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玻璃看,有卖石器的,有铁器的,还有瓷器、金属物件,看起来像是文物,又像是高仿。虽然打着高光,放到了玻璃柜子里,但因为环境的衬托,并不显得值钱,反而显出其中的“假”来。
最上面则是书画类的东西,一些本地的当代名家,开了一些铺子,卖些字画。但因为没什么顾客,很多老板也不在店里,只是关了门,留了电话。
韩奇就这样走着,花了半个小时,逛完了这家书城。
书城这种东西,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似乎会成为当地的一个活动中心,各种签售会、见面会,隔三差五举行。在二三线城市,则成了集贸市场,成了教辅教材的批发地,成了盗版书或高仿文物的集散地。
对于真正爱书的人来说,反而失去了他的吸引力,变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书市大集”。
下了楼,韩奇发现街对面,倒有一家独立书店,名字起的很大,叫“自由书店”,他对这名字就首先产生了兴趣。
躲过几辆车之后,穿过高架桥,走进这一间房的“自由书店”,果然,书选的不错。
大部分是民国相关的作家作品,还有湖南本地的一些文化书刊,此外就是历史,既包括古代的典籍,也有一些考据的冷门书。
最好的地方是,这些书有新有旧,但都便宜,价格跟定价比,是便宜多了。当然,跟深圳那种按斤卖的,自然不是一个段位。
韩奇挑了四五本,结账时发现,店员居然是兼职的学生,每一本多少钱,都需要拍图逐个问老板。
在老板的隔空指挥下,很快,算出了总账。
韩奇花了六七十,买了五、六本,还算不错(其中有一本画册,比较厚重)。
因为拎着这些东西,他不想放到办公桌上,显得自己刚来不久就开始不务正业,似乎工作量很不饱和,每天就知道看闲书。于是,直接从地库走到车子附近,放到了副驾驶的位置上。
就着车库里的光亮,韩奇翻起了新买的这些书。
拆完壳子,包括腰封,很快搜集了一塑料袋的垃圾。对他来说,最讨厌的就是书的腰封和底封,但是似乎每一本新书,都需要十几二十个名人,把他们的名字印到封面上,出版社才有底气出版,才有勇气销售。
看了一会,实在倦了,眯眼睡了一会。
还没过多久,午休的闹铃响了,又该上楼,开始下午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