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两人根本就没不辞而别,而是先结伴游山玩水随后便在常府附近的一家客栈住了下来。
“不日本督即将北上返京,两位可有兴趣同游”常宇惜才爱才,这年头只要你有本事有抱负他就对你又兴趣,还会给你平台,虽说东厂这个平台名声太臭,但从他掌权... --
最快更新扶明录最新章节!
他掌权以后已渐渐开始洗白,至少表明上没那么脏了。
海弘和吴殳点头应了,三人在堂上正说着话,亲兵来报说史可法求见。
史可法大明兵部尚书,这段时日却在南京城搞后勤,没少被人在后边说闲话,但他从未放在心上,你们爱怎么嘲讽就怎么嘲讽,说我无能也罢说完攀附小太监也罢,只要那边能打胜仗,你们说我是常宇的孙子都行。
这也是一种大气魄。
这段时间常宇在前线率诸将穿越火线,攻城掠地,而史可法也没闲着坐镇南京确保后勤补给,还要在募捐粮食忙的焦头烂额。
说句实在话,史可法在军事方面才能泛泛,但搞后勤却是一把好刷子,事事亲力亲为每个环节都做到尽善尽美,数月前鞑子入关,常宇奉令追剿,史可法和王家彦就负责搞后勤,也就是那个时候常宇发现了他的这方面才华。
于是南下前边让他先到南京来准备,但这年头搞粮食是真的难,虽说史可法以前是南京的兵部尚书,也算有脸有面,可是南京城有脸有面的人太多了,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却偏偏不卖他面子。
至于原因,大家心知肚明,朝臣勋贵和内臣永远是死对头,史可法和小太监走得近就是背叛他们的阵营,加上常宇对勋贵从来不手软,恶名早就扬到南京城了。
所以当时史可法虽比常宇早来月余却收获寥寥,惹的常宇大闹南京,连骂带唬甚至出手伤人,在这霹雳手段下终于搞到一批足以支持南下动兵的粮草,却也将南京城的勋贵得罪了个遍。
勋贵们现在不敢刚常宇,但找个软柿子捏还是可以滴,所以常宇前脚刚走,留在的南京城的史可法就处处遭难,所到之处都是白眼。
史可法终于盼到常宇回来了,一见面就赶紧倒苦水:眼见城中存余不多,又不知前方战事何时了可把下官给急坏了,便想着再去那些勋贵那里募捐,嘿,闭门不见的算是客气的,有的直接劈头盖脸一顿吐沫星子。
常宇强忍笑意,他能想象的出来史可法的尴尬遭遇,听他吐完口水后便安抚道:“南京城的龌龊事就让他们狗咬狗,明儿咱们就启程回京……”顺便将他的一些计划告知史可法,对于玩心眼子史可法一百个也赶不上小太监,只听的眼睛忽闪忽闪皱着眉头嘟囔着:这样不太好吧,那样不太好吧……
两人说着话不知不觉天色就暗了下来,常府的人摆了席宴客,史可法问常宇何时回京,常宇想了下:“明日谒陵后就走”。
“呀,谒陵是大事,要通知应天府尹等做准备……”史可法话没说完,常宇就摆摆手:“一律从简……”他真的不喜欢劳师动众铺张浪费,更讨厌那种繁文缛节,规矩太多让他十分的不适应,只想着匆匆祭拜不落别人话柄而已,否则他还真的没那功夫去看望朱和尚,毕竟他上次来因为战事紧急没去谒陵,这次再不去那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谒陵就是去祭拜孝陵,也就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陵寝,因马皇后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其信奉孝治天下,故名“孝陵”。
也因为老朱家的后代都很孝顺,至少表面功夫没的挑剔。
朱家三座陵寝,泗州(今盱眙洪泽湖一带)的明祖陵,葬的是朱元璋的爷爷和爷爷的爹以及爷爷的爷爷,有点意思的是,朱元璋的祖父叫朱初一,曾祖父叫朱四九,高祖叫朱百六,为何姓名都是数字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问一句,各位书友有几个知道自己高祖和曾祖叫啥名字的?有人说或许家谱有记载,偶买噶,你以为古代人随便每户都有家谱的啊,朱元璋一个穷要饭的有个p家谱,所以他这些祖宗的名字只不过是后来取的罢了。
当然这也是随口猜测,不过这祖陵的风水挑的地方可真不咋地,就在洪泽湖的西岸,地势低洼,年年修年年垫年年淹,到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一场大洪水来袭,将古泗州城和明祖陵都淹到洪泽湖里一直到现在。
除了祖陵外,在凤阳还有皇陵,也就是埋葬朱元璋父母的地方,只要是经过凤阳的文臣武将都必须去谒陵这是有明文规定的。
至于南京的孝陵,只要每逢有大事,皇帝必遣勋贵或内臣前来谒陵,常宇身为内官之首,不去祭拜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免不了被有心人拿来当刀使。
……………………………………………………
感谢书友投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