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做皇帝

第37章 我就是承宣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我不要做皇帝最新章节!

“也先则不同,他虽然野心勃勃,由于他并非黄金家庭出身,即使夺取汗位,也不可能真正把蒙古各部凝聚起来,蒙古各部的内乱,足够他忙一辈子的,因此,也先做大汗,对大明的危险最小。土木堡之变,不是也先有多么厉害,而是王振作恶而导致的恶果,也先虽然先后击溃的京营二十多大军,却并没有占到多大便宜,大明既没有失去城池,也没有赔偿财帛,正是这样原因。”

“真正对大明有着巨大危险的脱脱不花,却被派去攻打辽东,他不想成全也先,否则,以他的实力,加上勇悍无比的兀良哈三卫,不可能在辽东没有建树。脱脱不花的军力有多强,我是亲眼所见,他不是败在也先手里,而是败在他的弟弟阿噶多尔济的手里,是阿噶多尔济出卖了他。”

于谦微微一笑,他的目的达到了,“你终于承认自己的身份了。”

“我既不是朝廷的钦犯,也不是江洋大盗,有什么好隐瞒的,之所以不事张扬,只是不想无辜招惹麻烦,只想平平安安的做一个老百姓罢了。”既然把话说开了,承宣也就不在乎了,神情全然放松,整个身子也感觉轻松多了,心里的压力也顿时消失了。

从于谦的话语中,承宣感觉,他与也先之间的谈判,于谦似乎并不知道,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只要这一件事情不泄露,其余的事情,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奇怪的是,于谦却眉头紧锁,“你想做个普通百姓,可有人却不想让你如愿。”

“于大人此话是何意?”承宣也感觉有事蹊跷。

“你在瓦剌人的营地里发生的事情,并不是老夫派人侦察到的,而是有人故意传过来的,否则,脱脱不花的死讯,怎么能这么快就传到京城里来?不仅是老夫知道,东厂的人似乎也知道了。”

承宣大吃了一惊,难道于谦对自己在瓦剌人营地里的事情知道得这么清楚,难道,那里还有自己没有发现的细作?听于谦的口气,他似乎也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看来,伯颜帖木儿身边,仍然还藏着不止一个细作,他们这是在调拨自己与朝廷的关系,他们害怕朱祁镇返回京城,重夺皇位啊。

不过,现在的形势与以前不一样的,自己并没有犯奸作料,朝廷上,也有不少支持朱祁镇回京的大臣,朱祁钰只是冷落他们,并不能以此给他们定罪,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人因为支持朱祁镇返京而定罪的人。如果自己的身份曝光,只是行动不便,并不会有性命之忧。

自已的身份曝光,东厂并没有由头上门捉拿,他们只会下黑手,身边有大憨,又有英国公府撑腰,他们绝不敢胡来,只是,这样一来,就很难得到张懋的支持了。

既然于谦知道了真相,承宣决定试探他的态度,“于大人不是前来捉拿承宣的吗?”

听到承宣的疑问,于谦脸色反倒恢复了平静,“就像你刚才说的,你既不是朝廷的钦犯,也不是江洋大盗,老夫为何要捉拿你?再说了,你只是一介平民,捉拿你,需要老夫亲自出面吗?”

“哦,于大人亲自登门,不会是为了与承宣闲聊的吧,审讯了半日,究竟是为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
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
关于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江临穿越大明,获得了快递盲盒系统。系统每天都会给他送来一个未来的快递盲盒。有太阳能发电板?有土豆、玉米、地瓜的种子……
吃藕男
四合院:吃亏是福,导致儿孙满堂
四合院:吃亏是福,导致儿孙满堂
关于四合院:吃亏是福,导致儿孙满堂:非同人年代文种田文老六另类的叙述风格,42年开局,51年入驻四合院,65年大戏开锣,一个全新的四合院故事,一场跨越世纪的春秋家国梦。——永不磨损?无法升级——鳏寡孤独搭台,四邻八舍唱戏。生、旦、净、末、丑,酸、甜、苦、辣、咸。小市民的人生五味,浓缩在一座座四合院的万家灯火中。
捉笔人
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
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
关于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穿越隋末大业十三年,林元正成为林家小家主,乱世枭雄?瓜分天下?不,先跑路求生存,举家搬迁,不跑会死的那种。练武,只为醉卧美人膝,学医,只为保命养生,点科技树,只为摆烂当纨绔家主。这皇帝怎么回事,怎么总要我当官,位极人臣?加官进爵?我通通不要,那会阻挡我滋润的生活。林元正只想在这乱世之中独善其身,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影鸿客
少年安王
少年安王
关于少年安王:看这位少年王爷在在这皇城之上会发生什么事情。是刀光血影还是王权争斗。这位王爷是爱恨情仇相伴还是孤独一生。
幽冥启赋
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
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
关于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历史脑洞+皇帝+爆笑+短视频+直播+系统+轻松)莫问离偶然安装了一个奇妙的应用程序,每次刷视频都能意外地将内容直播到古代各朝各代!当莫问离刷到——朱熹严肃叹道:礼崩乐坏啊,连奶茶勾兑料也成了民间美味?!刷到——秦始皇惊呼:千里之外一炮灭敌,后世竟如此威武?而每当新的视频播放,古人们无不惊骇震撼,甚至动员全朝堂响应,意欲出征一探究竟。随着古人们对现代的不断窥视,他们的
爱吃麻婆豆腐的苏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