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已上齐李谟吩咐老板无唤不可擅入。李辅国的耳目遍布宫中,做为待诏无权过问朝政,这就是王积薪的危险之处。"王兄你要趁皇上高兴时呈上,切不可被别人知晓。"李谟道。王积道:"我会注意的。"他们边吃边谈都感觉此事变数太大。李荃道:"最好皇上能派个人去江陵察访。""不好不好。"李谟不赞成这个主意说道,"巡按也好按察也好,肯定离不开李辅国的死党,更会让他们有机会颠倒黑白信口雌黄。"李荃道:"那也没关系,皇上深知李辅国的为人,我已在密函中请求皇上暗中派人察访,这样就能掌握江陵的真相。"自安禄山史思明造反以来,玄宗避难入蜀。国中不可一日无君,在众臣的再三要求下,太子李亨继位于灵武称肃宗,改号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因此王积薪有幸伴两位君王。李谟伴驾时总是和众乐工歌舞妓在一起,相比之下王积薪呈送密函更方便一些,另外王积薪的声望和智计也在他之上。
"好,果是神机妙算,一切尽在三弟的把握之中。"李谟喜欢三弟总认为他说什么都对。他们三位到底不是久惯官场之人,也不细想此举皇上是否会同意,甚至不去想此举是福是祸,全凭一颗为国为民的心不顾一切地直呈圣裁。
王积薪见此事刚刚谈完李荃又面露喜色便道:"三弟心系百姓一直面忧虑,现在又面带愉悦,看来尚有喜庆之事说来听听。"李谟见状心中也轻松了起来叫道:"莫非宁丫头有喜了吗?"李荃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说道:"猜得对,是有一桩喜事,比宁儿的事可大得多"。这怎么可能?王李二人相对诧异。
"两位哥哥以前都有仙遇,此事羡煞小弟,就在昨天......咱们先喝酒。"李荃学着李谟的口吻说道。"哎呀,你要急死我呀!快些讲来。"李谟伸长脖子瞪着眼急得气都喘不匀了。"莫非三弟你也......"王积薪兴奋得眼晴发亮。
"正是,昨天在骊山上我遇到了两位神仙,一位是骊山圣母,另一位是蟒仙称作嵩山龙道姑"。李荃说着眼前浮现出当时的情景,好不容易心情稍平道,"这件事还有个前因,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清的,不知你们可有兴趣听?""你这不是废话吗,快点说吧"。李谟急道。
李荃便从结庐名山,采撷遇蟒在虎口洞中得<<黄帝阴符经>>讲起,直至昨日遇骊山圣母授阴符经正解,及龙道姑赠武功心法之事讲述一遍。两位兄又惊又喜。
李荃叮嘱他二人,关于他的这段经历千万不要声张,免得惊世骇俗影响他对<<黄帝阴符经>>的参研。三人皆有仙缘,都是天下罕见的盖世奇才,又是义结金兰的好兄弟,相聚一起莫非是上天注定?
王积薪和李谟以前都曾有过一段非凡的经历。为避安史之乱,玄宗皇帝西幸入蜀,朝中许多官员逃出长安随行护驾。行至僻静山野天色将晚需住下,这里人稀房少,王积薪不愿争抢便沿一溪流漫步寻觅。走到一无人处发现有茅屋三间,心中大喜遂叩扉求宿。
有一位白发婆婆走了出来道:"家中仅老身与媳妇两人,实不便留客。可是此地又无别的去处,只好委曲客官于屋檐下歇息了。"王积薪谢过,婆婆取些茶饭与他,待他用完后又取铺盖来自去歇息。
独卧檐下露浸风侵难以入梦,王积薪正朦胧间听那位婆婆道:"良霄闲坐无以为适,你我对弈一局如何?"声音来自东屋。接着西屋传来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媳妇遵命"。王积薪一听对弈二字立刻清醒暗道:乡野妇人如何懂博弈之道?遂从门缝中望去里面黑洞洞的什么都看不见。
婆婆道:"饶你先起吧。"媳妇道:"如此不恭了,我于南九东五置一子。"婆婆涚道:"我于东五南十二置子。"媳妇道:"西八南十置一子。"婆婆立即说道:"西九南十四置子。"婆妇二人各居一室,黑夜之间不用灯烛,竟能盲对博弈,令王积薪大是惊奇。
往下每置一子双方均思索良久,约至四更天二人共下了三十子,王积薪一一密记于心。忽闻婆婆笑道:"媳妇你输了,我胜你九枰尔"。媳妇道:"我第十七.十八两子计算有错,明晚再战定不会如此了,请婆婆歇息。"自此室内再无声息。
天亮后婆婆出来,王积薪整衣相见。再看婆婆虽年愈古稀鬓如染霜,却是神采奕奕全无半点龙钟老态之相,与昨晚之乡野老妪判若两人。婆婆命媳妇出来相见,虽是乡野村姑装束,却是丰姿绰约明艳照人。
相见后王积薪提起昨夜之事,并请教弈棋之道。婆婆道:"弈虽小术,自有其玄妙之理。尊客下问必善此道,可率已之意布上一局,容老身观之或可进言商榷"。遂请他进屋看茶。
王积薪尽自己平生之所学刚布至五十子,媳妇微微点头对婆婆道:"尊客不俗可教人间之常式。"婆婆便命媳妇教他攻守杀夺救应防拒之法,媳妇教授甚是简略,尽是平日虑所不及之处。时间不长教授己毕,王积薪却是意犹末尽。
婆婆见状笑道:"止此己无敌于人间矣。现圣驾己经前行,客官宜速返回,免得误了行程。"王积薪再三称谢而别。行不数十步回头看时,茅舍柴扉俱已不见,唯有荒草野丘半隐于晨雾之中,方知迂到狐仙心中惊叹不己,遂顶礼再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