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吾家主公却多有大事,故而委张某听两位所来意向,今日已算明白,便请回驿站等待消息罢!”
刘晔实际上是想先晾着两人,然后借机可以搪塞过去,所以叫张飞来作这个会议主持者,却不想遇上这等重要之事,张飞哪里能够怠慢?立时便交待两句,持信而回禀于刘晔。
“我的信?还是从吕布军中而来?”
刘晔听闻张飞禀报后,惊讶之极地反问道。时隔将近十年之久,他哪里还记得许多未曾再有交集的往事?
“正是,请主公过目!”
张飞将书信双手承上,自有亲兵为刘晔取过放于案上。
“……是她?”
刘晔看着那娟秀熟悉的字迹,半晌后终于想到了初次重生后那夜的情景。十年之间,他经历过极多之事,并且算与先前刘晔熟识地除了亲来会面一次的郭嘉,便只是那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师父,以及那不知踪迹的长兄刘涣了。
那封被烧去后,再未得到音信而渐渐淡忘的“师妹”竟然在这个意想不到的时刻突然出现,由不得刘晔不惊讶——
“……波折经年,直到先前经过多次打探确实,妹才知兄长已位居幽州牧之事,现今方能通信……妹已完成老师交待任务,报其先前搭救之恩……吕奉先并非十全之人,缺点极多,但他却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妹随其流浪中原,多次险遭劫厄,皆赖其脱身。先时年幼,多赖兄长照顾,却妄认是为倾慕情思,今见真正体贴关心女子之人,方知感情为何物……妹虽已嫁其为妾,但无长兄主婚心中长留遗憾;而奉先多有倔强不听良言之时,恐其终将遭逢败绩,兄长若能来日收留,妹便已满足……”
看完这封长信,刘晔才明白自家这位师妹竟然就是貂婵,而秀儿却只是其小字!
当然,不知其中细节的刘晔也只是颇有几分感叹而已。
他们的师父先培养出刘晔,郭嘉这样可算为寒门士子的高才想去辅代出身不好,却极为有名,且对豪强士族并无好感的曹操,又通过貂婵来实现“连环计”,将乱政的军阀董卓除去,后来数年间,也从未发出所谓指示要刘晔配合——他究竟想作什么?
对于本就没有多少映象的貂蝉终嫁于吕布,刘晔也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他亲见的吕布是一位难得的战将,也配得上本色英雄的称号,对于是否需要将其赶尽杀绝,刘晔也是早有打算的,现今有貂蝉这个意外出现,实际上却是可让他十拿九稳!
……
十月六日下午,刘晔便分别会见了侯成同韩浩,各自谈了什么,外间不并不知晓,但从两人很快回转,并无多少高兴的脸上表情,或许能得到几分答案。
可是,在他们刚刚出外不久,便又有一人带着数十名亲卫策马出蓟县取道冀,青往徐州而去!
……
“刘子扬没有愿意结盟,帮吾攻伐吕布意思?”
当曹操得到韩浩这个回报后,顿时以颇为不信的问道。
“正是,属下亲见时,其只问现时主公与吕布争战境况,夺回哪些地方,其余则无一言多说,问罢便教属下回转!”
本来守住三城不失有功,又因为曹操曾与众心腹言刘晔必然有结盟意思,抢到了个再立大功机会的韩浩现今可算是颇为愤懑,提起刘晔先后作法更是添油加醋地细说。
“哈哈!卿等不必多心,刘子扬若无心理,为何会问那般细节?只怕他却是有别的心思,吾料不出三日,必有使者到来!”
出乎亦是纷纷进言怒斥刘晔狡诈的众人意料,曹操却是朗声大笑道。
果然,事实再次证明了曹操看事之准。
十月十五日,刘晔所派使者荀彧到达许县,当即得到了曹操的接见。
“吾久闻文若有子房之才,昔今时方能见之,却令刘子扬捷足先登,得汝为臂助。”
此次曹操却是带着他的必腹谋士郭嘉,程昱,满宠甚至还有荀攸在左右,刚见得荀彧进来,便是大笑说道。
“这却是多有谬赞之处,彧之才学比诸于吾主刘幽州,却如莹火比于皓月。”
荀彧却是面上没有一丝应当自傲神色,淡淡应答道。
“文若太过自谦了!却不知子扬派汝前来所谓何事?”
曹操只从荀彧那宠辱不惊的模样,就知道这些恭维之话说得再多也是无用,便直切正题道。
“正是为两家结盟之事而来!”
荀彧不与本就认识的郭嘉打招呼,亦不问自家侄辈荀攸,却是简略答出的话语顿时让人人注目,皆觉他这般直话直说风范倒是与刘晔一脉相承了。
“哦?吾先前有使韩浩前往,却闻子扬说曰‘子非主事之人’话语,今日便请问一句,文若又是否可为主事之人?若并非如此,那岂非又是白跑一遭?”
曹操倒是是原话奉还,也不知他是打着什么心思,居然在刘晔派人送上门后,反而有些拒人千里的味道。
“彧沗为幽州治中从事,奉吾主之命可全权代理此事,自然能作得主。”
荀彧倒也不生气,只是淡淡回答道。
“嗯,既如此,文若却是代表刘子扬,应处上座。”
曹操看着荀彧大大方方的落座,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之色,再续道:“吾亦非喜欢客套之人,便请问一句,刘子扬为何先时不应吾请援结盟之意,却又现时派文若前来?”
“吾主有言——‘所谓盟议誓辞,皆为废纸空语,而联结两方结盟的,必然是有共同之利益!’,既然是两方皆需要结盟,出于军事战略保密考虑,公之于众并非好事,私下认可,互为进退,在合适时机下共发声明,誓约定盟岂非更好些?”
荀彧一番话道出,便是曹操也眼中异彩连连,更不用说其余心腹们了。
“吾未与子扬亲自商谈,所谓两方皆需结盟之语却有失妥当,不知吾与子扬为何要结为盟好?”
先前派韩浩前往幽州,曹操其实私心里只是想借刘晔之力先将吕布解决掉,可听完韩浩禀报其中细节,知道那封出乎意料的书信后,对于刘晔的心思他也有些难以捉摸,曹操并非万能,他的眼光能看多远,在这个内交外困的时候,答案其实很简单。
“彧亦问曹公一句,不知曹公以为公之敌手是为何人?”
荀彧此时却是反客为主,不答而反问其身道。
“吕奉先为心腹之患,此为明白局势,文若何必有此一问?”
曹操他有十足的击败吕布的信心么?在面对极大的压力时,他没有时间去多考虑这个问题,脑中想得最多的,也仅是如何利用自己优势来打败对手,仅此而已。故而知道荀彧如此发问必有深意后,他口中反间,同时脑海中也开始冷静分析。
“吾主却不如此认为!其有云‘吕奉先仅为曹公一时之敌,而平生大敌则另有其人!’,彧以为此言属实,不知曹公想法若何?”
荀彧言语间尽抬出刘晔来,时刻显示着他自己是代表刘晔说法身份,不知不觉间使话语份量和说服力增大了几分。
“吕奉先有飞将之名,战神之号,却仅为一时之敌?操愿闻高见。”
此时并未取得决定性胜利,掌握兖州主动权的曹操不知是真不知,亦或故意让荀彧来讲好有些退路,反正却是看似疑惑满面的询问道。
“不知曹公为何战事吃紧,不向袁冀州求援,却舍近而赴幽州?”
一味被对方反问,只是被动的充当老实的解惑角色,这不是荀彧的作派,他却又是借机要曹操自己来收拢话题,这才是真正的高明谈判手断!
“嗯……袁冀州却是忙于应付黑山,白波两股黄巾巨孽,且需严防吕布之偷袭,自然是未有余力前来支援。”
虽然曹操这话连自己都无法说服,却也只能如此回答方能顾全些面子,不至于太过尴尬。
“哦?蒝来如此,只是吾主却好似接得情报,言袁冀州早在吕奉先攻伐兖州时便派出大批军队屯驻于邺城,想邺城与濮阳不过五百里之地,原本这军队要行动而去却是太难了些。彧不懂军事,倒令曹公见笑了。”
荀彧并非不会装傻,在合适的时机来这么一下,有时却能起到极为奇妙的作用。
“咳……只怕是吕奉先留有重兵于濮阳一带,其属下有西凉铁骑三千余人,若是顺机发动,却可令袁冀州疲于奔命,只怕其是顾忌于此,故而作这般安排罢!”
这妄语之辞,既然被对方点出,自然是需要圆谎的,曹操也是颇有些尴尬地轻咳一声说道。
“原来如此,难怪袁冀州与曹公有少时友谊私情,又有属从之义却只能困守待机,果然坐拥三州,有十五万兵卒却是依旧不够,近日听闻其又在大招兵员,看来却是很快能到二十万之数,到时也许便会出兵兖州罢!”
荀彧的这句话,听得曹操一众人又是齐齐变了脸色,他们现时并未有足够的情报编制,故而不知此事,但从荀彧再次的故作不知而透露出的消息,自然会使他们联想到许多。
“好了,吾已知子扬全部意思,承他吉言,使吾能坚定击破吕布信心,但正如文若先时转述所语,所谓盟议需有共同利益,将来……这利益又在何处?”
话已经不知不觉中说到明处,所有意思都已点得分明,曹操当然也就直接捅破窗户纸,问起关系到这个重大的盟议能否成事的关键点上。
“彧闻并州,关中,豫州,南阳皆为民风悍勇之地,又各有战马,良田,兵力空虚之利,而紧临幽,徐二州之冀,青两地却是多遭战乱,百姓逃离,相加不过只有不足一百六十万人众,如若袁本初遭逢败绩,只怕二州百姓难足八十万矣!”
荀彧又是顾左右而言它,看似不着边际,实际却是点明利益划分的话语立时让众人再次表情各异。
洛阳一带的原河南尹领地,早被刘晔委任的田畴和赵明两个控制在手中,而听其意思,间然甘愿让出,可使并州,兖州,关中之中连成一片!
明白这个意思后,郭嘉、程昱、荀攸、满宠先后点头,而曹操也是朗声大笑道:“子扬是洒脱之人,操亦不想落了俗套,在此者尽为吾之心腹,可立时决定:同此时起,到击败大患,分得便利之时,此盟约有效!”
“曹公英明!”
荀彧起身施过一礼,而在他低头后眼中也闪过了一丝亮芒——
刘晔会作吃力不讨好的事么?当然不会!
曹操明白直说了盟约只到击败袁绍之后,这也是极为正常的,因为在此之前,他与刘晔算是有共同的敌手,也有共同的利益。如若真能顺利打败袁绍,平分其地,那个时候究竟是敌是友,却又得视情况而定。
“敌人”,亦或是“朋友 ”,对于乱世中的诸侯们来说,决定此项的,永远只可能是一样东西——还是利益!
在能否满足自己势力利益面前,无论个人好恶还是有否仇怨,都是会摆在一旁的。
……
“公达,还记得前次洛阳场景么?”
当夜宴罢,荀彧同曹操派来领路的荀攸一道回到了驿馆之中,见得周围已尽是自己所带来的亲卫,荀彧直接便在室内问道。
“侄自然记得清楚,惜未能成功,亦未能成仁,羞见于族中父老!”
曹操如此安排,究竟是何意思,荀彧不想去多想,同样荀攸也有着自己的坚持,自认身正不怕影子斜,也敢于直话直说。
“看来你却依旧未能通过那次事情醒悟过来,曹孟德是位难得英主,但刘幽州却更胜数筹,兴扶汉室之能,无论身份才能皆应居首,公达可否听我一劝,便趁此机离曹归北如何?”
荀彧从知道荀攸这位才学出众的侄子就在曹操手下时,就已经有了劝其来归心思,但人多口杂,何况他又深知荀攸那倔强的脾气,若不亲口相劝,只怕全无成功机会,故而此次亲自请命来此,也有顺道为刘晔招纳一位于谋略上并不差于他的人才意思。
“叔父厚意,侄儿心领了!刘幽州确实年轻有为,但吾却认为曹公终会更胜一筹,兴扶汉室,并不需要非借助于宗亲之手,有另一位雷厉风行之主来进行一场变革,洗尽陈年旧疾,岂非更妙?”
荀攸丝毫不为所动,他并非是负气之语,却是真正有这个想法。
“真正了解一个人只从传言去分辨,终究是落了下乘,公达为何不给自己一个机会,多个正确选择?大汉已够经磨难,何必再多经波折,舍易求难?要知依此情况下去,终究刘幽州会与曹兖州成为两位极强势之局,两虎再来相争,岂非又会使天下百姓遭劫?”
荀彧只从今日亲见曹操应答之事,便已知其之雄才大略还在估测之上,当然知道现今盟誓以成,若以此局面发展下去,只怕真正会出现刘晔与曹操两雄相争局面出现!
而这个时候北方大片地区全部分割完毕,留给他们的就必定是利益的冲突,想避免交战实在是不可能的!
“叔父所言有理,但也不可能有人能够清楚地知道所有后事,同样,也没有一成不变之人,事实究竟如何,还是留待时间来证明罢!毕竟现在曹公与刘幽州确属同道之人,现在我等只需全力辅佐他们击败强敌即可,多考虑其它,却也没有必要!”
涉及到理念问题,很难会有谁说服谁,荀攸与荀彧这等聪明之人更是如此!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公达之意坚决,吾再多言也是无用,请回吧!”
再作一次无用功,荀彧有的只是深深的叹息,面对未知的将来,他的确不能说保证他的选择必然就是对的。
二荀的再次谈话,终究还是不欢而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