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暴露

第278章 谋财害命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永不暴露最新章节!

出租车司机叫宋长德,赵立冬花了20日元的介绍费,宋长德给他引见了宫泽三郎。

宫泽三郎今年29岁,山梨县人,已经来到中国六年时间,能够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东北口音的汉语。

如果只听口音,几乎分不出他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他是家里的第三个儿子,没有继承权。所以就响应日本政府的号召,到中国来殖民。

起初他是跟着开拓团一起来的,但是他不愿意呆在农村干农活儿,于是就到城里混。

头几年混得很不如意,后来跟一个东北粮食商人交上了朋友,两人联手做细粮生意,逐渐攒下了一笔钱。

后来那个粮食商人离开东北,到沪海去发展,宫泽三郎就自己单干,生意做得很不错。

“整个奉天城的日本人,差不多都知道我的名字。三个日本人做这个生意,我是最有名的。给的价钱最高,收货最多。兵工厂这一带的日本人都认识我,我可以随便到他们家里去。”

“就连皇军干部,三友会社,大仓组的干部和他们的家人,我都能说上话。”

宫泽三郎虽然有吹牛之嫌,但是他的活动能量确实不小。

此时,赵立冬正跟宫泽三郎在一家饭店里吃饭,花钱请客的自然是赵立冬。

“何桑,我的粮食还没有卖到热河省那里。你能把粮食卖到那里,所以我才跟你合作。只那人能买得起细粮的人,其实不多。我现在需要寻找新的销路。你能卖到热河省去,真是太好了。”

赵立冬现在的身份,是热河省的承德人。

这个身份,是在北平的时候,代学农帮他搞到的假证件。

此时承德是热河省的省会,因为避暑山庄在这里,清朝的时候,很多京城人在这里。受这些人影响,当地人的讲话口音,跟北平人几乎一致。这也跟赵立冬讲话的口音相符。

他现在的化名,叫作何青山。

“宫泽先生,我那边的销售没问题,就是路上的运输……。”

“何桑放心,到时候我给你开通行证。第一次运输,我跟着你去,路上关卡,我给你介绍一下。以后只要你交一点儿过路费,就畅通无阻,大大地赚钱。”

“好,这我就放心了。您什么时候能给我发货?”

“我现在手里就有货,只要你交钱,明天就给你发货,我就跟你去。不过,我只要美元、英镑,日元也勉强可以。只那钱,我是不要的。”

“这个没问题,不过总得让我先看看货吧。”

“行,吃完饭我就带你去。放心,我的良心大大地好,都是从日本人手里收来的好货,绝对好货。”

“那是,皇军们的东西,自然都是好东西。”

你们这帮王八蛋,就等着老子收拾你们吧。有你们哭的那天。

吃完饭,宫泽三郎就带着赵立冬到他的库房去看货。

这是一个四合院,三间正房,两边各有三间厢房。

正房是宫泽三郎办公和生活的地方,两边的厢房作为库房,放了一些大米、大豆和白面,看起来有十来吨的样子。

赵立冬看了一下粮食,确实都是好货。

“都是从日本人手里收来的,何桑不用担心。”

是啊,我不担心。今后这些东西都是我的。

院子里面,放着一辆三吨的卡车。

“这辆车是谁的?”

“你如果没有车,明天送货的时候,就可以用这辆车。不过运费钱要你来出。”

“好,就用你的车。谁来开车?”

“我来开啊。”

“加油怎么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晴阳照行旅
晴阳照行旅
关于晴阳照行旅:一颗厌世的伤心、一棵神奇的巨树,陈恪来到这个世界的大兴王朝。那颗厌世的心随着一场杀戮而消失,但他找不到那棵神奇的巨树回到自己的世界,只能在大兴王朝努力争取那轮晴阳照着自己。
花落虽频
银枪白马战大唐
银枪白马战大唐
关于银枪白马战大唐:????梦回大唐是多少人的梦想,安史之乱,怛罗斯之战又是多少人的遗憾?请诸位随主角李昭穿越大唐,听秦王破阵乐,听唐太宗文皇帝那一句,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可谓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看李昭如何帮助李世民平定天下,大唐一统,怎样在怛罗斯大破大食,又怎样一刀砍了安禄山那个死胖子。征战沙场,纳朝鲜半岛,收西藏吐蕃,灭南亚天竺,进军中亚,血战中东。终助李唐称霸亚洲,成
赵锦唐
江湖新篇章
江湖新篇章
关于江湖新篇章:元朝灭宋武林中人怀念旧朝怀念汉人所建江山如何复国一人,一掌一人,一刀一人,一拳一人,一腿四个各怀神功的少年如何反抗如何集结群侠反抗元朝统治而元朝又如何运用方法剿灭这些江湖中人天元教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
月老幸福生活
小好汉马寿
小好汉马寿
关于小好汉马寿: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四十二年的这一天,北京大栅栏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就在这喧嚣之中,来了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儿,名叫马寿。这小家伙面白如玉,单眉细眼,精神抖擞。头戴草帽圈,身着鱼白色裤褂,手持一把扇子,走起路来一步三摇,活脱脱一副刚念了些书的模样。
仁者无敌宇
红楼群芳谱
红楼群芳谱
关于红楼群芳谱:何为相公?进取功名者,可为相公!举案齐眉者,可为相公!宰执天下者,可为相公!一场意外,成了红楼秦可卿的弟弟秦钟。自此,蝴蝶煽动翅膀,一切有了小小的变化。
一顿两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