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里人听着歌,走得也更轻快了,在高原昼夜温差大,太阳刚要落山就得赶快扎营,否则就有被冻死的危险,这气候还真寒冷啊!
后世可没这么冷,雪山上也没这么多的雪,后世有许多的山只是海拔四五千米以上才被大雪覆盖,可这的山大概两千多米就被大雪覆盖上了。
就这样走走停停,三天后终于走到了他们的部落。期间梅朵又来找过段玉几次都被他以有伤不能想事情,一思考背部的伤就扯动脑袋疼,可能伤到脑袋了,这样又得到不少好药材,都被他笑纳了。
梅朵她们是个小部落,部落人口不足千人,除去老幼能战斗的也就两百人左右。
他们到达的时候将近下午三四点,部落坐落于大山脚下一片较为平坦土地上,部落外围只是用些较为粗的树桩围起来,全当栅栏阻挡野兽夜晚偷袭部落里的牛羊马,他们住的是帐房。
帐房,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取的一种特殊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的牦牛毡毯,中间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藏族帐房有冬夏之分。冬帐房由牦牛毛编织而成,先编成一定宽厚的深棕色或黑色,白色毡条,然后根据需要尺寸缝制成帐房。这种帐房能适应高原暴雨、风雪及高寒气候。这种帐房大小不一,形状有长方形、正方、六角、多角等形式,用力架和支拄撑起,室内净高约1.6-2米,帐顶系好牦牛绳,四周钉桩牵牢,用木桩或牛羊角桩铆钉。帐顶留有天窗,可通风、采光、出烟,雨天可以遮盖。四周常用草皮或石块垒砌成矮墙,以御风寒侵袭有既保温又抗晒的双重作用。
他们回来的时候正直部落牧民做晚饭时间,枯枝败叶的旷野,点点散布,帐房里升起缕缕炊烟,倒是别具情趣。烧牦牛粪便特有的气味漂浮在部落的上空,段玉差点吐了出来。
“呜呜嗷嗷”。的叫声率先传了过来,紧接着从部落里串出五六条藏獒,扑向它们各自的主人怀里,直接将其扑倒疯狂的舔着,那些粗犷的部落汉子则和他们的心爱的藏獒嬉闹起来,藏獒,是他们除去马之后,最为忠实的伙伴,外出打猎,放牧都缺少不了藏獒的帮助。
在五六条大藏獒之后又跑出了四条小藏獒,大概也就刚断奶不久,步履蹒跚的冲向了梅朵身前嘤嘤的叫着围着梅朵骑着的马急躁的转着圈。
梅朵嘴里喊着:“昂吉、拉姆、多吉、布西,我在上面呢!”喊完笑着跳下马搂着几条小藏獒在干枯的草地上滚来滚去一点女孩的矜持都没有,大小姐形象全无。
妖狼听见有同类的叫声腾地从段玉毯子里钻了出来。在看到几只巨大的藏獒后,耷了着耳朵就要从新钻回段玉怀里,突得看见几条小狗跑出来顿时来了精神,就像看见了新奇的玩的小孩,目光炯炯地盯着几个尤在和梅朵玩闹的小狗身上,大有这是我的菜,你们以后就是我的快乐得源泉,几个小狗还不知道它们已经被老怪物给盯上了。
牧民们在听到了藏獒的叫声后知道出门的车队回来了,纷纷放下手中活计出来迎接他们的头人回来,嘴里说着吉祥话双手掌心朝下头抵手背拜服于地。
段玉在马车上观察着眼见的一切觉得很有意思,就像在看一部讲述古代藏族民俗的纪录片,但又区别于屏幕前的距离感,眼前情景特真实。
全部落的人不管男女老幼都出来迎接,即使步履蹒跚的老人也在。
段玉四处打量着这个部落,这是多年特种兵生涯养成的习惯,每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必先熟悉地形地貌以便危急时刻应变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