,既有打怪升级的乐趣,也有寻宝探险的刺激……没有梦想就是一条咸鱼,有了成真蟾蜍变貔貅,世间一切看似非汝所想却也非吾所愿。
武尔坎努斯
华夏神武闯异界
华夏神武闯异界
关于华夏神武闯异界:降龙十八掌,九阳神功,三分归元气…众多华夏神武惊现异界。再一片武学与魔法共存的神法大陆掀起惊涛骇浪。
一山二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