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不妨细说。”
“瑕邑国人纷纷庆幸当初公子顶住君上压力,未向晋国派出大量兵力。”
缭未曾说出的话郭猛自然明白——如果真的向晋国派出大军,此刻瑕邑内一大批国人或许就得濒临破产了。
而此前郭猛顶住压力缩减出征大军兵力时,瑕邑不少国人颇有不平,认为郭猛阻碍了他们去晋国发财的机会,一度在瑕邑街头巷尾阴阳怪气,要不是年初郭猛突袭彭戏和大荔之戎得手,瑕邑国人跟着发了一笔小财,只怕这些人对郭猛的嘲讽会更为不堪。
毕竟后世著名电视剧《潜伏》中有句名言:
“你断人财路,别人就要断你生路了。”
若不是瑕邑国人之中并无大贵族,只怕对郭猛可就不只是嘲讽这么简单了,运气不好,出现手下擅自出兵的情况也未必不会——至少其他诸侯国已经出现封地大夫不遵国君命令,擅自与他国国君约定出兵作战之事。
当然如果历史继续遵循原来的路子发展,更会发展到“陪臣执国命”这种事,最突出的便是春秋中晚期的鲁国阳虎以家宰之位,挟持家主季氏作出各种决定;此后晋国六卿混战,知氏联合韩魏险些灭赵,最后被反杀,直至晋国国君被“三家分晋”而达到顶峰。
而此次虢国参加联军无功而返之事,反倒反衬出郭猛决断准确,反向强化了郭猛的威严。
“只是此次虢国大军出征,公子却也赞成君上出征,既无功而返,只怕君上将会怪责于公子。”
“无需担心,只需略微引导,以吾父性格,只怕更深恨晋国大宗和周王。”
果然,数日后,当虢公忌父派来使者斥责郭猛时,郭猛当即暴怒。
“此次吾国大军无功而返,全赖周王识人不明,尽数偏袒晋国大宗,若晋国大宗倾其所能提供粮草,联军焉会因粮草不足而匆忙退兵?”
使者瞠目结舌,顿时不知如何应对,毕竟此刻尚未有“箭射王肩”之事发生,各诸侯国虽然已经轻慢周王室,但是如此明目张胆指责周王,实在是胆大妄为。
使者忽然有些害怕,郭猛如此“疯言疯语”,是否应该如实向虢公忌父汇报。
“周王当下‘罪己诏’,此次会战不利,虽与吾国有碍,然而更伤周王威信。”
郭猛不顾使者愈发苍白的脸色,依旧自顾自的发言,毫无敬畏地指责周平王。
然而使者同样乃是贵族之后,自是明白郭猛所言不虚,此次联军作战,可是取得了周王的认可并派出使者撮合联军,联军既败,周王自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只是这追责怎么能追到周王身上?
按传统惯例,自然应该把罪责都归在前线带兵诸侯国身上。
既然不能追责周王,那么退而求其次,将郭猛刚才对晋国大宗的指责拿过来改改汇报上去便是。
打定主意的使者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准备退出瑕邑封君府,其后郭猛一句话差点又让使者吓得腿都软了。
“此次作战,战前大巫占卜所得上上之卦,因而大军推进;今既然大战未成,当斩大巫以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