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上的大部分农产品原本也是农民为自己的需求而生产的,并不是供给市场。他们仅在有剩余的情况下才被出卖,少部分才是农民有意识地为交换而生产的。虽然有手工业产品,但这些手工业产品多数是农民利用自己的农闲时间,使用自己的简陋工具,采用本地原料,在家属协作下作为就爱家庭副业而制造的。一般不雇佣伙计和学徒。因而全是些小规模的简单的商品生产。这些手工业品绝大部分由生产者自己拿到市场出售,很少部分才经过商贩之手。同时,绝大部分又被消费者买去,小部分落到商贩手里。至于那些靠手艺吃饭的工匠主要也是出卖手艺。他们分别聚集在一定的地方,排成一列。利用自己的简陋工具进行工作。
集市上外省或者是较远地区的货物通常很少,即使有数量上也不会太多,尤其是在当地交通还不发达的时期,一般每个摊贩货物的重量约百斤左右。他们来往只用一驴或一马驮着,有的自己还骑在马背上。不过因为货物不多,而集市上又是看货的人多,买货的人少,所以摊子一般只需一个人照管就行。不仅农村集市如此,城市的集市也是这样,农产品与农民的手工业产品占市场货物的绝大部分,而外省及远方货物仅是很少的一部分。
因为物品的数量和重量有限,所以他们的交易也就相对简单。以前集市上的交易方式主要有以货币购买物品和以物易物两种。不过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在整个集市上,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只占极少数的份额。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方式才是大多数的。但是在偏僻和集市很小的地方以物易物的比重还是较大的。在整个集市上,生产者与生产者直接交换占大部分。有商人参加者占少数。这就说明,商人与货币在城市及其附近集市的作用大一些,而在广大农村集市上商人的作用相对减少。这是因为在这些地方人们通常缺少货币的来源,而货币对于他们的作用又往往比较微弱,他们对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的需要胜过货币,所以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以物易物便成为了主流。同时,因为这些地区几天或者是更长时间才有一次集市,人们在集市上出售物品是为了买进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如果带回货币,在下次集市前就只能白白放着,这对于他们没有任何的意义。农民们从家里出去时,很少有人带着货币,而是带着农副产品。他们回来时,也很少带回货币,而是带回生产资料及生活必需品。因此赶集的人就更倾向于直接的以物易物。
集市上的农民不出卖物品的情况很少。他们一定是带着自己的产品——农产品或者手工业品、手艺来的。出售这些东西的目的就是换取其它自己缺乏和不能生产的物品。集市是在交换范围狭隘的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以集市为中心,把围绕在这个集市几十里路以内的农村,在交换上组成一个单元。这一单元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单元。如果仅仅从这一点上来看集市,它是一个落后的定期性的交易市场。但每一个集市都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集市以及外地的商品,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为这样,所以农村集市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
而如今何飞他们这边的集市也是一样,以前富裕时集市规模很大,外来客商和商贩也比较多,物品种类、数量自然也就多了,市场欣欣向荣,人们生活富足。但随着气候的变化和天灾人祸的不断发生,生产资料和生活物资开始变得匮乏,人们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人们手中物资紧张了自然不会去交易,交易少了集市也就慢慢的缩小,商贩和物资也就随之减少。这里连年干旱,又屡遭自然灾害的光临,所以人们是缺衣少食,饭都吃不上了家里能换吃的的东西早就换得差不多了,还能够来集市的也就十分有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