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间,松室隐约想起了他在爆炸前听到的细微声音,现在回忆起来,那“嗡嗡嗡”的响声,似乎并非源自蚊虫,而更像是飞机引擎的噪音。
苦思良久之后,松室将城外赤军出没的消息,与他之前了解到的一些果共交战的情报结合起来,这才有了一个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猜测,今夜难道是碰上了赤党的夜间轰炸?。
也不怪松室孝良没有早点反应过来,在眼前这个时间段,夜间航行对于全世界的航空业而言,都还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除去部分国家的军方做了些许尝试外,基本很少有飞机主动在夜间飞行。
这里一部分是技术问题,另一部分则是思路问题。
从技术上说,漆黑的夜空中几乎没有任何能见度可言,光是在机场起飞与降落就是个大麻烦,更不用说飞行期间要如何导航了。
而从思路上看,若要强行解决这些夜航难题,近距离可以使用地面照明指示,远距离可以采取无线电定位导航,总归是有办法的。
但眼下飞机在战场中的应用并不广泛,各种战术也没有被大规模开发出来,其存在更多是充当一个辅助角色,自然不会被太过重视。
再加上飞机与飞行员的成本向来高昂,因此就很少有谁会主动冒着巨大的代价,去开发看起来麻烦重重,却又似乎没多少价值的夜航技术。
日军的航空队正是如此,所以上次多伦战役时,吉鸿常就曾利用日军飞机夜间无法出动的机会,抢先发动攻城,避免了一定的损失。
反倒是工农红军这边,虽然有程刚的加成,航空部队的实力不可小觑,但穷日子过惯了的土共,向来喜欢一分钱掰成两瓣花,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多的成果,那可是再好不过了。
毕竟现在土共自己能够生产的飞机,还是慢吞吞的初教-1及其改型,真要将其投入到白天的战场中,那基本与送死没什么差别。
所以,夜间航行这种刚开始训练起来比较麻烦,但却对装备要求不高,而且还能够一招鲜吃遍天的战术,自然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青睐。
尤其是在敌人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的时候——在与果党作战的过程中,因为红军航空队的技术还不够成熟,类似战术只是小范围使用,所以此情报并未广泛流传。
更关键的是,经过特别设计后的初教-1轰改型,不仅可以依靠自身良好的滑翔性能,在距离目标还很远的时候直接关闭发动机,然后静悄悄地飞临目标上空。
就连一般双翼机因为翼间张线划过空气,可能发出的剧烈啸声,此款型号也尽最大努力避免了,至少在飞机到达敌人头顶的时候,如果不是特别注意的话,还真不一定能够将其从环境杂音中分辨出来。
而等攻击完毕之后,剧烈的爆炸也会顺便掩盖住引擎重新发动的噪声,所以就在不知不觉之中,飞机已经悄然地离开了目标区域。
若不是松室孝良对夏国各方势力有过深入研究,并在此之前废了不少心思去搜集相关信息,恐怕还真没法第一时间想到这个可能性。
虽说限于夜间出击的风险性和初教-1极为惨淡的运载能力,此轮轰炸的实际效果并不显著,如果不是出其不意地吓到了敌人,换成对方严阵以待的情况,那很可能就只是来查个铺。
但是,也要知道后面这种假设,仅仅只是针对训练有素的初代日军而言,换了大多由土匪改变而来的伪军,别说航空炸弹了,就是在他们之中丢上一颗手榴弹,也能造成不小的混乱。
这个教训同样是松室孝良在那一夜中吸取到的,在调查爆炸原因的同时,他并未忘记整肃协军的纪律。
依靠着十来名日本兵的威慑,再加上松室太君的坐镇,一时之间乱局似乎已经停息了下来,见状李守信连忙带着一个团的手下往城外赶去。
如此积极的行动,可不是因为李求战心切,毕竟都当汉奸(或者说蒙奸?)了,哪来的雄心壮志为鬼子买卖,其实说白了就是图个表现,好在太君眼中争取一个印象分,以免因为今夜的事吃了挂落。
而松室孝良就没有这么多想法了,在李守信出城之后,他便对城外可能发生的战斗彻底放下心来,脑子就只想着赤军出动飞机轰炸多伦是否属实,甚至还想到了赤露那边,分析后者出手此事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松室顶多也就思考一下,是否需要将剩余的协军继续派出城外追击敌人,或者干脆安排他们加强城防。
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从城外溃逃回来的协军部队,直接带回了一个堪称噩耗的消息,随即引发了一场更大的混乱。
这也是松室孝良不得不跑来新京吃挂落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