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悠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威廉感到一阵欣喜,说:“太好了,我们学校的合唱团正在招新人呢,我可以引荐你过去。”
羽悠不置可否地看着劳伦。
劳伦似乎看出了羽悠的心思,说:“没唱过歌也没有关系,你学了九年钢琴,至少音准和乐感应该不错。我们学校的乐团很大,学校里百分之六十的人都是乐团成员,大家一起唱歌,还会去校外参加教堂的活动和一些演出,非常好玩。”说罢,又转向威廉,说:“威廉,你接着说那本大书的事情嘛!为什么一本乐谱书,要做得那么大?”
威廉友善地笑笑说:“你知道,中世纪教堂里的唱诗班吗?并不是每个人捧着一本乐谱演唱的,他们都是将成百首复杂的希腊语,拉丁语的圣歌,牢牢地记在脑子里的。十世纪,出现了大量复调音乐,有了多声部重唱或是合唱的赞美诗、弥撒曲。我猜想,在中世纪欧洲的某个教堂中,牧师将《格列高利圣咏》抄录在这本巨大的书上,就是为了在唱诗班演唱的时候,摆在一个他们每个人都可以看到的地方,起到提示的作用。书页上某一个标了颜色的区块,代表一个特定的声部,并且写清楚了这个声部什么时候加入,什么时候结束。”
劳伦佩服地看着威廉,又追问道:“可是那本大书上并没有五线谱,而都是些五颜六色的符号呀。”
羽悠说:“如果这是十一世纪的抄本,那时五线谱应该还没有发明,我记得,那时希腊记谱法已经失传,他们用的应该是纽姆乐谱把曲调记录下来的吧?纽姆记谱法最初只有一条线,后来才发展到四条线,是五线谱的雏形。”
劳伦似有所悟地说:“这么说来,这本书里至包含着两个对世界音乐有贡献的元素啦,一个是《格列高利圣咏》,另一个是纽姆乐谱?”
威廉点点头,说:“我想是这样的。不过,这本书格外珍贵,另有原因……”
劳伦和羽悠都望向他,期待他把话说下去。
威廉说:“在我曾经读过的一段校史中记载,这本书是我们学校的创始人阿瑟·阿诺德最珍贵的私人收藏,他和他的门徒们从欧洲大陆乘船来到美国,也将这本书不远万里,完好无损地带到了美国。他创办了我们这所学校,在他做校长的四五十年时间里,曾经一度在经济上难以为继,他决定将自己心爱的大书拍卖,换取资金,没想到一位好心的绅士,用高价将这本书拍了下来,又还给了它的主人。”
羽悠惊叹道:“没想到这本书背后还有这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劳伦说:“是啊,我们学校每个房子里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