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循环往复,当然肯花大价钱买的大部分都是倒卖的同行就是了。
这些买了一两本多的也就几十本倒卖的其实也不算什么,毕竟体量太小。
真正能威胁到杂志主办方和各大书店的其实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发一笔横财的是那些盗版出版社们,或者直接连出版社都没有直接一个小印刷厂印上正版出版社的名字,反正《青年》杂志上的内容都已经知道了,直接按着这个印,质量差点没关系,定价稍微低一点就是了,不能错过这个挣快钱的机会。
各大书店这时候也不断的往《青年》杂志的出版社打电话要求补货。
总之,《青年》杂志本身就具有巨大的热度和话题性,这个话题性在最初印出来的二百万册不到二十四小时就售罄了之后,更上一层楼。
好在《青年》杂志属于半官方的杂志,不会遇到来自印刷厂和原材料上的问题,下一批杂志应该能很快印出来补充上空白,就算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损失也不会太大。
各个媒体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热度,从各个角度报道这件事的也是络绎不绝。
“纸质杂志的崛起?《青年》杂志一天售出二百万册。”
“《青年》杂志是什么?上面都出版了什么?为什么会一天售出二百万册?带你了解《青年》杂志。”
“《青年》杂志大卖预示着行业春天的到来吗?一点个人的小见解,同行戳进来。”
“带你从不同角度了解《青年》杂志,以及探究它能大卖的根本原因。”
各种各样的报道和网络话题层出不穷,在各大书店紧急催着出版社补货,出版社抓紧时间加印杂志的这段时间里,那些没买到这本杂志但是又对这本杂志抱有极大兴趣的人就只好从网上看这些内容来满足好奇心。
一时间,有关《青年》杂志的各种话题满天飞。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第一册《青年》杂志封面人物的陈衍,怎么能不处在话题和舆论的中心?
是的,就在陈衍自己终于回归了一小段时间的平凡生活,网络上、电视上还有身边的热度终于消退下去的时候,又一波热度以他想象不到的方式出现,并且再次把他送上了热搜。
那就是《青年》杂志的封面。
其实在比赛结束的时候,赛委周莫教授就简单介绍过即将发售的《青年》,展示过设计好的封面,当时封面上有一块留白,看轮廓就知道是个人形。
现在那个人形留白被补上了——用陈衍的照片。
在杂志的封面上用的是陈衍抱着吉他仰头唱歌的照片,当时的他因为开启着【言灵·镜瞳】,所以眼睛闭着但是神情却极为投入,再加上这张照片抓拍的角度和时机也很好,不论是当时的灯光还是陈衍的神态动作,都给人一种难以言说的,集悲伤、疯狂、痛苦等种种情感于一体的感觉。
于是,陈衍再度爆火。
“《青年杂志》封面人物”这个话题也独立出来和“《青年》杂志”一起登上了热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