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电阻率极低,电子迁移的速度极快。
在石墨烯中,电子能够以极为高速地迁移,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 cm2\/V·s,迁移速率可达光速的三百分之一,远远高出其在碳纳米管以及硅、铜等传统半导体和导体中的速率。
电子在石墨烯里边好像没有质量一样,运动速度非常快,因为有了电子能量不会被损耗的特点,使这种材料具有了非比寻常的优良特性。
它的另一特性让材料学家更为惊喜,该材料几乎完全透光,透光率在97%以上。
它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而电阻率只约10-6Ω·cm,比铜或银更低,为目前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
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
高温溶解稳定在15万度(已知熔点最高的物质应该是铪合金(ta4hfc5),熔点高达4215c此外熔点最高的单质是碳,熔点在3500c以上熔点最高的金属单质是钨,熔点为3410c)。
而沸点暂时未测出。
热膨胀系数很小,抗腐蚀性完美,
以及其他物理特性。
而今天是材料研究小组和原子核研究小组的第一次合作,此时原子核研究小组的组长,肯----奈特正在专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一小片蒂亚飞行器的外壳溶解颗粒。在逐渐放大的过程中,颗粒分子到原子级视界逐渐呈现出来,接着一大片大小不同的发光点呈现在眼前。“oh,God, it's amazing. It's so perfect. It's like a bud in a lot of green leaves天啊,太神奇了,如此的完美,仿佛众多绿叶中的花蕾)
今年近39三岁的肯-----奈特也是大小进行过几千次原子级观察的了,还从没有见过这样奇异的原子排列,在众多大小相等的亮点中间,每隔几十个小亮点就穿插着一个非常明显的大号亮点,多年的经验和直觉告诉他,这个大号亮点的原子质量,可能是铜原子质量的两到三倍左右。
(透射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是光学显微镜的1000倍,理论上能将物质放大50万倍)
(从微粒的组成上从大到小排序: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夸克.)
但是原子核研究小组的数据仅限于此,需要材料学研究小组的数据支持,于是肯-----奈特激动的拿起电话打给了罗炳元教授,“罗,你好,have you got any result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material element position of the aircraft,你那边对飞行器的材料元素构成分析有结果了吗
”
“目前数据结果分析看,应该是类似超聚合碳原子材料的一种,但是熔点温度如此之高,又像是放射性元素的一种,你那边原子级观察有收获吗”罗炳元教授回答,同时急切的问道关于原子构成的问题。
“原子级观察结果看是一种众多小原子质量元素中间,均匀穿插了一种大原子质量的元素,这个大原子质量从原子光学特性看可能是铜原子质量的两到三倍,你们可以在这个范围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试验。”
“好的,肯,谢谢”放下电话,罗炳元教授也是非常惊讶,虽然他不负责原子核小组的研究,但是元素特性和材料特性他是最清楚的,如果按照肯-----奈特教授的观察数据结果看,那么很可能是聚合碳原子材料中间穿插进了元素周期表中51号元素到74号元素中的一种,如果排除类金属、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这四种,剩下的就只有镥、铪(KE)、钽、钨四种特殊金属。
“李明,张朗,你俩马上带领组员进行聚合碳原子中间穿插镥、铪、钽、钨这四种金属元素的特性试验,必要时可以联系基础物理小组寻求帮助”罗教授兴奋的说道。
“好的,罗教授”罗炳元教授的两位助理也是感受到了教授的兴奋,这说明近两个多月的研究就要出成果了。
很快经过一天的原子针级别,元素原子排列试验后,李明和张朗飞奔着跑向罗教授的休息室,罗教授分析组员汇总的材料,昨天忙到后半夜1点钟才休息,今天上午又参加了联合专家团的一次总结会,现在正在审阅其他小组汇总的资料。
“罗教授,确定了,是钽元素,是钽元素啊,我们成功了”两个助手激动的挥舞手中的试验资料,罗教授激动的从椅子上站起来,一把抓过试验资料,查看。
“果然,只有钽金属高熔点的特性和抗腐蚀性符合这个特点”其实罗教授一开始就根据元素特性猜到可能是钽金属,但为了试验的正确和全面,他还是让两个助手进行了扩大范围的验证试验,而结果硬度试验,强度试验,熔点试验,膨胀试验,抗腐蚀性试验等也完全符合预期。
那种只有科学界才懂的兴奋溢于言表,三人激动的抱在一起。眼中有些许湿润。
“马上把试验结果和试验数据送给工程学小组,争取在半个月内做出一小块分子聚合材料”
两个助手按照罗教授的指示,又极速的带着试验数据跑向工程学小组那边。。。。。。
在成天启结束对各国阶段性访问后的第二周,专家团第一个研究成果出来了,聚合碳原子入钽原子高分子合成材料第一块晶片研制成功,这也标志着,蒂亚人飞行器的外壳材料秘密已经被攻克。
而这一研究成果不久成功发表于科学实验周刊,罗炳元教授和肯----奈特教授一起成为这项研究成果的共同发明人,而这项研究成果在当年的蓝星科学技术大会上获得第一块高等科学技术奖。(蓝星科学技术奖由成天启和众多国家共同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