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通过得举人者,当往上京进行复试,考察四书文一篇、五言八韵诗一首,以防有人舞弊作乱。此后,便等来年春天的会试了。
乡试的日子很快就来临了。
一早上,七位学子在大家的殷殷注视下吃了厨房里准备的丰富早饭,带着刘璐精心准备的考蓝登上了门口的马车。
考蓝了放着带进考场的吃食,笔墨纸砚,被子等物品,另外还有刘璐精心炼制的提神醒脑丸,就是专对考试时研制的,就是怕他们中途体力不支,挺不下来,有了这丸药就能确保万无一失了。
来到贡院门口,可真是人山人海啊,其中不乏头发花白的老者。
可是尽管如此,他们也没有老刘家阵势大,一溜七个应试学子,都穿着学士服,一下车就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最后看到从车上下来的刘永亨和刘文成父子俩,还有紧随其后的肖石榴、张芙蓉等人时,大家了然了,难怪呀!
老刘家在府城可是名气很大的,不说千层绣名冠大周朝,就是刘永亨更是各家文会诗会的座上宾,大家平时没少在一起品茗斗诗。更何况,他在丁忧前还一直在书院、学堂里客串讲授《蒙学》呢,而今天就有很多曾经听过他讲课的学子们。
于是,大家纷纷向他施学生礼,一转眼,刘永亨就被人围住了。
而刘文成虽然已经很久没有在安定府露面了,但还是遇见了很多昔日的同窗、旧时。
都是六七年没见过的老熟人,突然在贡院门口遇到了,这让大家都很惊喜。
而这些人,很多还在科举的道路上努力着,有参加今日乡试的,也有陪着孩子们来参考的,大家都是颇有渊源的,一见面就不停地拱手施礼,寒暄着问好。
然后,就约好了一会儿去茶楼畅谈一番。
就连刘安身边都围了好几个人,都是平常跟他玩的比较好的少年郎。
能跟刘安玩到一起的朋友,一般都是打出来的,他们当然不可能参加今日的乡试,基本上都是送家里的兄弟来应试的,跟刘安也有大半年没见了。突然遇上都,感到格外高兴,几个人很快就勾肩搭背的笑闹起来。
而在另外一边,肖石榴和张芙蓉不由得对他们再三叮咛,嘱咐他们安心答题,莫想其他,注意身体,按时用饭。
之后,就万分不舍地看着他们排队进场了。
而刘毅等人就顺着人流向前慢慢行进着,碰到熟人,只能隔着老远点头问安。
众人心知肚明,即便是叙旧也要等乡试放榜之后。
铜锣声响起,历届乡试的场景再现,只见眼前的考场中走出了许多衙役,皆是一脸严肃,腰间挎着长刀。
“闲杂人等退后!”衙役高声一喊,送行的人们慢慢的开始离开大门口,自觉的与考生隔出了一个距离。
肖石榴和张芙蓉也是难言担忧神色,随后才不依不舍得后退出去。
这时候,她们不是绣坊东家,也不是酒楼老板,她们就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唯有心心念念的儿子,希望儿子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