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中方丈司田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和尚,已经在这所寺庙里很多年了,为人非常慈悲,很受当地人民的爱戴。他对于一门双秀才的老刘家,颇为礼遇,知道这也是一个积善之家。
尤其是刘永亨创建的刘氏私塾,为宝县培养出了很多读书人,虽然他现在已经离开了胡家村,但老刘家还是一如既往的资助着学堂。现在,他们家的老太太在他们的寺庙里做法事,方丈司田对此非常重视。于是,早在几天前就在寺庙里就贴出了告示。
寺中要求当天参加此法事的信众不许可穿红着绿、批金戴银,应戴木钗、着素服;同时,不可以大声喧哗、吵闹,应保持肃穆,以免惊扰了老人家的灵魂不得安宁等等。
刘韩氏周年祭这天,宝相寺中门大开,方丈司田带领着寺内僧人端坐在大殿之内,手持木鱼,口念经文,寺内居住的僧客们也都一大早就起床了,一起在大殿外做早课。
老刘家在离开宝县后就住进了这所寺庙里,这几天的时间里,他们沐浴斋戒,虔诚礼佛,希望他们的娘或奶能在阴世安康,保佑全家人一切顺遂。
当天一大早,大殿外就跪满了披麻戴孝的老刘家一众子孙。当然,还有老刘家的未来姑爷张恒之,之后就是刘族长和刘氏族人们,他们有的今天早晨才赶到的,此时也都穿上了丧服,以示对死者的敬重。
整个大殿都是庄严隆重的诵经声,人们都很虔诚地聆听着。
随后,大家都来到殿外的祭台处,吉时很快就到了。
司田方丈将印有经文的符纸一张纸地投入到火盆之中,火很快就将祭品都点燃了起来,而诵经声越来越大了,大家只觉得进入到了一个虚无的世界里,心突然变得格外安静。
大家都回忆着刘韩氏在世时的点点滴滴,她的温柔、善良、和蔼······
作为刘韩氏唯一的徒弟,王小花也跟着老刘家一起回了宝县,她很感激刘韩氏。没有刘韩氏就没有她王小花的今天。
其实相反的,如果没有王小花,刘韩氏的千层绣到现在都依然可能是后继无人。因为,到目前为止,真正能够掌握千层绣的还是仅有王小花一人,尽管这项绣技已经公开授课了,但掌握者已然是寥寥无几,更别提还是带有灵性的千层绣绣品了。
刘永亨静静的跪坐在祭台前,他彷佛看到了老妻的笑脸,刘永亨不由得笑了,这老太婆还是那么年轻,笑容还是那么温柔,跟洞房里的新嫁娘一模一样。
刘永亨忍不住走上前去抚摸老妻的面颊,可是被老妻羞涩的躲过去了,就如她平常一样。
只见她对自己轻声嘱托,“相公,为妻先走了,你要保重啊,得替我好好看着孩子们,别忘了把小五找回来,相公,保重啊······”
然后,老妻的脸就越来越模糊了,直到面前是一片红红的火光,可是那抹温柔的笑容依然印在了刘永亨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