骥行三国

第14章 攻城夺地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骥行三国最新章节!

吴军军侯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又说不出到底哪里不对,只得习惯性的下令放箭,后排的一百名弓箭手纷纷张弓搭箭往汉军方向射出箭矢。

汉军没有配属专门的弓箭手,无法还射,赵骥按照训练时规定的条例大声喝喊:“举盾!”

前排的大盾手立即奋力斜举起手中沉重的大盾,为身后的十名战友挡住箭雨。

为了缩短被弓箭攻击的时间,赵骥将旗帜斜指前方,全军在大盾的掩护下缓步前进,队率们不停大声招呼着士兵保持好纵队队形,减小被攻击的面积。

好在吴军的弓箭手不多,除了极少数倒霉蛋被射中外,绝大部分人都保持着整齐的阵型进入到了短兵相接的距离。

吴军军侯仗着自己一身甲胄,舞刀提盾一头扎进狼筅的丛丫,他突然背心一紧,凭着多年厮杀的本能一个侧翻,只见一支长矛穿透丛丫直刺而出。

军侯狼狈地退开几步站起身,这才看清冲在最前排的吴兵已经几乎全部被刺倒在地。

“攻侧面!”军侯大喊着举刀攻向阵侧,但在狼筅的阻拦下,只有少数最勇武的吴兵能绕到侧面。

军侯定睛一看,汉军阵侧一左一右分别有一名刀盾手和大盾手护住了本阵的侧翼,他们只守不攻,武器又非常有利防御,一时间根本攻不进去。

反而是吴兵既要攻击对方的盾手,又要时刻担心对方后排时不时刺出的长矛,不过片刻间,这些好不容易才贴近上去的吴军勇士又大多或呻吟或沉默着躺在了血泊中。

“撤!”吴军军侯知道,在汉军的这个怪阵面前,今日绝对讨不了好,他率先转身逃跑,却被不知哪里掷出的标枪从背后扎了个透心凉。

鸳鸯阵利用纵队阵型长短兵配合的优势,始终保持着局部以多打少,不多时,冲在最前面的吴军正卒就损失大半,剩下的人突然发声哄就全面溃散了。

赵骥大旗前指,发出追击的命令,汉兵们开始加快脚步,一开始时还能保持住基本阵型,后来就渐渐完全散乱,演变成了无秩序的追杀,好在吴军的指挥系统已经彻底被毁,没有人能组织反击。

“唉”,赵骥见此也只能在心中叹口气,“看来还是得再加强队列训练才行呀”。

溆浦城头的顾成此时已经完全呆住了,对面不过是由一百汉军率领的一群蛮子而已,自己可是出动了整整三百吴军正卒,怎么会甫一交锋就溃败了呢。

“廖翰!”顾成恍过神来猛地怒喝到,“此战皆你之罪,来人呀!给我把他拿下!”

片刻后,周围的人却都一动不动,像是没听见顾成这位一县之尊的命令。

顾成愕然环视四周,哆嗦道:“你…你们…是想造反不成?”

“县令大人是想把罪过都推在我身上吗”,廖翰面带笑意,用猫儿戏鼠般的眼神看着眼前这位县令大人:“我廖家的人、甚至整个荆州的人,无论再有才干都得屈居在在你们吴人之下,所以于我而言还是归附大汉更划算些”。

“你…你…”顾成浑身颤抖道,“你就不怕步刺史的大军吗,你若迷途知返,我就…就…就赦免你的罪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
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
关于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王牌特工巴桑魂穿到大安朝,不料穿到一个婴儿身上,幸被屠户所救,当夜就遭到追杀。为什么对一个婴儿穷追不舍?时大安朝危机四伏,外有邻国虎视眈眈,内有皇室内斗、外戚专权,老百姓苦不堪言。幸得巴桑横空出世,拯救黎民于水火,一统天下。
着花无丑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关于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大明各个历史时空,忽然天降光幕,展现两个崇祯皇帝截然不同的一生。当朱元璋看着天幕那个明朝末年挽天倾,兴大明,科教强国,万代颂扬的明光武大帝朱由检。又看了一眼另外那个刚愎自用,武断专权,最终煤山自缢而死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不禁燃起想一棍子打死他的冲动。随着对比的深入,明朝皇帝们逐渐发现,那个光武大帝朱由检要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恐怖。于是乎,各朝各代开始兴起向明光武大帝学
小小西下士
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
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
关于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杨安开局穿越大夏,发现大夏新帝竟是女儿身。为保住小命,杨安先扑倒女帝,再征服皇后。想逃出皇宫却发现大夏内忧外患。前有狼,后有虎,奸臣又一堆堆。只想安稳活着的杨安无奈操起了屠刀。
天青色呀
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关于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嘘!知道吗?韩非当年没有被李斯害死,而是替秦始皇干了一件极为机密的事情。从话都说不清的结巴男,到怼遍神、仙、妖、鬼四界的怼王之王,最终以一人之力开启末法时代。两千多年,韩非到底经历了什么?
艾迪蓝波
征服者在清朝
征服者在清朝
关于征服者在清朝:是一部历史小说,它巧妙地将虚构的故事与真实的历史背景相结合,讲述了一位名为征服者的人物与清朝皇族爱新觉罗家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故事发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1616-1912),这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经历了从鼎盛走向衰落的过程。主人公征服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武力征服者,而是一位具有非凡智慧和深邃洞察力的人物,他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清朝的政治格局。他的名字象
征服者爱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