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天气一样,“家在月牙河”乡村旅游逐渐升温,孟静陪在袁月亮身边的时间就更多了,帮助她处理日常的事务。这段时间,袁月亮有一个重大发现,可以说是巨大的“漏洞”,一个之前忽略的大问题——很多人来这里只是简单地转了一圈儿就打道回府了。走马观花,甚至是蜻蜓点水,这怎么能行?原来设计的乡村民宿、特色餐饮等项目必须抓紧推进了。
关于餐饮,袁月亮的观点是:没有餐饮进行助力,旅游产业是没有灵魂的。要想抓住游客的心,必须首先抓住游客的胃,这就是“馋虫效应”。
所以,孟静配合袁月亮去具备开饭店条件和能力的家庭做工作,希望大家能广泛参与,各显神通,各具特色。不管是乡村家常菜,还是土豆饼、黏豆包、烤玉米等特色小吃,都搞起来,互相有竞争又互相为支撑,让“家在月牙河”充满人间烟火气。
很多村民“一不胆大,二不心细”,缩手缩脚、瞻前顾后。孟静和袁月亮的嘴皮子都要磨薄了、磨破了。
袁野合作社里的活儿同样不少,里里外外、事无巨细,他都要亲自过问、盯紧,回到家除了摆弄手机,一动都懒得动,不憋急了都不去厕所。
其其格首先和袁振富埋怨道:在外头积极,回到家往那儿一躺,一手儿都不伸。唉——我就是当老妈子的命啊,伺候完你这个老的,还要伺候他那个小的。谁能体谅当妈的心、当妈的苦啊?
“他那是累的,合作社一大摊子事儿。你也知道,还有几个刺儿头不好摆弄,闹心啊。”袁振富见其其格不是好眼神地瞅着自己,忙说,“现在年轻人都这样,有时候看手机里的视频能感动得稀里哗啦,现实中回到家往那儿一趴,不管爸、不理妈,心安理得装老大……”
…………
不知道是事与愿违,还是事出蹊跷。反正,姓“孟”的孟静做“梦”都没有想到,就包括姓“袁”的袁野也没料到,事情“原”来会是如此让人大跌眼镜——
袁野大学时的女同学于多多突然造访月牙河村,对全村人来说是毫无征兆的,所以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出轩然大波。
然而,对于袁野来说,并非毫无征兆,只是他之前没有相信罢了。两人春节期间通过同学群里互相问候“搭上了钩”,于多多和他的私人微信相比以往就密集起来。她话里话外谈及对大学时光的怀念、对同学的思念,还有对月牙河村的仰慕。袁野也有意无意进行邀约,没想到于多多竟然当了真,真的仿佛从天而降般“落”在了月牙河村。
以石投水,浪花飞溅。被“浪”溅得满身是“水”的那人,便是“铃铃、铃铃”笑的孟静——这回是连哭都找不着调了。
袁野傻眼了。
…………
阳光,靓丽,小仙女,小公主,小精灵……这些词语都用给一位名叫于多多的女孩儿,还显得欠了些火候和意思。
对于袁野来讲,于多多如梦幻般出现在面前,同样是意料之外的。虽然他毕业之后偷偷摸摸和于多多有微信往来,特别是春节后频繁而密切,但自己只当作亲密的同学对待的。前段时间,于多多说“我要给你一个惊喜”,让袁野万万没想到的是,现实中却来个了大大的“惊吓”。
袁野都没敢去红楼市——不对,都没敢去月牙河村头去接。原因有二,一是他始终不相信这是真的,始终以为于多多在与自己开玩笑;二是就算是确信于多多真来月牙河了,自己怎么和家人特别是孟静开口,然后明目张胆地把她接进家门,袁野没有这种勇气。
是福?是祸?总而言之,袁野躲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