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隋末之大夏龙雀最新章节!
在天竺大地上,戒日王朝只是占据一部分,虽然是精华部分,可是在向南方就德干高原,最强大的是遮娄其王朝,占据了整个德干高原,补罗稽舍二世也是一个强大的家伙,当年戒日王朝南下的时候,就曾在遮娄其王朝面前砰了一个大钉子。
大夏皇帝一旦离开天竺,朱雀王朝在天竺的力量将会跌落谷底,他就要面对遮娄其王朝的进攻,甚至天竺各国的进攻。
作为军中的主帅郭孝恪和王玄策两人身上的压力将会增加许多。这两人的富贵都已经寄托在天竺,一旦战败,两人的前途也将会失去光芒。
“我已经让普拉在迦毕试行省招募士兵,让父皇派出了十三太保前去训练,但结果怎么样,短时间内恐怕是看不出来的。”李景隆为了自己日后的统治,也是做了一些准备。
两人听了之后,脸上顿时露出一丝喜色,十三太保跟随大夏皇帝身边很久,他们训练的御林军骁勇善战,相信等到两人接收的时候,或许能有一战之力。
“若是陛下能在离开之前,统帅十几万兵马,击败遮娄其王朝和他的盟军,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郭孝恪忽然说道。
“联军倒是不可怕,可怕的是遮娄其王朝若是趁机将这些王国都给吃进去,那我们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王朝。”王玄策并没有将遮娄其王朝他的附属兵马放在眼中,他更加担心的是对面的敌人是一个统一的王朝,那事情就不好办了。
“不管怎么样,父皇已经为我们打好了基础,我们顶多休养生息两年,就可以征讨德干高原的敌人了。”李景隆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
“两年的时间,我大夏肯定能够击败吐蕃,那个时候,大量的援助就能通过吐蕃运到天竺来,比走西北道更加的轻松,若是再找一些战俘,打通天竺和中原的通道,这样一来,有一天我返回中原见父皇母妃也会方便许多。”李景隆幽幽的说道。
王玄策和郭孝恪两人相互望了一眼,他们可不会认为李景隆是真的只是想见见皇帝和自己母妃,这位朱雀王还在想着中原的皇位,毕竟,中原才是众人的根基。
“既然如此,那我们下次进攻的时候,就不能杀戮过多了,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俘虏。”郭孝恪深深的吸了口气,这个大夏的策略倒是不违背,大夏每次征服有一个地方,就会有大量的俘虏,这些俘虏大多是用来修路的。
最典型的就是长安到巴蜀的山路,数万俘虏耗费了数年之功,开山凿石,逢水搭桥,才兴建出一条宽敞的道路。只是山路下面,堆积的是皑皑白骨,传闻数万俘虏只有数千人活了下来,就算是活了下来,也是苟延残喘。
从天竺经过吐蕃,山路更加的难行,地理形势更加的复杂,想要修建一条山路,是何等困难的事情,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会死在这里。
“抓吧!相信父皇那边肯定会答应的。”李景隆拍了拍手,说道:“听说父皇已经让那些商人开始在吐蕃境内修建道路了。弄不好,不久之后,我们就可以从天竺,经过吐蕃返回中原了。”
“吐蕃人居然答应了?”接受了大夏先进军事思想指导的两人很惊讶,一个国家的道路是何等重要,他们知道大夏的那些商旅们是干什么的,大部分都是接受了凤卫的指令,在异国他乡会关注当地的道路、边防、人情风俗等等,等回到国家之后,会帮助大夏勾勒地图,方便大夏兵马入侵他国使用。
中原对于吐蕃很陌生,同样,吐蕃对于中原也是如此,这些商旅们借口修桥铺路,恐怕早就将吐蕃的情况摸的差不多了。下次大夏军队出动的时候,将会方便许多。
“以前吗?肯定是不知道的,但现在不一定了,李勣、苏勖、柴绍、李守素等人都在中原待得很久,他们的玄甲卫、天策卫也是在刺探大夏的情报,对于这些事情未必不知道。可是知道了有能怎么样呢?商旅们早就用钱财收买了吐蕃的贵族,而且经历了数年之久,该做的都已经做了,吐蕃想更改,是何等困难的事情。”李景隆摇摇头。
王玄策点点头,忍不住说道:“弄不好,松赞干布自己都在这次袭击女国的过程中得到了好处,回到国内之后,还会推行这种政策也说不定。”
“皇帝陛下实在是太厉害了,战争还没有开始,陛下就已经开始谋划后面的一切了,吐蕃不可能是我们的对手。”郭孝恪心中一阵颤抖,脸上露出畏惧之色。
不仅仅是敌人,就是自己人,郭孝恪想到这里,心里面也是胆战心惊,幸亏他心里面没有其他的想法,否则的话,恐怕早就被皇帝陛下算计的死死的。
“你们看,城墙上到现在还没有出现戒日王,这是什么道理?”李景隆忽然放下手中的千里镜对两人说道:“难道我们来观看城池,戒日王根本就不将我们放在心上不成?”
“传闻戒日王倒是一位明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一举一动对方都应该关注,我们出现在城墙上,肯定是有人会告知戒日王的。不可能不出来的。”郭孝恪摇头说道。
“若是如此,那只有一种情况了。”李景隆双目中光芒闪烁。
“陛下的圣旨和那封信。”郭孝恪和王玄策两人相互望了一眼,双目中顿时闪烁着一丝惊骇的光芒,也唯有这种解释,才能符合眼前的条件。
“看来父皇的计策已经成功了,戒日王朝内部出了问题。”李景隆点点头,说道:“敌人内部出了问题,现在就看我们的了。派人将书信射入城中,告诉城中百姓,日后曲女城将作为朱雀王朝的王都,不易杀戮,打开城门迎接王师入城,否则的话,除掉会说汉语者,其他的人一律诛杀。”
“殿下。”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