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天宝十四年

第二百二十章 西征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活在天宝十四年最新章节!

第223章 西征

当投石车的弦绷紧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里,但站在它后面的士卒显得泰然自若,在装好石块后,便等着上官的号令。

巨石轰击着城墙,崩碎的石块打的守卒头破血流,

后续的兵卒很快就被拉上城头,到处都是人的喊声,弓箭手们排着歪歪扭扭的队形,站在城头胡乱放箭——负责下令的人刚才被砸死了。

就算是这样,箭雨也给前行的步卒军阵造成了些伤亡。

等他们再靠近一些的时候,魏军阵中的投石车也不敢放了,再放就极容易砸到自己人头上,薛嵩在前头指挥,史思明坐在营帐里和魏王商量事情。

他的儿子史朝义侍立在一旁,论年龄肯定比魏王要大,但还是得装孙子伺候着两人,史思明对自己这个懦弱的儿子并不满意,从言语中就可窥见他的态度。

“李泌在桃林集结重兵,城中守军约有六千余人,存粮应该还算充足,若我军强攻,难免会有更多的伤亡。”

颜季明拿起茶杯想喝口茶,没注意茶杯滚烫,差点失手打翻,史思明当即看向儿子,喝道:“不长眼的混账,要你在这假伺候,还不赶紧滚出去!”

“无妨,”颜季明摆摆手,笑道:“史将军,烦你替我去薛嵩那儿,瞧瞧那儿情形如何了。”

“喏!”

史朝义脸上的神情在听到颜季明的话后稍有好转,他没看自己的父亲,施礼后便离开了。

“此子怯懦,甚不似我,也不知他若不在我身旁,又会如何受人欺侮。”

史思明叹了口气,道:“倒是教大王见笑了。”

颜季明不打算多管他的家事,随意敷衍几句,继续低头看着地图。

“他把存粮都搬入城中,除非绕过,要不然只能想办法硬啃。”

刚才投石车的声音即使在营帐里都能听到,但实际杀伤力有限,最大的问题就是射程和精准度。

古代投石车通常称作炮车。

射程一般,精准度较低,唯一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巨石飞向城头的时候,很容易给对方的士气造成沉重打击。

城头硬吃了几轮落石,此刻等炮车停下,除了开始还击的弓箭手,其余士卒则开始朝城墙下投掷瓦罐。

瓦罐砸到地上啪的碎开,粘稠的液体四散溅落,而此刻,云梯攻城车之类的器械已经抵达城墙;随着城头再度扔下大量的火把,火焰轰然而起,吞噬着攀附在云梯上的士卒。

薛嵩缓缓坐回到椅子上,遥遥看着自家士卒像是下饺子一般从城墙上不断掉落下来。

他却并不是特别着急的样子,喊过副将吩咐了几句,不久后,攻打城墙的士卒开始向后退却,将攻城器械直接扔在了城墙下不管。

李泌登城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景象,

长安派来的监军宦官站在他身侧,立刻祝贺道:“先生神机妙算,魏军虽众,到您手里亦不过是开水烫蝼蚁——死绝户咯。”

“不可如此大意。”

李泌淡淡说了一句,心里越发疑惑。

魏军看似来势汹汹,攻城时候似乎也挺卖力,但实际上,倘若架住四面城门疯狂攻打,就算是城中有六千守卒,在惨重伤亡下,失守也是迟早的事。

他在等什么?

......

定都关中的诸多好处,在前面就已经说过;关中三面环山,昔日秦时,北方的萧关,西方的大散关,南方的武关,和东方的函谷关,号称秦之四塞。

继而到了大唐时,在周围崇山峻岭上增筑潼关,关中周围有超过五个关隘的保护,堪称固若金汤。

因此潼关一失,上皇便着急跑路了,若再不走,便是等着被人瓮中捉鳖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从纨绔到拥兵千万!
从纨绔到拥兵千万!
关于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撞大运之后的裴清创越到大庆王朝,作为当今女帝未婚夫,却被人陷害身处青楼,面临随时被女帝砍头的危机,为了活下去,他一改平时的忍让,利刃出鞘,夺了女帝江山,一统天下!
一只小熊孩子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
关于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大厦将倾,王朝将覆。强敌屡叩边关,天下盗贼横生,水浒乱世,人命如草芥,百姓如蝼蚁。这世道不想让人活,杨哲便打破这世道活下去。闯出一个,太平盛世;活出一个,朗朗乾坤……
阿慕666
锦绣芳草湖
锦绣芳草湖
关于锦绣芳草湖:本故事以真实历史背景和人物为基础,讲述了芳草湖以林跃为代表的疆三代们从青春迷茫找不到方向和目标,到紧跟西部大开发的脚步,奋斗进取建设家园,创建美好生活的故事!
桃煊
明末混日子
明末混日子
关于明末混日子:一位小人物来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这里,他将何去何从……?也许他会改变这里,也许他照样只是一个尘埃,轻轻的来轻轻的走,也许他努力了,只是失败了,不管怎样,生活照样要继续,明天依然会到来,只是他不在是那个少年
睡觉打蚊子
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
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
关于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边陲城外的荒山野岭中许安穿越到到一个痴傻乞丐身上。主角凭借前世传世诗词在人们震惊的目光之下文压天下才子,斩获不世诗仙之名。白嫖花魁,俘获侠女勾搭郡主,迎娶巾帼陷阵夺旗,斩将首级为生民立命,护天下太平!高阁之上,许安仰天长叹天若不生我许安,人间诗坛夜长黑!
铅笔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