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薄为了救回自己的妻子林蓉儿,召集武林道上的朋友,和受苦的农友,索性揭竿而起,杀了贪官邢本和,开仓放粮,救济百姓,趁机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队伍。周边各州县组织兵马前来围剿,王薄自知不可硬战,于是率领人马,上了长白山。
长白山位于齐州、淄川、北海郡三地交界处,因远望山巅常有白云缭绕而名曰“长白山”,山势峻拔,重峦迭嶂,绵延数十公里,素有“泰山副岳”之称,最高峰摩诃顶,高达二百多丈,气势雄伟。
长白山名字的由来,还有另一个说法。相传彭祖修行之时,收了两个弟子,一个名叫赤松子,一个名叫白兔子,后来,赤松子到庐山继续修行,彭祖则带着白兔子就来到长白山。所以世人称他们为“长寿白兔公”,称彭祖所修行的这座山为“长寿白兔公山”,渐渐在民间被简化为长白山。
长白山有文字记载始于晋朝,据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一书记载“长白,泰山之副岳,帝以乙卯封泰山,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另有解释,汉武帝在泰山上筑坛祭天,这被称为“封”;下了泰山又在肃然山祭地,这被称为“禅”。长白山则传就是汉武帝祭地的肃然山,因此被称为副岳。山势气魄虽不及东北之地的长白山,却也是久负盛名。
长白山地处华北平原中部,黄泛平原南部,泰沂山区北部,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谁如果控制了长白山,向西可威胁到济南,向东可威胁到淄博和青州。同时,控制了长白山就等于守住了鲁中南山地丘陵的门户,对于控制山区以南甚至彭城一带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地势险要,历代都有强人占据长白山,“因长白山接三齐之地,故多有盗贼据于此。”
王薄占据长白山,很快,官兵就将长白山四面围困,准备一举歼灭王薄。王薄此人虽然不是熟读兵书之人,但是却有独到的眼光,早就做好了打算。此时的山东、河南境内,因为不满当地繁重的劳役和官府的横征暴敛,到处发生民变,聚众起义,和官府对抗。张须陀大败卢明月,只是其中的一支起义队伍,平原富豪刘霸道于豆子坑起兵举事,漳南孙安祖、杀死当地知县,也聚众起义,孙安祖的同乡窦建德,因为资助孙安祖,全家被官府杀害,窦建德索性也加入义军,后来队伍也是迅速壮大起来。
王薄起事之前,就派人联系他们,让他们发兵援助,多方势力凝聚在一起,才不会被官府势力轻易吃掉。另外,王薄还在请一个人前来相助,这人就是杜尧杜伏威。
杜伏威是齐郡章丘县人,七八岁时,外出流浪不归,也不知在什么地方,学得了一身超强的本领,七八年后,返回家乡。少年的杜伏威依然贫困潦倒,却不吃苦,努力谋取营生之路,致使家中一贫如洗,无法养活自己。于是经常穿墙越屋,偷盗为生,后来结识辅公祏,成为生死之交。辅公祏的姑姑家以牧羊为业,普公祏经常偷羊来送给杜伏威,两人一起饮酒作乐。普公祏的姑姑怀恨在心,于是向官府告发了他们偷盗的事情。郡县衙役紧急追捕他们,杜伏威与辅公祏一起逃命,上了长白山的会仙峰,聚集了一帮人组成山匪,他当时年仅十六岁。
齐州、淄川、北海郡三地官府的人马,将长白山各个山口团团围困,如何出兵攻打,却是摇摆不定 。三路人马的主将牛金立,马有成,苏南章三人,一致认为,他们六千人马,围困对方一万人,虽然对方战斗力不强,但是占据地势之利,他们分兵攻打,没有胜算,只有将他们团团围困,时间一久,他们粮草断绝,自然就会不攻自破,而王薄却正是在利用这样的喘息之机,在寻找破敌之策。
半夜时分,满天的星斗闪烁,皎洁的月光洒满整个山坡。义军首领王薄协同夫人林蓉儿,与杜伏威、普公祏,四人在黉堂岭如约相见了。
王薄握着杜伏威的双手说道,“久闻杜伏威兄弟的威名,今日终于有幸相见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