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两年之内,苏联会将自身主要精力放在消化一五计划期间所引进的大量技术上,所以很少主动向西方世界寻求新的技术转移协议。
而且这时苏美两国的经济关系还未走出低谷,所以苏联在这一时期购买设备的数量自然逐渐缩减,推广美国技术经验的进展也会比较缓慢。
但这并不影响土共通过反向输送技术,来与苏方打好关系,毕竟他们拿出的东西都是免费的,不要白不要。
从35年开始,苏联首先与美国无线电公司签订了价值290万美元的技术协议。
规定美国无线电公司及分公司在研究、试验到制造的整个过程中给予苏联技术支持。
这些技术包括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电子真空仪器、录音/有声电影设备、测量仪器以及遥控仪器等设备的生产。
第二年,又与美国布朗仪器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技术协议,规定布朗公司向苏联重工业部门提供测试仪器和使用说明,并对苏联工程师进行技术培训。
紧接着,还与美国弗兰克·基利安公司,签订了价值6万美元的橡胶生产技术协议。
至于再后面,还有和道格拉斯公司签订的DC-3技术转移协议,还有托马斯·爱迪生公司签订的蓄电池生产技术协议等等。
这些价值从数万到数百万美元不等的合同,其实都是极好的截胡对象,毕竟只要程刚想要,无非只是多花点功夫准备而已。
甚至有时候为了在整体方案中,剔除那些过于先进的技术细节,还要更费时间一些。
李润石肯定地点点头:“所以要趁早,这次先给十份看那边的反应,如果能够见效的话,最好再派几名同志过去莫斯科细谈一下。
对咯,再过两年苏联同志不是要去美国取经么,我们也可以搭下顺风车嘛。”
“主席说得没错,我们现在不仅要培养俄语人才,英语人才也不能拉下咯,这美国经书,苏联人取得,我们夏国人也能去取一取嘛,说不定还比人家干得更好些呢。”伍翔宇跟着笑道。
这里确实有一点是土共无非提供的,那就技术人员,毕竟一项技术光是文字和图像资料,有时并不能完全反映其所有细节。
而为了去了解和掌握国外先进的技术,苏联可是还广泛了派遣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出国考察和学习。
其中很大一部分干部或工程师,主要就是去参观考察美国工厂并为苏联采购各种所需设备。
这些实地的见闻让苏联人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了解到美国的最新技术水平,详细研究工厂的生产过程,而且还与美方人员交流技术经验。
(后面还有一部分,稍等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