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安没有料到就是读书这么个小事情,竟然引起如此多的事端。他虽然在仕途上风头无限,但是在处理后宅之事上还是束手无策。只能以杨珂尚年幼,另外聘请了西席为他授课。又狠心让韦氏在家庙中待了半年,才求着杨老夫人许她回来。自此,韦氏便老实了许多,不过还是明里暗里靠着杨安的宠爱和娘家,处处拿杨珂与杨玹比。杨玹有的,她费尽心思也要给儿子争到。
杨珂便生生地被养歪了,喜好攀比、眼光短浅、心狠手辣。他不喜别人称他为三公子,那样的话他觉得杨玳和杨玹都在他之上,因此人人称他为珂公子。依靠着父亲和外祖的权势,又加上行事狠绝,十六岁的杨珂在长安虽不说人人谈之色变,也差不远矣,即使一些皇室宗室子弟见了他也避之不及。但是在杨安面前,他是乖巧听话、聪明伶俐的幼子,比起隐形一样的长子和稳重的二子,他极得杨安看重。因此,阖家上下除了董氏这一房只有捧着他的份。
杨安浸淫官场数十年,位极人臣,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靠的就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手中的人命不计其数,可谓是踏着累累白骨一步步上来的。但偏偏到现在无人能接过自己这份家业。长子资质平庸,次子不肯听从自己的安排,数次劝自己激流勇退,三子只有几分小聪明,又过于锋芒毕露,行事不留余地。
这杨安虽然已过半百之年,但身体硬朗,健步如飞。他径直进了书房,吩咐后面的管家:“去把三位公子请来。”管家答应了一声出去了。
将书房内小厮赶了出去,杨安摘下官帽。靠在当中的太师椅上沉思起来。就在刚才他收到了线报,他的三子用了极端的法子打算将齐国侯的父亲掳到京里来,却失败了。如今闹的沸沸扬扬,今天在朝上,有几个老不死的家伙就跳出来要圣上彻查此事,扬言不能寒了老臣的心,不能对不起为国为家的将士的心。这杨太师虽然觉得杨珂的法子有些上不得台面,但是并没有认为他做错了。
这齐国侯李罡一直是他的心腹大患,不仅能文能武,而且行事不漏一丝破绽,在军中的声望很高。杨家本来在军中就插不上手,即使他先前已经安排了一批杨家的子弟进入军中,也无济于事,要知道军功能谎报,但是威信是实打实靠着本事,拼着性命才能有,而杨家的子弟个个出身优渥,没有经过战争的洗礼,所学的武艺在上过战场的人看来不过是花拳绣腿,所会的兵法不过是纸上谈兵,根本不够人家看的。换句话说,即使他现在给他们一个将军的职位,那也只不过是加快了他们丢掉性命的脚步。更让人憋屈的是,他为了拉拢韦威,对韦氏百般宠爱,弄得现在府内除了韦氏外其他人都对他敬而远之。像这次杨珂的事败,若是二子杨玹及时出手的话,绝对不会闹的满朝皆知。要知道,监视李家人的事情一直是杨玹主事,杨安此时选择性的忽略了年初自己在韦氏的柔情蜜意下,将府内的一部分庶务包括处置李家人的事宜分给了三子。
这时,管家的声音传来:“大人,三位公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