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无常势,水无常态,为人将者,讲求的就是随机应变,善于应用天时地利人和,为自己取得战争胜利增添把握,并不是每一个破釜沉舟之人都能和项羽一般,一往无前、决胜千里。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十二月,甄阜、梁丘赐自刚刚在小长安一战打败了起义军,还未来得及整军,便带领精兵十万南渡黄淳水,乘胜急速前进,同时将缴获来的大量粮食、辎重安顿在蓝乡,只留下少数士兵看管。大军很快就抵达沘水岸边,在两水之间扎营布防,兵锋直指棘阳。为了显示“不灭反贼,绝不回师”的决心,甄阜、梁丘赐下令拆除黄淳水上的桥梁,示以破釜沉舟之意,意欲尽灭义军。
然而此举却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嫌疑,当初项羽何等英雄,楚人何等齐心协力,他们面对数十倍于自己的兵力,无奈之下,才选择破釜沉舟的做法。甄阜、梁丘赐二人恰恰相反,将当年楚军和秦军的势力对了个调,即使按照常规的做法,官军要取得胜利也不是什么难事。
然而事实并非是这样。他们心中有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即是一方面鼓舞士气,振奋军心,另一方面则是试图效仿项羽,留下千秋美名。可惜他们不知道,世移事异,他们斩断了后路,无疑冒着巨大的军事危险。在破釜沉舟之际,甄阜和梁丘赐心中实则是想着必胜之事,骄兵难持,一旦有变,则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这是否意味着,刘伯升、刘秀所部,一定能够取得胜利了呢?
这时候,刘伯升心中也是忧心忡忡,王匡、陈牧二人一直不是很信服他,刘伯升、刘秀对他们的部队也很难约束。这些人都是草莽出生,一个个土匪气十足,一旦他们取得了片刻的胜利,目光就会变得特别短浅,只想着给自己捞好处,更不谈为民为国,而会烧杀抢掠,危及苍生。
眼下甄阜、梁丘赐率领十余万军队来攻棘阳,气势汹汹、难以阻挡,更听闻那边竟然来了个破釜沉舟。自己万余部队拿什么去抵挡?王匡、陈牧二人心中十分担心,自己的这点老本钱会在这一次战役中全军覆没,再加上自己的部队和刘氏兄弟的部队多有不和,这让王匡二人不禁生出了退却之心。
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刘氏兄弟担心,王匡、陈牧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如定心丸般的好消息传来:下江兵首领王常率领五千人马,已经进了宜秋聚了!
下江兵是农民起义军中的一支。其首领王常,字颜卿,颍川郡舞阳县人。王莽未年时期,王常为了给自己枉死的老乡报仇而杀人,为了逃命,结果落草为寇。后来王凤、王匡等人聚集了数万人在云杜县的绿林山中起义遇到了王常,觉得这个人剽悍勇猛,就把他作为自己起义的先锋军首领。时间一久,王常因骁勇善战,在军中树立起威信,于是四处招兵买马,逐渐有了自己的势利。哪知道当时天灾人祸太多,绿林军不久就溃散了,王常只好带着自己的队伍,与成丹、张卬进入南郡蓝口掠食,自称“下江兵”。
后来王莽得知了这帮“匪徒”作乱,就派兵将他们一一击溃。王常兵败无处可去,只好在钟县、龙县之间以盗寇的身份行动,同时不忘招兵买马,很快就又有了数千人的军队。后来他听说刘伯升的义军不错,本想归顺,没想到刘伯升在进攻宛城之战中大败而归,王常只好失望地取消了打算,到宜秋之地安身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