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难得地过了一段平淡的日子,每日陪着郭焕等人聊聊天,说说话,白虎营的一百名的特种兵也终于不再接受严酷的训练,进入了休假期,这一次成功的灭掉马贼,他们立了大功,李跃下令给他们每个人奖赏了五两银子,那些没有参与战斗的其他士兵,也多少得到奖赏。
全军上下都被他的能力所折服,原本还不理解李跃打造白虎营的用意,而且他的训练方法闻所未闻,但是这一次大获全胜,所有人都沾了光,而陈烈的一团功劳也不小,这一招声东击西,以假乱真就是郭焕想出来的计策。
凉州城的皇甫惟明收到李跃送来的捷报,大喜过望,李跃没有忘记他的功劳,这才是他最高兴的地方。而这张捷报事无巨细的介绍了此战的过程以及战术,十分精彩,皇甫惟明的幕僚等人都惊异不已,专门询问了这个捷报是出自何人之手。当了解到这次的计策也是出自郭焕之手后,皇甫惟明大惊,不由得生出了爱才之心,想要将郭焕调到他的身边出谋划策,可惜郭焕早已今非昔比,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在乎这些名利,只希望跟着李跃报答救命之恩。皇甫惟明这才作罢,却也给了他一个判官的职位。
接到这个任命,李跃也是哭笑不得,若说权力,他将北受降城的大小事宜都交给了郭焕处理,这个权利就相当于城内的二把手,只不过没有朝廷任命而已,而皇甫惟明作为陇右节度使,拥有兵权、人事权以及财权,这一道任命算是被朝廷承认的职位,按理说应该算是一个真正的名分吧。
如此平淡的一直到十月份,朝廷派来宦官边令城前来传旨。李跃急忙带着众将迎旨,边令城经常往来于边军与朝廷之间,过去他都是给那些将军节度使传旨,这一次倒是例外,小小的北受降城都尉,他这个皇帝面前的红人,还是第一次千里迢迢来为这么小的军官传旨。
对于边令城,李跃还是比较熟悉的。这个人只晓得利,不知道义,对军旅征战之事一窍不通,却常常请旨往边境上跑,无非是贪图边帅边将的馈赠。
边令城带来了皇上的御酒,也带来了皇上的旨意,圣旨的内容主要是两件事情。首先特别嘉奖了李跃迅速灭掉马贼的战功,同时也表彰了白虎营一百骑的英勇。最后特别提出,要求李跃虽边令城带着白虎营一百骑返回长安,北受降城的事情可以暂时放置在一边。
李跃对这道圣旨喜忧参半,喜的是立下战功,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忧的是刚刚在北受降城站稳脚跟,却又要离去,如果没有猜错,皇帝让自己带着白虎营回京,一定是对自己另有重用,从白沙城到北受降城,任期都没有超过一年,李跃心里有些虚浮的漂泊感。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的情绪,他一边命人为边令城准备了一个丰厚的礼包,一边设宴,毕竟仓促之间赴京,还没有摸清皇上的真正意图,城中也还有一大堆事情要交代。边令城察言观色能力却也是毋庸置疑的,仪仗使团安顿下来之后,他对李跃说道:“临行前圣人吩咐过,李都尉不必着急的启程,让本公公在这里等个十天半月,到时候再走不迟。”
皇甫惟明听到风声,带着三两个随从火速来到北受降城,李跃设宴款待,边令城自然也在邀请之列,酒宴期间,座位上除了一干将领,皇甫惟明请求见一见郭焕,所谓千金易得,一将难求,而谋士更是凤毛麟角,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么隐居深山修身养性,要么大隐于市,根本发现不了,他对郭焕的才能十分赞赏。
边令城一直在皇帝身边做事,而皇甫惟明当年也是从李隆基身边的人,两人相熟已久,金樽清酒,李跃猜不准皇甫惟明此行的目的,只好尽力招,等着皇甫惟明自己说出来。果然,皇甫惟明看李跃正襟危坐,没有主动询问的意思,说道:“清风年少有为,文武双全,正是建功立业的年纪,如今志高意满,返回长安,岂不是犹如猛虎入川,自断良机。”
席上众人渐渐不说话,李跃眯着眼,问道:“大帅所言极是,只不过清风奉皇命来此地剿灭马贼,今马贼已灭,对突厥人的战事集中在朔方,我留在北受降城,似乎也并无驰骋疆场,为国效力的机会,大帅所说的良机在哪里呢?”
“哈哈哈。。”皇甫惟明大笑着说道:“在座的都是自己人,本帅不瞒你说,根据我军可靠线报,洪济城中的吐蕃大军筹集粮草,集结士兵,照这个情势,估计一个月内就可以准备完毕,进攻陇右,一旦战事开打,必定是一场血战。清风灭掉马贼,如果能够在这场抗击吐蕃的战斗中立功,皇上一定龙颜大悦,锦绣前程,近在眼前,机会我已经给你了。就看你有没有此等雄心壮志了。”
李跃沉吟了片刻,镇定的回答道:“如果我滞留此地,恐怕有违抗圣明的嫌疑,这。。。”边令城对用兵一窍不通,却对机会有着敏锐的观察,他察言观色,知道李跃对皇甫惟明的建议动心了,再者李跃的能力有目共睹,自己倘或跟着李跃在战争中立功,对自己的前程地位将是很大提高。立刻接口道:“如今距离长安数千里,李都尉可以权宜行事,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我可以写信拆人带回京城,陛下圣明,一定会明白你的心意的。”
两人对视一笑,李跃自信的说道:“李某虽然年轻,却也深知国家大义高于一切,达化县之殇,我时刻记在心底,不敢忘记,如今机会就在眼前,清风岂有胆小怕事之理,这个机遇,清风接下了。”痛饮一杯,只见郭焕在一旁炯炯有神地注视着他,国耻家仇,不共戴天。这在坐的各位,没人比他更恨吐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