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3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中国通史最新章节!

1《论语·子路》。

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又说:“疱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2孟子的意思是说想要人口多就需施行惠民的政策。这实际上也等于说社会生产力的展不在于人口的多少而在于政治的好坏。政治好了社会生产就会上了轨道人口也会多起来。《史记·平准书》:“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汉初以来的这种繁荣是跟当时的人口增殖互为因果的。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在这里提出“国家无事”这个政治上的因素。《汉书·食货志》说:“哀平之世百姓资富虽不及文景然天下户口最盛矣。”这又提出来一个新问题人口多了富的程度并不一定相应地增加。

隋唐早期社会经济号称富厚。但户口增殖的度唐代远不如隋。杜佑《通典》卷七对此有一番议论。他说:隋受周禅得户三百六十万。开皇九年平陈又收户五十万。洎于大业二年干戈不用。惟十八载有户八百九十万矣。其时承西魏丧乱周齐分据、暴君、慢吏、赋重、役勤人不堪命多依豪室禁纲。隳紊奸伪尤滋。高颎覩流冗之病建输籍之法于是定其名轻其数使人知:为浮客被彊家收大半之赋;为编氓奉公上蒙轻减之征。先敷其信后行其令承庶怀惠奸无所容。隋氏资储遍于天下人俗康阜颎之力多焉。功规萧葛道亚伊吕近代以来未之有也。

国家贞观中有户三百万至天宝末百三十余年才如隋氏之数。圣唐之盛迈于西汉约计天下编户合逾元始&1t;/pgno166.TxT/pgn>之间而名籍所少三百余万。直以选贤授任多在艺文才与职乖法因事弊隳循名贵实之义阙考言询事之道崇佚之所至美价之所归不无轻薄之曹、浮华之伍。习程典亲簿领谓之浅俗务根本去枝叶目以迂阔。风流相尚奔竞相驱职事委于群胥货贿行于公府而至此也。

杜佑在这里指出隋代户口的增加是由于高颎整理户口的成功;唐代户口数增加得缓慢是由于文人执政不能象高颎那样做出整理户籍的成绩。实际上杜佑是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封建国家跟地方大族争夺劳动力。一个是国家户籍跟实际的户口数有时会相差很远。这两个问题的存在为研究历史上的人口问题增加了困难。究竟历代户口的数字记载有多大的真实性还需要认真的研究。

《明史·食货志》:洪武二十六年天下户一千六百五万二千八百六十口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十二。弘治四年户九百十一万三千四百四十六口五千三百二十八万一千一百五十八。万历六年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口六千六十九万二千八百五十六。太祖当兵燹之后户口顾极盛其后承平日久反不及焉。靖难兵起淮以北鞠为茂草其时民数反增于前后乃递减至天顺间为最衰。成弘继盛正德以后又减。户口所以减者周忱谓投寄于豪门或冒匠窜两京或冒引贾四方举家舟居莫可踪迹也。而要之户口2《孟子·梁惠王上》。

增减由于政令张弛。故宣宗尝与群臣论历代户口以为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由土木兵戎。殆笃论云。

这是说观察人口多寡不仅要看到时局的治乱还要看到法令的张弛。法令张游离于户籍的那四种人出现的少了户口就多了法令弛那四种人就多户口就少了。这种看法类似于上文所引杜佑的看法但还要更周详些。

人口问题的复杂性从上文可见一斑我们应该作具体研究不应下笼统结论。

还有人口的迁徙如晋的东渡宋的南迁鲜卑、辽、金、蒙古的南下突厥、回鹘、黠戞斯的西走都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变动。清自“摊丁入亩”和“盛世人丁永不加赋”之后人口数量大增为前所未有。这些都是应该研究的专题。

第二节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时候一再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1999ooo41_o168_o在固定资本中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资本固有的属性;它既包括科学的力量又包括主产过程中社会力量的结合最后还包括从直接劳动转移到机器即死的生产力上的技巧。2999ooo41_o168_1&1t;/pgno168.TxT/pgn>科学的力量也是不费资本家分文的另一种生产力。1999ooo41_o169_o可见马克思在许多著作里都把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力看待。根据我们的理解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所阐明的如下几个论点是值得注意的:第一“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展的”2从旧的机器、工具、器具等总是不断地为效率更高的、更便宜的机器、工具和器具等等所代替这个事实反复证明了上述论断是正确的。

第二“自然因素的应用是同科学作为生产过程的独立因素的展相一致的。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每一项现都成了新的明或生产方法的新的改进的基础。”3第三科学的力量“既包括科学力量本身也包括为生产所占有的并且已经在生产中实现的科学力量”;或者说“这里包含的不仅是科学力量的增长而且是科学力量得以实现和控制整个生产的范围和广度。”④从马克思的这些论点中我们可以比较具体地认识到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力的真正的含义。同时我们也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什么“在马克思看来2《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第664页。

3《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七卷第57o页。

④《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第269、285页。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5;为什么恩格斯也同马克思一样把科学看作是“无穷无尽的生产能力”1。

那末究竟怎样把握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真正含义呢?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学术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实践问题。这里是否有两个界限应当划分开来。一个界限是生产过程中有科学技术的应用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技术实际上已经成为生产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毫无疑义的。又一个界限是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展而科学技术作为相对独立的领域也还有自身展的规律不论出于何种情况而产生出来的新的科学技术在重新为生产所应用(即具有相应的生产力展所提供的条件产生出来)之前它还不是作为直接生产力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区别这两个界限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是否已经进入生产过程。如马克思说的“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科学“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为生产所占有的并且已经在生产中实现的科学力量”等等都是指的已经进入生产过程的科学技术。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技术就是一种现实的生产力。而马克思说的“科学力量本身”、“科学力量的增长”等等则是指的尚未进入生产过程或一般不直接进入生产过程的科学技术。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技术就不是现实的生产力而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这是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两重含义。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现实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和作为潜在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作为现实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会不断地被作为潜在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所越、所代替而作为潜在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一旦具备适当的条件也会随时转化为更先进的、效率更高的现实生产力。当然也有一些科学可能不直接进入生产过程但它们作为各种应用科学的基础同样应当被看作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生产力或特殊的潜在生产力。总之一切科学技术成就都跟生产力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都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科学和生产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概括的阐述。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说:必须研究自然科学各个部门的循序的展。先是天文学——为了给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定季节早已绝对需要它。天文学只有借助于数学才能展。因此也开始了数学的研究。——后来在农业展的某一阶段和在某个地区(埃及的提水灌溉)而特别是随着城市和大建筑物的产生以手工业的展力学也展起来了。不久航海和战争也都需要它。——它也需要数学的帮助因而又推动了数学的展。这样科学的生和展一开始就是被生产所决定的。

在整个古代本来意义的科学研究只限于这三个部门而作为精确的和有系统的研究则是在后古典时期才开始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派、阿基米得等)。在几乎还没有在人们头脑中区分开来的物理学和化学(元素论还没有化学元素的观念)中在植物学、动物学、人体和动物解剖学中直到那时人们还只能够搜集事实和尽可能有系统地整理这些事实。生理学只要出最显而易见的事情(例如消化和排泄)便是纯粹的猜测:在甚至血液循环都还不知道的时候也不能不是如此。——在这一时期末化学在炼金术的原&1t;/pgno171.TxT/pgn>始形式出现了。

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5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75页。1《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616页。

奇的高展起来那末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第一从十字军远征以来工业有了巨大的展并产生了大量力学上的(纺织、钟表制造、磨坊)、化学上的(染色、冶金、酿酒)、以及物理学上的(眼镜)新事实这些事实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已往完全不同的进行实验的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制造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第二虽然意大利由于自己的从古代继承下来的文明还继续居于领导地位但是整个西欧和中欧包括波兰在内这时候都在相互联系中展起来了。第三地理上的见——纯粹为了营利因而归根结底是为了生产而作出的——又在气象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学(人体的)方面展示了无数的直到那时还得不到的材料。第四印刷机出现了1999ooo41_o172_o。

这时——撇开早已存在的数学、天文学和力学不谈——物理学和化学明确地分开了(托里拆利、伽利略——前者依靠工业上的水利工程第一个研究了液体的运动见克拉克·麦克斯韦)。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哈维由于现了血液循环而把生理学(人体生理学和动物生理学)确立为科学。动物学和植物学先依旧是从事搜集事实的科学直到古生物学出现——居维叶——以及此后不久细胞的&1t;/pgno172.TxT/pgn>现和有机化学的展为止。因此比较形态学和比较生理学才成为可能而且从此以后两者才成为真正的科学。在上一世纪末地质学奠定了基础最近则有所谓人类学(这个名称很拙劣)它是从人和人种的形态学和生理学过渡到历史的桥梁。这还要继续详细地研究和阐明。1999ooo41_o173_o恩格斯这段话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生产史上的科学技术及其特点在中国生产史上科学技术是很有成就的。李约瑟博士(Josephneedham19oo—)曾经列举出在公元一世纪至十八世纪之间中国人先于西方人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大量的成就。其中有:龙骨车、石碾和水力在石碾上的应用。水排。风扇车和簸扬机。活塞风箱。平放织机和提花机。缫丝和纺丝及调丝机。独轮车、加帆手推车、磨车、拖重牲口用的两种高效马具(即胸带和套包子)。弓弩。风筝、竹蜻蜓和走马灯。深钻技术。铸铁的使用。游动常平悬吊器、弧形拱桥、铁索吊桥、河渠闸门、造船和航运方面的无数明包括防水隔舱。高效率空气动力帆和前后索具。船尾的方向舵。火药以及和它有关的一些技术。罗盘针先用于看风水后来又用于航海纸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瓷器等。2另外中国人还有许多明创造在国内一定地域内出现和流行但没有广泛传播有的还不为人所知。

丝织品、瓷器、经过加工的茶叶是蜚声世界的中国特产。丝英文作si1k德文作seide法文作soie意大利文作séta饿文作шёпk都是由丝音展而来。茶广州话读作tai。英文的tea德文的Tee法文的thé、意大利文的tè、俄文的чaй都是由tai转化而来。阿拉伯文称茶为cha-9是茶音直译。丝、茶二字可以说已成为世界性的词汇。

罗盘、火药和印刷木对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展有很重要的贡献。弗兰西斯·培根(Fra1561—1626)在所著《新工具》第一卷第一二2见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译本第二分册第574页科学出版社1975年版。九节说:我们应该观察各种明的威力、效能和后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明古人都不知道;它们的起源虽然是在近期但却不为人所知默默无闻。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这样的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后来马克思也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展创造必要前提&1t;/pgno174.TxT/pgn>的最强大的杠杆。1999ooo41_o175_o这三种明和造纸术的明是中国的四大明。用中国人的方法制造出来的纸张以平整轻便和可以大量生产、携带方便的优点取代了西方旧有的羊皮纸等粗笨的书写用材同样有助于西方文明的进步。

农学、医药学、天文学和数学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学科。它们和水利工程、建筑工程的创始都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经过长期的不断展它们分别形成了有民族特色的学科体系或工艺体系。农学于土壤气候的鉴别、籽种的培育、田间的管理及收割、储藏和加工、农害的防治旁及蔬菜、桑麻、枣梨、果树的栽种、田间沟渠的修理、农具和农家用品的制造、编织都有所论述。医药学有病理学说医疗学说有内科、外科、骨科、眼科、喉科、妇科、儿科等分科有药物、针灸、按摩、导引、拔火罐、割治、正骨等疗法;有饮片、膏丸、丹散酒等药物的治法。天文学有宇宙学说、星宿方位的测定、天体运动的规律。天文学的主要工作是观测天象、制定历法。数学与天文学是两门关系密切的学科。天文学的展需要数学的帮助同时也促进数学的展。中国历史上的天文学家往往又是数学家数学家也往往精通天文。但数学在生活或生产上的应用更为广泛。水利工程如灌溉系统的兴修、运河的开凿、洪水的防治、黄河的治理都有很大的成就。建筑工程以都市规划、宫殿、庙宇、陵墓、园林、亭台楼阁、桥梁最具特色。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高台建筑和多层建筑的形式使建筑物中的木结构自为一个整体的设计斗拱和挑梁的特殊构件、砖瓦形制的多样化和重视互相拉结的砌砖方法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建筑艺术。

中国的畜牧业是仅次于农业的重要生产。中国有辽阔的农业地区也有广漠的畜牧业地区。在农业地区有畜牧业生产;在畜牧业地区也有农业生产。在生产实践上农业和畜牧业往往是互相补充的。农业为牧民提供粮食、饲料、茶、糖、布、棉农业地区还为牧民提供盐、铁、药材及其必要的物品。牧业为农业地区提供肉、奶、皮毛、骨角供耕种、运输、军用的牲畜及一些珍贵的药材。一般农户往往要饲养一些家禽、牲畜。《诗·王风·君子于役》所描写的:“鸡栖于■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种农村的傍晚景象一直延续了两、三千年。古代的封君如《诗·鄘风·定之方中》所咏的卫文公:“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这是既重视农桑又重视牲畜的繁殖。后来顾炎武明确地提出了耕牧并重的思想。他说:“天下之大富有二上曰耕次曰牧国亦然。秦杨以田农甲一州乌氏桥姚以畜牧而比封君此以家富也。弃颖栗而邰封非子蕃息而秦胙此以国富也。”1畜牧业既在生产上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也就积累了不少有关的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而出现了相牛经、相马经等专书并在农书和医药书中也有所反映。

关于中国生产史上科学技术的研究是一个非常丰富而繁重的课题。在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已有不少成绩但还只能说是处在起步阶段对于中国科学技术特点暂时也还不能作出全面的概括。但我们认为至少有三点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重视实用不重视理论的探索。在科学技术上理论和实用本来是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上的实用性可以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但如果能不断地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就可以使它在生产上挥更大作用也可以促进科学技术自身的展。例如中国医药学对很多疾病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对近代西方医学所难以治疗的病症也往往有相当的疗效但这基本上都是根据经验来治病缺乏系统的理论。这就限制了它的提高和推广。近年很多人承认针灸疗法的作用但对于针灸有密切关系的穴位、经络和针灸如何能起作用都还没有研究出来可以使人信服的理论。又如天文学中国积累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为各国天文学家所重视。在观测仪器和制定历法、历书等方面中国有不断的进步对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都起过重要的作用。中国天文学历史悠久但最多不外于《尚书·尧典》所说“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许多人对理论的探索兴趣不大。中国古代出了许多杰出的天文学家但从明代开始我国的天文学展缓慢缺乏生气。在明中叶以后西方天文学逐渐东来中国天文学才逐渐有了较大的变化。中国的医药学和天文学也都有理论上的成就但相对地说对理论探索的重视是远远落后于对使用的重视。数学、农学以及化学、生物学、矿物学、物理学等方面都有类似的情况。

第二在生产实践上重视精耕细作工艺精巧、恪守成规而科学技术上的新成就不易推广。例如植棉到了元代才有全国性的推广。但最晚在战国时期已有棉花从南海输入《尚书》称之谓“织贝”1。在唐代新疆已经以产棉著名。从这两个历史时期至元代植棉的推广已经历了几百年以至一千几百年之久。又如四大明的故乡虽在中国但他们在中国所起的作用远不如在西方所起的作用之大。它们在中国并没有“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并没有“变成对精神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中国在手工业方面有许多祖传工艺在药物学上有许多祖传秘方都得不到推广甚至于失传。这类情况所以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有的是由于小生产者的历史因袭有的是由于交通上的困难。总之基本上是由于自然经济的限制所造成的同时也有一些别的社会原因。第三官府对于科学技术的展所起的作用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例如历代对天象的观测、历法的制定主要是由官府来组织个人是很难办到的。在医药学方面历代官修本草书一直是药物学方面的重要文献。后来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这一部杰出的著作也不能不取材于官书。元代《农桑辑要》、清代的《授时通考》、《数理精蕴》在农学和数学上都有一定的贡献。其它如历史上的各种重大工程都是劳动人民所创1见《亭林文集》卷六《田功论》。

1《尚书·禹贡》。

造他们也在劳动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但这些工程总还是由官府组织的。军器制造一向由官府垄断在军用工艺中往往可以出现先进的技术。在这方面中国历史上究竟有多少成就还有待于研究。诸如此类的事例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另一方面官府利用政治上的权力垄断盐铁等重要生产部门滥用科学技术力量以满足其封建统治上的需要和奢侈的贪欲从而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它们控制优秀技术人材限制其自由妨碍他们对技术的传播。另外它们还利用历书和颁布历书的形式散布宗教迷信神化皇权等所有这些都阻碍以至破坏科学技术的展。

近代以来上述各种特征有所改变但它们的影响还不是能够很快消除的。

第四章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第一节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在人类生产过程中有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有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1。在整个人类历史的展过程中不论是任何历史时期人们在生产中都形成一种跟当时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就是生产关系它不仅是其它社会关系的决定因素也是一切社会的基础。

实现生产的过程就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过程。生产资料是人们从事生产所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生产者只有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进行生产。在历史上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并不是可以任意的结合这一方面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展的水平同时要借助于一定的生产的社会形式。也就是说“一切生产都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并借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1。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不仅是由于生产的社会形式不同更主要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的不同因为生产者如何与生产资料相给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个人、阶级、集团或社会在占有生产资料上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从表面上看是人对物或自然的关系实质上是通过物或自然的关系所表现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不仅决定着劳动者如何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也决定着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种关系。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也是区别历史上各个社会经济形态的主要标志。马克思曾经说:“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不同的经济时期”2。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关系中各方面关系的决定因素。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也决定着交换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在历史上一定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的因而每一种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以及消费的性质都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历史上曾有各种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展的一定水平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962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9o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四卷第44页。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展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也在生变化。

在中国悠久的原始社会存在着生产资料公有制这是为考古资料所证实了的。在有了甲骨文字的时候中国历史已进入了奴隶制时代出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从这个时候一直到封建社会的末期土地等级私有制始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商周时期生产中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全国土地名义上是属于王有。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实际上是奴隶主贵族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所有制是一种等级所有制“王畿”是国王直接所有的土地诸侯、卿大夫也各有领地他们对于这些土地都是世代相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自由支配。《礼记·礼运篇》中说:“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左传·昭公七年》中有:“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这些记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周土地所有制的情况。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上也生了变比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代替了奴隶制的土地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在人类历史上有三种所有制形式“第三种形式是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1他们在《**宣言》里也论述说:“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的阶梯。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领主、陪臣、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各种独特的等第。”2列宁也曾说:“社会划分为阶级这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共同的现象但是在前两种社会中存在的是等级的阶级在后一种社会中则是非等级的阶级”3。中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就是等级所有制。自从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后就是以等级所有制的形式出现的。

随着历史的展封建等级所有制本身也不断地展变化这在本卷第一章第三节中已有所论述。在这里还可以对封建等级所有制作两点说明。第一土地所有制的每一个等级既表示了一定的土地所有权也表示了一定的政治权力经济权和政治权力在这里是分不开的这就是马克思所说“在这里国家就是最高的地主。在这里主权就是在全国范围内集中的土地所有权”④的原因。把土地所有权看作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这是不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第二在中国封建土地所有权上公与私的概念都不很严格有的同志把封建土地所有权的最高权力说是“国有”另外一些同志又把“国有”跟“公有”等同起来实际上这所谓“国有”不是别的只是皇权所有仍旧是私有。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出现了新的变化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缓慢的展。但封建土地等级所有制的影响依然存在甚至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上还能看到它的烙印。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8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51页。

3《列宁全集》第六卷第93页注1。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五卷第891页。

多种生产关系的并存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人类历史上已相继出现过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在每一个社会里都有与生产力展相适应的最基本的生产关系使这一种社会形态与其它社会形态相区别。在每个具体社会形态中往往不是单一的生产关系而大都是两种以上的生产关系同时并存。这些生产关系虽然对社会的变化和展都各自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所有的生产关系都成为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决定社会的性质。其中只有在社会里占有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才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才决定着社会的性质、社会面貌和展方向。其它那些不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虽然对于社会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它对于社会性质对于整个社会的展进程是不起决定作用的。如生产者自己占有生产资料的个体小生产这种生产关系差不多在所有社会都存在可是它从来也没有形成为独立的经济形态而仅仅是作为独立的经济形态的补充。在封建社会的初期大都保留着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残余是封建生产关系的补充形式。在封建社会后期又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种奴隶制关系的残余和萌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都存在于封建社会但都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面貌和性质。

商周时期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是奴隶制生产关系: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者。作为直接生产者的奴隶没有人身自由没有生命安全的保障无偿地为奴隶主劳动。在这时期还有从原始社会遗存下来的氏族部落分散在各地过着共同劳动共同分配的生活。在有些氏族部落中存在着农村公社的形式土地归公社成员所共有进行定期的轮耕。氏族部落的数量是相当多的。周武王伐殷诸侯来会者八百这其中可能就有大量的氏族领。但氏族部落的生产关系不能代表这一历史时期的前进方向也就不能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

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存在着多种生产关系而封建的生产关系始终占有支配地位。汉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最为展封建的生产关系也开始得最早展得最为充分。由于历史传习力量的顽固性氏族的血缘关系一直有长期深刻的影响。秦汉以来的封建关系都不免带有氏族制的烙印。地主阶级中的世家地主、门阀地主、豪族地主和农民群众的聚族而居实际上是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的结合体是这种深刻影响的历史见证。但氏族制的历史影响只能增加封建生产关系的复杂性而不能成为一种独立的生产关系。秦汉时期有大量奴婢存在。《汉书·贡禹传》说:诸官奴婢十万余人戏游亡事税良民以给之岁费五六巨万。&1t;pgno185.TxT/pgn>《盐铁论·散不足篇》说:今县官冬畜奴婢坐禀衣食私作产为奸利力作不尽县官失实。百姓或无斗筲之储官奴累百金;黎民昏晨不释事奴婢垂拱邀游也。

这里所说的奴婢数量虽然很大但他们不参加生产劳动靠别人来养活是不足用以于说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秦汉时期的奴隶制生产关系在手工业中是存在的但也只是封建生产关系的补充形式。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社会展的不平衡历史的步伐总不能跟汉族地区完全一致。少数民族之间的展也不一致甚至在一个民族内部也有先进和后进的区别。大致上说来在中国封建社会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氏族制、奴隶制和各种形式的封建制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上无论如何不同但都向一个共同的历史方向前进。在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民族杂居地区逐渐进入封建化过程。在宋元时期广大的边区从东北到西北再到西南基本上都进入了封建社会。明清时期各民族地区的封建制生产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民族地方都封建化了一直到解放前夕有些民族地区还存在着氏族制、奴隶制的残余。

雇佣关系在中国历史上也很长久。根据文献记载战国时期就已有了雇佣关系的存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云:夫卖庸而播耕者主人费家而美食调布而求易钱者非爱庸客也曰:如是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庸客致力而疾耘耕者尽巧而正畦陌畦畤者非爱主人也曰:如是羹且美钱布且易云也。&1t;/pgno186.TxT/pgn>这说的就是当时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佣工并给一些物质上的报酬。看来这种佣工有人身自由不是被强制劳动的。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倡者陈涉就是一个从事农业生产的佣工他还有一些作为佣工的伙伴。汉代著名的人物加班、王充、兒宽、第五伦、匡衡、桓荣、侯瑾、卫飒等人都曾受过雇佣。他们不一定参加生产性的劳动也看不出人身自由受到什么限制。我们设想这种佣工制度可能是由农村公社成员间的互助活动展而来但还难以确定。随着历史的展封建制度深化了雇佣关系成为封建生产关系的补充深深地打上了封建的烙印成为一种强制性的劳动。例如在官手工业中的“和雇”唐代就有了历宋到明和雇的情形渐多这时被称为“召募”。他们虽按工计酬但他们的工作并不是自由劳动力的出售而是在封建隶属关系下强迫充当的差役。这就是列宁所说的工役制。明中叶以后江南一带的纺织业中的劳动者出卖劳动力从事商品生产这就开始有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从而出现了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状态。

在新旧社会交替的时期必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关系的并存也必然有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的变革。但新的生产关系究竟在什么时候开始代替了旧的生产关系在文献上往往难以考查。例如春秋战国时期我们认为是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过渡时期。但封建制究竟在什么时候确立了它的支配地位还很难说清楚。如果要说封建社会始于何年总不免于牵强。本书只说春秋战国时期是过渡时期可能是更为合适的提法。一八四零年至一九四九年是中国社会变动比较激烈比较复杂的时代新的生产关系出现。其中有买办资产阶级支配下的生产关系有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体系的生产关系也有旧的生产关系主要的是封建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错综复杂状况还有待于我们作深入的分析研究。

过去我们研究某一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经济只重视这一历史时代的基本的生产关系对于同时并存的生产关系对于基本的生产关系跟其它生产关系的关系都注意得不够。我们希望能不断改变这种状况这对于中国历史研究会有重大意义的。

生产关系跟主产力的适应和矛盾人类的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系它的展是各种力量互相作用的结果。在社会展的诸多因素中最基本的、始终起作用的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者既矛盾又统一由这两者构成的矛盾统一体就是生产方式。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内容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形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人类历史上每一种社会形态都体现一种生产方式因之每一社会的变化和展都是生产方式变化和展的结果都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推动的。

生产力的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基本前提和物质基础历史上任何一种生产关系都是适应生产力展的要求而建立起来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不能任意选择生产关系。产生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不是由人们主观愿望所决定而是取决于生产力展的水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对此马克思曾经论述说:“人们在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性质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展而改变”1。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着不同的生产关系这是与当时生产力展的水平相适应的。

在生产方式这个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是最活跃的最革命的因素它处在万古长新的展过程中是不断在展着。但是任何生产力都是处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之中因此它的展是受生产关系的展和变革决定的。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形成它和展着的生产力相适应这种生产关系在一定历史时期里便表现为相对稳定的形式历史便得到展这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过程。在历史展中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展总是从生产力的展开始的而在展中生产关系通常是落后于生产力的展。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展的规律的支配下生产力的展就要求不断的调整或变革生产关系。每当社会生产力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这种展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便激化只有调整与改革旧的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力才会得到展。

历史上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它存在的历史根据这个根据就是构成这种生产方式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每一种生产方式都是在一定生产力的水平上产生的因而每一种生产关系所容纳的生产力都有一定限度。在一种生产方式内当生产力的展受着生产关系的束缚时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展的活动就成为必要的了。但在社会展中生产关系通常是落后于生产力的展因而产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成为阻碍生产力展的障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及其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展的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展的一条根本规律。在这个规律支配下在历史的展中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展就要求生产关系不断的更新。否则社会生产力便得不到展人类历史也就不能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的展就是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展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过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历史上每一种社会形态都体现一种生产方式而且在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但是在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产生后一定时期内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性质基本上是适合的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展起推动作用生产关系便处于相对稳定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25页。

的过程这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虽然也有矛盾但这种矛盾是居于次要地位不需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这就是一种社会形态存在的历史根据。每一种生产方式都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上产生的因而每一种生产关系所容纳的生产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生产力不断展达到新的水平时原来的生产关系便变成了不适应新生产力展的旧关系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就激化成为主要矛盾不改变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力就不能展这便是社会革命生的根本原因。

生产方式的展有量变和质变的不同。在一种生产方式中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展的要求基本上是适合的虽然也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可以调整生产关系解决而不需要生产方式的改变这是生产方式的量变。在历史上统治阶级的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关系的过程。当生产力的展过生产关系所容纳的限度不破坏旧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就不能展时生产方式就生质变新的生产方式便代替旧的生产方式这就是历史上出现的革命的社会变革的过程。

在中国社会长期展的过程中生产关系跟社会生产力的矛盾和适应之历史性的大起大落曾经出现过多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铁的冶炼和铁工具的使用得到不断推广。当时的铁制农具有犁、嫛⒊、铲、镰铁制手工业工具有斧、削、锯、锥、凿、锤、针、刀。在今山东省临淄县的战国时代冶铁遗址广达十数万平方米。在今湖北省大冶铜县绿山的春秋战国采矿遗址有井巷支架相当完整还有运输、通风、排水等设施。此外牛耕的推广水利的兴修土壤的识别和改造都是社会生产力展的重要标志。更重要的是直接生产者对劳动的态度。《吕氏春秋·审分》:“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无所匿迟也。”这是从对劳动的态度上指明劳动力性质的变化。他们不愿意从事于“众地”的劳动而要有自己的土地这就反映了个体农民的特点既不同于集体耕作的奴隶也不同于轮耕的公社成员。所有这些生产力上的特点都不是奴隶制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由于新的生产力不断取得的优势封建制的生产关系逐渐取代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社会生产逐渐由对抗性的矛盾转入生产力、生产关系间的基本上的适应。

第二种形式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不断有矛盾也不断相适应尽管经历了很久的年代矛盾在不断地增长生产关系在不断地受到冲击但新的生产力始终不能取得优势不能以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全过程中就是这种状况。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和开元之盛是封建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应比较显著的时期。其次明代的洪武、永乐年间清代的康熙、乾隆年间虽在封建社会衰老时期但在一定程度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还是相适应的。秦末农民大起义、唐末农民大起义、元末农民大起义、明末农民大起义都通过阶级斗争的形式反映了生产关系跟生产力之间矛盾的激化但都不能冲破封建生产关系的桎梏。明代有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代表了新的生产力但由于封建势力的顽固性资本主义的萌芽没有足够力量冲破封建生产关系的枷锁。

第三种形式是少数民族进入汉族地区带来了落后的生产关系跟原有的生产力生尖锐的矛盾。经过相当长时期的调整过程终于向封建制生产关系转化。中国历史上的北魏、契丹、女真、蒙古、满族都有这样的历史经历。

鸦片战争以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势力进入中国跟中国封建势力结为同盟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展。他们虽然带来了近代工业的生产技术但主要的是用于加强剥削中国人民的工具。民族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虽有一些开展但力量是相当微弱的。

在中国历史上生产关系跟生产力的矛盾和适应往往不能突出时代变革的标志因而总是不能明确地划分历史阶段的年代。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社会是这样从封建制过渡到近代社会也是这样。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点。

在中国历史上生产关系跟生产力的矛盾和适应往往与战争联系起来。社会矛盾激化了生了农民战争。农民战争生后往往出现了一段社会安定的时刻。这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特点。但战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社会矛盾的解决要看生产关系是否已有了改变是否能适应生产力的展。

生产关系跟生产力的矛盾和适应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问题。学者们所关心的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性问题还有其它的历史问题都是限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有联系的。

第二节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阶级和等级阶级关系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生产关系在社会结构上的反映。生产关系是阶级关系的基础。

马克思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1列宁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2马克思和列宁的论述深刻地揭示了阶级的实质和划分阶级的标志。一切阶级社会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人们在生产体系中所处的不同地位社会便分出不同的集团而形成为阶级。各阶级由于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可分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就是利用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对被剥削阶级进行经济上的剥削和政治上的统治。也由于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决定着在生产中处于不同地位在分配上取得财富的方式和多少的差异。一般说来剥削阶级在生产中是不劳动而处于指挥地位只有被剥削阶级从事繁重的生产劳动。而在分配上剥削阶级却是社会上绝大部分财富的占有者劳动人民只能取得自己创造的财富的很少一部分。

阶级的出现和展约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以前在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展水平极为低下不可能产生剥削因而也不能产生阶级。只有到了生产有一定程度的展但是又展的不足社会出现了一部分人剥削另一部分人的时候阶级便产生了。人类历史上曾存在三种阶级社会即奴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32页。

2《列宁选集》第四卷第1o页。

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是很明显的前两种社会的阶级是以等级形式出现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的阶梯。”1列宁也说过:“社会划分为阶级这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共同的现象。但是前两种社会中存在的是等级的阶级在后一种社会中则是非等级的阶级。”2中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也各有自己的阶级结构但也都被等级形式所掩盖。中国的奴隶社会的阶级状况现在还没有研究清楚大致说来在殷周、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两个主要的对抗阶级。另外还有国人是城市内的自由民。有野人是农村公社中的成员。公社作为集体要对当地的贵族承担义务。公社成员也可能是自由民的性质。这时已经有了手工业和商业但似还没有独立身份的手工业工人和商人。

阶级是按经济地位划分的等级既是按经济地位又是按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划分的。殷周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关于等级的名称;现在也很难弄得清楚。《左传》中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王、公、大夫、士四个等级可以说都属于奴隶主阶级其他六个阶级属于奴隶阶级。这虽没有把当时的所有等级都完全说出来但至少反映了当时等级的大致情况。

一种等级代表一种身份。中国上古的礼就是等级制度及其有关行为的规定。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1孔子把礼看作政治上的头等大事。从本质上看他所重视的就是这种等级制度。春秋末年周礼衰微孔子感慨天下无道实际上他所感叹的也就是等级制度。法家变法要以新法取代旧礼实际上这种新法也不过是新的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以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这两个对抗的阶级作为主要的阶级手工业工人和商人也都形成了自己的阶级。所有这些阶级都有不同的等级。另外还有跨阶级的等级。

以秦汉时期为例。这个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展以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及其相应的地主阶级内部结构已基本上树立起来。在地主阶级中最高最大的地主就是皇帝他不仅拥有最高的政治权力而且还拥有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土地所有权和政治上的统治权对他来说是统一的。在皇帝以下地主阶级中较高的等级是世家地主。这个等级都是封建贵族。其中有宗室贵族、功勋贵族、外戚和儒宗。秦代没有封国但是皇家子弟得“衣食租税”功臣得封侯请求土地。西汉时宗室子弟有的封王封侯有的成为封君。有功的勋贵也有封侯赐地的。外戚中的显赫家族也可封侯食邑。孔子的部分后裔和一些传授儒家经典著名而成为贵族的儒宗都是地主阶级中较高的等级。这些封建贵族有高级封爵由于封赐分享土地所有权有受封的土地和民户有世袭的法定特权它在地主阶级中占有支配的地位。次于世家地主的等级就是豪族地主。其中主要的是六国贵族的后裔和地方上的大姓。这些人有的原来是贵族秦灭六国以后失去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51页。

1《论语·为政》。

贵族的身分而成为豪族。他们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因而具备相当大的社会力量秦代和汉初对他们采取迁徙和控制的政策。《汉书·娄敬传》中说刘邦在汉初曾把“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及豪杰名家”十余万口徙于关中就是这种地主。在豪族地主中也有的是地方大姓。这些人在地方上占据大量土地以宗族的血缘关系形成“乡曲”、“闾里”中的强大势力占有依附性的宾客、部曲、徒附等大量依附人口。他们虽然没有世族地主那样的政治地位但他们可以“武断于乡曲”横行一方。《汉书》中说的“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就是指这些人说的。西汉后期阴识有子弟宗族宾客千余人东汉时公孙述有宗族万人都是地方大姓其中有的由于各种关系成为贵族。在地主阶级中另一个等级是高资地主。这一等级一般是经营商业、手工业和高利贷起家的。司马迁说的“以末致财用本守之”就是指这种地主而言的。在西汉有资三百万算是高资但也有积资到五千万以至万万的。其中有的人既是豪强地主又是富商大贾如六国后裔田氏就是如此。高资地主多是凭借财力取得土地。秦汉对法律规定商人不得名田宅因此他们都是在不合法的情况下取得了对土地的权力。高资地主可以说是跨越地主阶级和商人之间的等级。除了上述三个等级外还有不少中小地主构成地主阶级中不同的等级。

秦汉时期的被剥削阶级也是有等级的。其中有“编户齐民”的农民他们耕种国有的土地把粮食作为田租交给国家同时还要服力役和兵役。另一种农民就是给豪族地主种地的农民他们给豪族地主交纳地租即所谓“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还要服一些劳役但他们却不象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去服兵役和力役。这个等级对地主有很大的依附性。除了这些等级以外秦汉时期还有出卖劳动力的“佣耕”者、贫民、各种名称的奴隶如奴婢、苍头、奴客等。

秦汉时期有二十等爵受爵者因爵位的不同而享有不同等级的权力、承担不同等级的义务。《九章算术·衰分》中有两例是很好的说明。一例是: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1t;/pgno197.TxT/pgn>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

答曰:大夫得一鹿三分鹿之二。不更得一鹿三分鹿之一。簪褭得一鹿。上造得三分鹿之二。公士得三分鹿之一。

又一例说: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出百钱。欲令高爵出少以次渐多问:各几何?

答曰:大夫出八钱一百三十七分钱之一百四。不更出一十钱一百三十七分钱之一百三十。簪褭出一十四钱一百三十七分钱之八十二。上造出二十一钱一百三十七分钱之一百二十三。公士出四十三钱一百三十七分钱之一百九。

从第一例看爵位越高享受权益越多。从第二例看爵位越低承担的义务越大。这种制度突出了等级间的差别同时也就掩盖了阶级间的差别。汉代朝廷又经常采取“赐民爵”的办法就更起到了掩盖阶级差别的作用。

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与土地所有者在土地所有权的获得、土地所有权的法权形态、地主的政治地位和身分特征密切相关的。这些方面秦汉以后生了新的变化。与此相适应的封建经济、阶级结构也出现了新的情况。无论是地主阶级或农民阶级内部结构较前更为复杂但等级关系仍明显地存在。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富商大贾凭借他们的财富可能取得某种权力但这只属于具体的个人活动。做为一个等级富商大贾的社会地位总是在封建贵族之下的。

鸦片战争以后社会经济和阶级结构都有了新的变化等级结构受到了削弱经济的独立作用有了一定的展但等级结构的影响仍然是存在的。近代阶级结构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中国社会经济开始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总的趋势是:一方面封建地主经济依然保持下来地主阶级仍然占有农村土地的大部分仍然以种种特权和经济强制来攫取农民收入的大部分并且同高利贷、商人、买办、封建官僚结合在一起对农民及其它劳动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另一方面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霸占中国领土勒索赔款驻扎军队开设银行、商行控制海关和通商口岸掠夺中国资源并向中国倾销大量过剩的商品使中国经济日益走向殖民地化。跟这种经济变化相适应社会的阶级结构也生了新的变化中国既保存着原来的一些基本阶级如地主阶级、农民阶级等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阶级如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在一定的阶级内仍保留着封建的等级制也有新的阶层出现。

这时期地主阶级中出现了几个这样的阶层。(一)官僚地主。这一阶层主要是在朝廷和各级政府中担任官职的官员和卸任的官员等。他们凭借手中权势广占土地役使良民。如总督大学士琦善占有土地二百五十六万亩曾国荃有田六千亩曾纪泽也广置田产他们都是著名的官僚地主。李瀚章、李鸿章兄弟六人在合肥占有大量土地每人达十万亩以上。此外他们在霍山、六安、舒城等县还有大量土地和典铺、钱庄。官僚地主不仅占有土地最多而且人数也不少。(二)军阀地主。这是从官僚地主中分化出来的。他们窃据政府要职又掌握着军事力量有的跟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称霸一方广占土地、鱼肉地方成为地主阶级中又一特殊势力。袁世凯在河南彰德、汲县、辉县等地有地四百顷徐世昌在辉县有田产五十多顷安徽霍丘张敬尧、阜阳倪嗣冲有地七、八万亩以上。曹琨兄弟是天津静海的最大地主吴俊升在黑龙江“攫取土地几遍全省”。(三)商人地主。这是鸦片战争后在商品经济的畸形展中依靠经商或放高利贷起家的。他们把经商和放高利贷所获资金一部分投入土地中去成为商人地主。如高邮大盐商有“票盐数十号”有良田数十顷还开有钱铺。天津盐商张某乘河北文安水灾之机兼并“大洼水地二百余顷”。直隶滦县商人占有土地一千七百多亩。这种商人地主在全国各地比比皆是。

地主阶级中的这些阶层有因袭传统的一个方面也有反映新的历史时期特点的一个方面。从这些阶层的整体来看它们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是新的社会阶层。此外还有以高利贷起家的地主有掌握少量土地的一般地主这些一般地主的数量是很大的。资产阶级是近代新出现的阶级大部分资本家是从地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资产阶级经常遭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扼制一部分地主阶级在资本主义的影响下向资产阶级转化。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成分比较复杂从其资本性质和政治倾向看大致可分为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等三个阶层。

官僚资产阶级最初是在清朝官僚军阀中形成的。他们大部分都兼有官僚地主的身份。官僚资产阶级的形成大致是在十九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左右。当时清廷一部分封建官僚打着“自强”、“富国”的招牌兴办“洋务事业”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形式下吸收了一部分地主、官员、商人的资金创办大量企业。李鸿章是早期最大的官僚资本家。他历任两江、湖广、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控制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煤矿、通商银行等许多企业有数百万资产。盛宣怀是仅次于李鸿章的大官僚资本家曾任招商局会办、邮传部大臣控制汉冶萍厂矿公司等企业拥有大量资产。

早期民族资本家中有些人是买办出身的。如马建忠郑观应都参加过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马建忠曾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郑观应也曾在上海织布局、上海电报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企业中任过要职。但由于他们与洋务派立场有分歧强烈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被洋务派排挤从事民族工业。民族资本家祝大椿也是买办出身以后独资经营源昌机器碾米厂、源昌机器缫丝厂、振兴电灯厂、华兴面粉厂、公益纱厂等民族企业而成为民族资本家。民族资产阶级中也有士绅出身的如张謇曾中过状元。他开创大生纱厂创办和投资二十七个企业资本九百多万元。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县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严信厚在宁波设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华侨卫省轩在广东佛山开办火柴厂等。都是民族工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数量少力量弱而且是从其它阶级转化来的跟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具有明显的软弱性、妥协性对于阻碍民族工业展的各种势力缺乏斗争性。

买办资产阶级是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代理人。他们大都是依靠外国资本主义势力而从事工商业活动的。所谓买办原来是在外国商业洋行中管理事务或者为进出口贸易充当掮客的人。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对华商品进出口规模的扩大买办在为外商服务中积累了巨额资金自设铺面字号经营商业逐渐展成为资产阶级的一个阶层。据记载在福州南台经营茶业的商人“其买办多广东人自道光咸丰以来操其术者皆起家巨万”。上海、汉口、天津、浙江、江苏等地充当买办展起来的人最多尤其是宁波出现许多买办资本家如上海怡和洋行买办杨坊汇丰银行买办王槐山都是买办大商人。由于买办自觉或不自觉的站在民族利益的对立面为外国侵略势力服务无论财富如何增长在社会上有相应的地位但始终为中国人民所鄙视。买办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一个阶层具有很大不稳定性。有的世代充当买办依靠外商势力。但也有的在民族利益感召下向其它阶层转化如唐廷枢、徐润、郑观应等就是从买办资产阶级转向民族资产阶级的。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被剥削阶级也有了新的变化其中主要的是一、农民阶级的变化。二、工人阶级的产生。

在农民阶级中自耕农与半自耕农占有一定数量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有所增减。在农民中占绝大多数的是佃农。由于旗地的私有和转卖农奴逐渐减少和消失各种租佃关系的佃农日渐增加。一般来说租佃关系是南方地主普通采取的经营方式所以佃农在南方各地普遍存在。在北方由于经营地主的增多在佃农以外大量的是雇农。江苏武进大凡地主的田产完全由佃农耕种但是在察哈尔的集宁占有数十顷至数百顷土地的地主都是雇佣山西、河北的雇农耕种。甘肃、直隶等地地主也多采取雇工经营方式。近代佃农与以前佃农相比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在租佃关系下佃农与雇农有些相似但实质并不相同。佃农对地主的依附性较强而雇农很差尤其是短工为地主做工是以工资形式分取一部分收获物。雇农来去自由既不受土地束缚也不受地主束缚而受地主剥削仅限雇农本人。佃农则不然他被束缚在土地上受地主控制其家人也要受地主奴役。中国的工人阶级比中国的资产阶级更老些。“中国无产阶级的生和展不但是伴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生和展而来而且是伴随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地经营企业而来”1。早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以前外国资本在华企业和清政府的官办企业中就已产生了中国的工人阶级。鸦片战争以后外资在上海、宁波、福州等地开办了大量的近代企业这样就造成了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随着中国官办企业和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展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中国的工人阶级大部分是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转化而来的。

在上述的阶级外近代中国社会仍有相当数量的小手工业主手工业小生产者、手工工人以及小商贩等。这是封建小生产的生产关系的延续。此外在城市里有大量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城市贫民。在少数民族地区加西藏、四川、云南、贵州、青海等地方还保持着奴隶制在另外一些地方还有原始社会的残余。中国民族的阶级结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一九一九年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五四“运动爆中国近代史由前期转入后期。无论前期或后期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后期的阶级结构没有太大的变动。一九二一年中国**成立中国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及其他爱国主义者在中国**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了几千年来传统的阶级结构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阶级之间和阶级内部的矛盾与斗争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和历史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由于生产活动必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范围内进行生产力的展必然受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规律所制约所以体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便成为社会历史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自从人类历史上产生阶级以来“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因此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重要社会现象是历史的主要内容。

在历史上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在生产中的地位和获得财富的方式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阶级。每一阶级又由于处于不同的经济地位有着不同的政治要求和不同的思想观点因而各阶级之间必然生矛盾和利害冲突。阶级矛盾的展和激化便形成为阶级斗争。每一种阶级斗争都是从维护本阶级利益出的斗争行为但是由于所处历史条件的不同有不同的斗争形式和不同的斗争内容。

1《**选集》合订本第59o页。人民出版社1968年版。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5o页。

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经济原因引起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经济矛盾的结果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反映。在历史上每一阶级社会都存在一种阶级对抗的生产关系因而每一种社会都有两个根本对立的阶级。在奴隶社会中有奴隶主和奴隶;封建社会中有地主和农民;资本主义社会中有资本家和工人。这种对抗的基本阶级之间的关系就形成每一种社会中基本阶级之间的矛盾成为每一特定社会的基本矛盾。除此之外在各种阶级社会里基本阶级之外也存在着非基本阶级和阶层他们之间和他们与基本阶级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形成社会的次要矛盾因而造成每一种社会阶级矛盾的错综复杂的情况。在一个社会里各种阶级矛盾都是互相影响的但是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社会基本矛盾的两个对抗阶级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在阶级社会里体现阶级矛盾的阶级斗争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其基本形式有三种即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经济斗争是阶级斗争的初级形式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思想斗争是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反映但反过来又给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影响。经济斗争是政治斗争的基础但社会矛盾只有经过政治斗争才能得到解决。这三种斗争中政治斗争是最主要的经济斗争和思想斗争都服从于政治斗争。

在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阶级社会充满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这种阶级矛盾和斗争有的是阶级之间有的是在一个阶级内部不同等级或阶层之间的斗争。社会各个阶级在进行阶级斗争中往往形成代表本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政治集团、各种组织以至于政党。在阶级社会里各种组织、政治集团和政党都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如农民军政权以宗教形式组织群众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在统治阶级内部出现的政治集团是一个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斗争工具。汉唐的党锢之争牛李党争等都是地主阶级内部的斗争。

在中国历史上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极其复杂的。其中主要的就是每一个社会中两个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也可以上升为主要的矛盾和斗争。每一个统治阶级在维护和加强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统治秩序采取经济、政治和思想等各种统治办法来实现他们对被统治阶级的统治他们在共同利益上是完全一致的这方面是他们实行阶级统治的基础。但是历史上任何一个统治阶级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阶级而是存在着不同等级和阶层各等级和阶层之间各有不同的经济、政治地位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因而在政治主张和统治方法上尤其是在各集团的利益方面必然存在着矛盾和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无论是采取政治斗争或经济斗争任何形式都会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等各方面造成影响。统治阶级间的斗争是极为复杂的也往往影响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在中国历史上各个阶级社会里这种斗争都是经常生的。

殷周时期奴隶对奴隶主进行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怠工、逃亡和暴动。文献所记“丧其童仆”、“臣妾多逃”以及“民溃”等就说的是这一类事情。在这个时期统治阶级内部曾不断生尖锐的矛盾和斗争。汤伐桀武王伐纣管、蔡与武庚叛乱周幽王的被杀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春秋以后无论是周王与诸侯之间还是各诸侯之间以及诸侯与卿大夫间矛盾重重斗争十分激烈。这种斗争有的是政治上的较量有的是在经济上相互争夺比较激烈的就是诉诸战争。春秋战国时代大国兼并与争霸的战争就是这种统治阶级间矛盾的剧烈展斗争的最高形式。

在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关系仍然是一种对抗关系所以地主与农民两个对立阶级间的矛盾与斗争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里农民没有或很少有土地他们只有耕种封建国家或者地主的土地把自己劳动生产的粮食作为地租或赋税交给国家或者地主同时还要负担着繁重的力役和兵役过着极为贫苦的生活遇着天灾和凶年就要到处流亡或濒于死亡。因此封建的农民(包括国家佃农、依附农民、佃农)和地主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矛盾往往在地主阶级及其国家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下激化成为激烈的阶级斗争。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由封建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它是封建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形式。封建社会农民和地主间的矛盾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在社会经济展过程中逐步激化的因此体现这种矛盾的阶级斗争有着各种形式。一般的说有怠工、逃亡、抗租、抗税、民变和暴动等。农民反对地主的日常斗争为更大规模的反抗准备条件当阶级矛盾激烈展使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条件成熟就会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封建社会对抗矛盾尖锐化的产物是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是世界罕见的。从秦末农民战争起有西汉绿林、赤眉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唐末的黄巢起义宋代的宋江、方腊起义元末朱元璋起义直至明朝李自成的起义和清代的太平天国起义总计大小有数百次之多其中一些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不仅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和激烈而且也反映出中国农民战争的特点和规律。这种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也是封建社会和封建经济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

在中国封建社会除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外还有地主和自耕农、奴隶以及其它劳动者之间的矛盾。虽然他们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受地主的压迫与剥削也和佃农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在地主阶级统治和压迫下同样处于“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的境地他们和地主及其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随着阶级斗争形势的展他们也往往卷入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洪流中去。秦末农民战争元末农民战争都有大量自耕农、奴隶及各种被压迫人民参加这种矛盾和斗争同样具有反封建的斗争性质与特点。这种地主和自耕农、奴隶及其它劳动者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往往与地主和佃农间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因而使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更加错综复杂。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与斗争也是很复杂的。在地主阶级内部有不同集团和不同势力的斗争它们各代表一定集团的利益。有的是属于一个阶级内部不同等级间的斗争如门阀地主与其他地主等级间的斗争。还有的是属于政治派别间的矛盾与斗争他们政治主张不同施政方针各异但归根结底都是代表不同集团的利益争夺权势和地位。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与斗争不仅形式不同斗争的方式和手段也不相同。一般来说政治斗争是比较普遍的如利用不同政见互相攻击;通过手中权势排斥打击政敌;扩充培植本派势力、明争暗斗等。但也有通过思想意识方面的斗争来展自己的政治势力的。如西汉经学上的今古文之争也反映出不同政治派别的矛盾。隋唐时期儒释道之争也是统治阶级内部各种政治势力间的矛盾的反映。地主阶级内部斗争更为激烈的是以武装斗争来进行的。如西汉时异姓王和同姓王反对皇朝政权的斗争就是激烈的武装战争。东汉末年的地方割据势力的混战西晋时的八王之乱、唐五代时期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战争明代的藩王之乱清代的三藩之乱等等、都是各集团在利害冲突下争权夺利的斗争。地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展为武装战争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它对封建经济、政治、思想等各方面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与斗争除了上述的形式外还有其它形式如政变、篡位夺权等是在政治斗争的基础上生的突变行动。唐代的玄武门之变宋代的陈桥兵变既是政治斗争又是武装斗争。王莽代汉曹丕夺取东汉政权司马氏代魏等等这种性质的政治斗争在封建社会里是屡见的。地主阶级内部的斗争虽然是一个阶级内部矛盾但也有是非和是否顺应历史展的要求的问题。

剥削阶级内部还有另外两种矛盾和斗争的形式。一种是代表新的势力与代表旧势力代表新生产关系与代表旧生产关系两种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往往是生在一种社会的衰落时期或者在一种新制度产生的初期。这种斗争也都是基于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不同和冲突而生的。在战国时期吴起和商鞅的变法就是新旧贵族代表新旧两种不同制度的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他们不仅在政治上互相较量而且也互相仇杀展到流血斗争的尖锐程度。另一种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跟商人之间的矛盾二者虽然都是剥削阶级但在具体利益上也有冲突的一面。历代封建统治者采取抑商重农的政策限制商人对地主阶级利益的损害。但在剥削人民方面二者又有共同利益所以有的统治者也往往利用商人赐与官爵使他们为其服务。

在封建社会末期也有代表新旧两种生产关系的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但是由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展缓慢力量非常软弱还没有展成一个独立阶级因此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矛盾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到了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中国逐渐转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形成但在买办资产阶级势力展后处于受压迫的地位因此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也不十分明显。至于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之间则形成一种既有矛盾又相结合的关系。

阶级斗争在中国历史展中的作用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展的动力。它所以能推动历史展就在于它不断地促进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展。阶级斗争对历史展起推动作用但并不是说无论什么样的阶级斗争都对历史起推动作用。只有那种能促进社会基本矛盾得到解决的阶级斗争才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如果是反动阶级对被压迫阶级的斗争或者不利于历史展的阶级斗争不仅不能起着推动历史展的作用反而会阻碍历史的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长生从听曲开始
长生从听曲开始
穿越成为大梁第一天才少年七皇子,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杀机四伏,而为了保命,明不言决定韬光养晦,先苟一波。恰逢此时,每日任务系统开启。第一个任务:听曲明不言看着眼前的任务陷入了沉思。于是第一日听曲,第二日听曲,第三日听曲……接着奏乐接着舞。【恭喜宿主完成任务,任务奖励:明玉诀】【恭喜宿主完成任务,任务奖励:迷魂大法】【恭喜宿主完成任务,任务奖励:九天引雷术】十二年后,二皇子兵变,宗师剑叩王都,打...
流风笑
天命解封
天命解封
关于天命解封: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爱上菜团子
黑神话之被大圣敲死后他重生了
黑神话之被大圣敲死后他重生了
关于黑神话之被大圣敲死后他重生了:天兵韩小立在参与围剿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战斗中,被大圣轻松击败后重伤濒死,带着对天庭的不满和遗憾离世。然而,他竟重生回到飞升渡劫成仙的关键时刻,故意不抵抗天雷,渡劫失败后以微弱元神摆脱天庭命运。韩小立收敛元神气息前往洞府养元神,因进度缓慢冒险出洞府,夺舍重伤修士身体并为其疗伤。重新开始修行之路,上天重新给了他一次重生的机会。这一世,他不在追求那所谓的飞升渡劫成仙。所为
半块板砖
魔法之旅寻找失落的自我
魔法之旅寻找失落的自我
关于魔法之旅寻找失落的自我:星际旅行,本该是充满奇幻与浪漫的旅程,但对于毕少飞来说,此刻却成了生死攸关的逃亡。原本平稳行驶的飞船剧烈震颤,警报声刺耳欲聋,控制面板闪烁着危险的红光。该死,是虫洞能量紊乱!
微风细雨柔
夺天造化鼎
夺天造化鼎
关于夺天造化鼎:玄黄大世界,万族林立,天骄辈出,强者为尊,弱者为贱。天才少年陆禹,一朝龙搁浅滩,便被无情逐出家族。却不曾想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待他龙归之时,便是你们后悔之日!
我爱吃凤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