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直以来程刚与鹏石穿的合作进行得不错,槿甘山根据地的兵力得到了快速扩充,由三十团(鹏石穿萍江起义部队)、二十九团、三十二团(元汪土匪武装改编)组成的红五军,仅就兵力而言已经快要逼近了红四军出击赣南之前的规模。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部队,必然慢慢冲淡了原先元、汪武装的成分,虽说他们自己也在适当扩张,但还是比不上全军的膨胀速度,并且又掺进了不少新鲜血液。
所以到了今年年初的时候,红五军通过不断与湘赣两省军阀你来我往地斗争,慢慢把战斗力也带起来了,相较之下,元、汪的话语权自然是大不如前。
这样的结果算是有好处也有坏处,好的一方面是不至于像历史上那样,被人当成了挡路石直接踢开,坏的一方面嘛,内心的失落肯定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这也不代表槿甘山一带的土客矛盾就一定不会爆发,毕竟盘子就那么大,只要没有外部力量的介入,该产生的矛盾依旧会产生,历史上元、汪二人对此并没有太深的认识,但这回程刚早早就提醒过,多多少少还是有了点意识。
因此,面对如此困境,当集庵城被攻克,槿甘山通往赣南的交通线彻底打通之后,前委便以人员调动的名义,用新组建的一个团,把原三十二团的部队调换到了锐京,对此他们犹豫一阵后,到底还是没有抗拒。
之前也提到过,红三、四、五军之间的关系其实还挺复杂的,看似是平行,实际上最高的领导机构却是李润石和王凯所在的红四军前委。
虽说在红三军打下集庵的时候,申城那边发来了指示,将赣江以西的红军力量统筹为红三军团,以东则为红一军团,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两边指挥的分裂,但事实却是双方心照不宣,不管红三还是红一,都得参考锐京方面的意见。
等到国际电台建立之后,两边就更没了顾虑,因此这种在往常看来根本不可行的团级调动,眼下却是一个电报就能解决的事情。
而且从五月一日集庵被占领起,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槿甘山、东谷、赣南三地本就一直在进行频繁的人员和物资转移。
其中元汪二人所带的三十二团则是最后一批,于六月中旬出发,护送着大量学生、工人还有红军家属前往赣南,其中便包括了乔杨还有她的三个孩子。
一直到了八月份,在集庵一带阻击了数波敌军的红三军以及红四军支援部队,完成了既定目标(整军、训练、锻炼队伍)之后,便开始战略撤离,退入赣西南山区,同时继续稳固防区内的交通线路。
此外,总计长达一百天的占领时间(相较于历史翻了一倍),也创下了红军革命史上前所未有的记录。
对于还在恼火中原大战的常凯申来说,这无疑是在他脸上扇了狠狠的一巴掌,因为始终有红军在赣省拖着后腿的缘故,估计北边的军阀大战还得再拖上一段时间。
如今已经到了九月初,李润石已经理顺了内部关系,又清除了个别地区的某些隐患,而且还拉来了莫斯科的虎皮,正是向外扩张的好时候。
连带着锐京一带也开始弥漫起了战争的气息,虽然学院这里略微有些封闭,但毕竟军事生占了一大半,部分嗅觉灵敏的同志还是能够察觉到的。
若换了前些天,元纹财、汪卓两人也许还不会怎么声张,这回正好碰上了程刚,如果还不抓紧时间诉诉苦,那未免也太不符合他们的性格里了。
只不过,虽然理清楚了这两个土匪头子暗自的想法,但程刚也不会帮忙,当然也没法帮忙。
毕竟红军指挥员的进修训练,现在已经逐渐形成了既定的制度,下至排长上至军长没人能够躲得开,之前因为交通的缘故,还只是限制于赣南闽西一地,现在红四军乃至于部分地方赤卫队都快轮完了,自然也就到了其他部队。
当然了,考虑到眼下的战争局面,实际的进修时间并不会安排多长,即便是基础再差的学员,也只会设置最多三个月的学期,效果相当于做个军事知识扫盲了,像这两人就是如此,作为最低等级的进修生,想逃都逃不过。
程刚还不清楚两人具体是什么时候来的,但可以肯定至少还有个把月的时间,到时候再安排到新部队去整训一阵,也许能赶上最后一趟吧。
只是最关键的问题不在这里,程刚对两人无奈地笑了笑:
“没办法,这事你们找我也没用,从现在起啊,我也得过来跟大家一起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