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们闻风而动,赶着大群牲畜涌向朝廷大军,为一口口大铁锅装满新鲜肉食。他们载着满车的铜钱得意而归,同时也把大齐天子的慷慨广播四方,让那些原本犹豫不决的同行,果断改变了观望态度。卖酸酪的、做蜜果的、煮茶汤的、酿米酒的……各式各样的商贩蜂拥而至,绵延的队伍竟然有三、四里长。
只要台军安营扎寨,他们就会在栅栏墙外扎下摊子,热闹的叫卖声连着一个时辰络绎不绝。快到洛阳的时候,甚至有乡间戏班慕名跟来。他们在路边临时搭起棚架,正对着各军各幢的土灶,只要丘八们把钱串、戏名抛过去,这些人就会堂而皇之地当场开演,为兵卒们的餐饭献上美好伴奏。
别说是高殷了,就连大先生都没见过这幅奇景。有这群家伙跟着,好处是再也不用操心粮草补给,随时可以找到有门路的商人,坏处则是惹得士卒们军心浮动,脑子里整天想着吃喝玩乐。
大先生麾下的循义军,是受影响最严重的一个集团。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乡间的憨厚农夫,在商贩的油嘴滑舌面前毫无抵抗之力,每到安营扎寨或是埋锅造反的时候,身上那点可怜的银钱,就会像黄河一样东流到海不复还。
高殷可不想让军队就这么涣散掉。被逼无奈之下,他只好连续颁布手谕,禁止商贩过分接近军营,官兵亦不准擅自出队采买,除非得到队主批准。他还学着书上的招数,动用自己带来的内帑,对纪律严明的队伍予以嘉奖。恩威并施,这同时也是父皇常用的手段。
手谕下达以后,乱糟糟的随军商贩,总算是收敛了一些。士兵们虽然有抱怨说怪话的,但在高殷兑现嘉奖承诺后,不满的声音立刻少了许多。出乎年轻皇帝预料的是,银钱拿的最多的,既不是宿卫羽林也不是忠武军,而是循义军当中的一支另类队伍,大军出发前不久才接受招安的舞阳幢。
舞阳幢,顾名思义,就是由舞阳县前盗贼组成的队伍。他们的老大是当地赫赫有名的无赖王建,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鼻子却是非同一般,如形势发生变化,最先闻到的那个人肯定是他。
大先生正式造反以后,王建立刻打起了天平旗,把舞阳县君连同衙役一同打跑,自己坐进大堂当起了土老大。许州平定之后,他又赶紧升起朝廷的三辰旗,重新变成了“护寨勇丁”。邻近的几股土匪,背地里都管王建叫做“贼王八”,但他们随即就被这只“贼王八”打的稀里哗啦,被王建串蚂蚱似地绑成一串,带到长社军营“献俘阙下”。
高殷并不喜欢这种真小人。但他敏锐地认识到,“贼王八”虽说人品可鄙,却也是一件非常趁手的工具。只要有他在,大先生就没办法把循义军经营的铁板一块,只要有他在,前义军首领就会把大量精力浪费在内耗上,在天子面前只能居于守势……
当然了,高殷也不会事事偏袒王建。他打定了主意,不会让这个前贼帅暗下黑手,杀死大先生的任何一位部下。那些年轻人当中,有很多都是可以争取的良材,要是害在“贼王八”的手里,实在太过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