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块黑芝麻花岗岩雕刻的“熹平石经”,一字排开,列于门外。
学生总数高达三万,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工业园区。
其最主要的建筑,是位于洛水之上的“辟雍明堂”。
辟是墙壁的意思,四周被水包围。
雍是高楼广厦的意思,这栋建筑足有四层高。两侧都有宫阙。
日上正午,影子凝聚在脚下。
刘备以手做檐,挡在眼眶之上,站在雄伟的明堂前凝望,心想,这就是卢植老师、刘宽老师曾经讲学的地方?
坐在明堂外读书的学子,放下书籍,都在看他。
因为太学里没有男人。
而他最像男人。
“走吧,我已经找到地方了。”
曹操牵着刘备的手,穿过人群。
刘备发现这里都是十五六人一组,忽然想起太学是小班教学。
太学没有固定的课程,通常由太学博士带十几人一班。
随着太学规模渐大,博士数量不变,就和后来的大学一样,让首席学生带班。
如今是太学最热闹的时刻。
因为两汉经学最高成就的大师,郑玄正在太学做客。
郑玄此次辩论的对手有两人。
一个当今最后一个值得郑玄辩驳的对手。
大儒何休。
另一个是如今太学最厉害的年轻辩手。
大司徒崔烈的门人。
服子慎,服虔。
服子慎的才学远高于崔烈。
甚至连郑玄在与服虔辩论后,也让出《春秋》这本经书的解释权,由服子慎接过这项权柄。
崔烈与服子慎这对师徒的逸闻,也远比马融与郑玄相爱相杀,要浪漫的多。
服子慎听闻崔烈大名,曾扮做厨师拜在崔烈门下,偷听崔烈的课程。又与崔烈的门生背地里评价崔烈的学问。
崔烈略施小计,揭穿服子慎的身份,与服子慎成为感情要好的师徒朋友。
足见崔烈也有容人之量以及制服人才的手段。
……
……
曹操带刘备来太学,为刘备准备了三个破案帮手,供刘备挑选。
第一个是郑玄的得意弟子,国渊。
虽然这个其貌不扬的少女未来以“屯田”而着名。
但真正让国渊闻名遐迩的,反而是国渊的破案能力。
如今国渊等弟子追随郑玄,在太学做客。
刘备又是卢植的关门弟子,正可以请教国渊。
然而,刘备却苦笑了一声。
他昨天才和阿大得罪了郑玄一门。
断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去请教国渊。
好在曹操还有帮手。
第二个是正在准备射课设策的荀攸,荀公达。
曹操自称与荀攸不熟,只是耳闻荀攸十三岁便能断案。
而且荀攸正在准备射课设策,要在这次考试中拿下满分,很可能不会帮忙。
刘备却知道,荀攸日后可是会成为曹操的谋主,
曹操好几次会因为不听荀攸之言,而吃大苦头。
荀攸和曹操真正认识,还需要荀彧的推荐。
但那已经是十三年之后的事情了。
至于第三人,没等曹操说出口。
刘备已经在桃树林里看到第三人。
博陵崔护有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一个年过五十,但早已两鬓斑白的老人,正跪坐在草地上,给学生解读《公羊春秋》。
老太太有着一张与崔州平相似的俊朗面孔,却多了岁月的洗礼。
大司徒崔威考。
更确切的说是前任廷尉崔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