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泣血征程之五胡乱华最新章节!
公元357年,慕容俊迁都邺城。
从最初的昌黎到现在的邺城,前燕帝国前前后后共四次迁都,五个都城(昌黎-大棘城-龙城-蓟县-邺城),在这漫长而繁杂的过程中,慕容家族完成了一个由小部落群体向大帝国封建的转变,由原始落后走向繁荣富强。
当然了,鲜卑贵族们也逐渐告别了艰苦创业的岁月,越来越入乡随俗,走向腐败与堕落。
这并不是我们的重点。
历史上的每一次迁都,都是统治阶级政治考量之后的结果。于是有了不愿“锦衣夜行”的西楚霸王,于是有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朱明王朝,嗯,崇祯最终也用行动践行了这一点。
对于前燕帝国,从自保于辽东到逐鹿中原的政治需要的转变,邺城成了前燕统治集团的最佳选择。
邺城是当时中原的第一大名城,关于它的故事纷杂且精彩,其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与昏暗,经历了汉民族的无上荣光与无限屈辱,一座历史名城,一片传奇之地。
邺城地处中原腹地,向南可以进击东晋;向西可以震慑前秦,其战略地位无比重要。据说,在前燕迁都邺城之后,东晋和前秦纷纷去帝号以避锋芒。东晋司马家的皇帝自称为“大岛夷国”国王,前秦苻坚自称“大秦天王”!那时,悠悠华夏正只有一家皇帝——大燕国烈祖景昭皇帝慕容俊。那时那地,前燕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在混一天下的道路上,慕容俊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路要走!至死都没有走完!
358年十二月,慕容俊在全国范围内下达了征兵令,预备扩军一百五十万,以求早日实现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原本的命令是前燕所有州县每户只允许留一个成年男子,其余全部参军。但是,在那个人口稀缺的岁月,一百五十万是天文数字,刚刚占领中原不久的前燕并不具备这样雄厚的国力。后在刘贵的劝谏下改为五丁抽三,并将征兵完成时间延长到第二年冬天,慕容俊准备征兵完成后举行浩大阅兵式,借以威慑秦晋(前秦、东晋)。
360年正月,应征前来的百万大军在邺城集结完毕,那时,慕容俊已经抱病在身,但依然站在邺城铜雀台上检阅了他的大军,其兵刀锐矛锋,剑如丛,枪如林,马蹄声脆,声震八方……。仿佛回光返照一般,慕容俊心中顿时升起万丈豪情,仿佛看到了胜利,看到了前秦、东晋的皇帝胆颤心惊地跪在自己面前,任由自己数落罪过。
阅兵式进行完毕,慕容俊随即病倒,病入膏肓!
弥
留之际的人,不仅畏惧死亡,还能够感受到死亡的到来。一病不起的慕容俊感觉到了自己的大限将至,时日无多,只能想尽办法交代后事。
慕容恪,作为慕容俊手中最为锋利的一把利剑,也是他最为信赖和倚重的大臣,毫无疑问地成为慕容俊托付后世的人选。
慕容俊首先对他这个忠心耿耿的兄弟进行了试探,就像刘备对诸葛亮那样,“少主堪辅则辅之,不堪辅则君取而代之”。当然,亲兄弟之间没有那么委婉,慕容俊直接告诉慕容恪,“吾所疾惙然,当恐不济。修短命也,复何所恨!但二寇未除,景茂冲幼,虑其未堪多难。吾欲远追宋宣,以社稷属汝”(《晋书﹒慕容俊载记》)。
我想,恪儿当时是很想说“好”的,只是不能够罢了,面对兄弟间的骨肉亲情,面对君王的恩遇有加,面对屏风后可能存在的五百刀斧手,慕容恪能够做的只是不断的推辞、作保证,以打消兄长对身后事的顾虑。
“太子虽然年幼(太子慕容暐是年十岁),但是很聪明(天纵聪圣),一定能够完成陛下遗愿,光大燕国。不可因其年幼而乱正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