骥行三国

第61章 孟达反正

剩下的一半马匹则用来在军中招募新的骑兵,交给糜照负责指挥。

赵骥委托糜威给这些骑兵打造了马铠和重甲,考虑到他们才刚开始接触骑马,赵骥贴心的为他们配备了马镫和高桥马鞍,统一配备马槊作为武器,组成一支重骑兵,作为将来冲击陷阵的箭头。

因为这些新人骑兵骑术生疏,赵骥采取了新的战术训练——墙式冲锋,最大程度发挥集体优势,借此弥补己方的单兵骑术劣势。

无论中外,当骑兵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墙式冲锋都是殊途同归的必然选择,李自成用“三叠阵”击败了明朝最后的名将孙传庭,拿破仑也靠着类似的战术打得个人骑术更熟练的马穆鲁克骑兵满地找牙。

至于这支新编的骑兵部队到底能不能在曹魏铁骑面前有一战之力,那就等到了战场再具体分析吧,有这支骑兵在手,至少可以唬住曹魏的骑兵在自己的步兵方阵前不要太肆无忌惮。

赵骥积极筹备北伐的同时,诸葛亮也在不断地完善着自己的凉州攻略。

马良已经向诸葛亮报告了赵骥的请战要求,诸葛亮此时心中已经有了属意的人选,但赵骥的请求倒也不是不能同意,只是要打个折扣。

这段时间,诸葛亮一直在和孟达秘密通信,希望孟达能在新城郡反正归汉。

孟达是关中扶风人,和法正是同郡的老乡,两人为逃避战祸进入蜀地,先依附刘璋,后来又投靠刘备,并带兵为刘备攻下房陵郡。

孟达在房陵时因为拒绝出兵救援坐视关羽败亡,害怕被刘备治罪,又愤恨刘封的欺凌,干脆勾结魏军击败刘封占据上庸和房陵二郡叛降。

孟达本来和曹魏的重臣夏侯尚、桓阶关系亲近,曹丕也很欣赏他,甚至把房陵、上庸两个郡合并成新城郡委任他为太守,封平阳亭侯。

但随着曹丕、夏侯尚、桓阶先后逝世,孟达的待遇大不如前,临近的魏兴太守申仪又上书曹魏朝廷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孟达拥兵谋反,孟达内心恐慌,于是开始和诸葛亮暗通款曲。

魏兴就是汉朝所设的西城郡,孟达降魏后,被曹丕改成魏兴的名字讨个口彩,蜀汉这边一般统称西城、上庸、房陵为东三郡。

新城郡位处汉中东侧,中间隔着一个魏兴郡,从新城郡出发,可以沿着汶水威胁襄阳,战略地位很敏感,后来蒋琬主政蜀汉期间,就计划过攻打东三郡。

诸葛亮觉得策反孟达不仅能在汉中东面拓展防御纵深,还能搅动襄阳这个魏、吴两方的痒痒肉,调动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荆州方向,遮掩蜀汉的北伐企图。

诸葛亮此时正在犹豫要不要从汉中派出一支部队策应孟达,这支队伍的兵力不能太多,动静不能闹得太大,只需要和孟达东西夹击拿下申仪所在的魏兴郡就行。

赵骥恰好在这个时候表露出提前进驻关中的想法,诸葛亮眼前一亮,这倒是个合适的人选,赵骥麾下的五千人数量不多也不少,既足以配合孟达,又不会引起曹魏过于紧张,而且赵骥过往的战绩不错,就算打不下来也应该不至于损失太大。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
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
关于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王牌特工巴桑魂穿到大安朝,不料穿到一个婴儿身上,幸被屠户所救,当夜就遭到追杀。为什么对一个婴儿穷追不舍?时大安朝危机四伏,外有邻国虎视眈眈,内有皇室内斗、外戚专权,老百姓苦不堪言。幸得巴桑横空出世,拯救黎民于水火,一统天下。
着花无丑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关于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大明各个历史时空,忽然天降光幕,展现两个崇祯皇帝截然不同的一生。当朱元璋看着天幕那个明朝末年挽天倾,兴大明,科教强国,万代颂扬的明光武大帝朱由检。又看了一眼另外那个刚愎自用,武断专权,最终煤山自缢而死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不禁燃起想一棍子打死他的冲动。随着对比的深入,明朝皇帝们逐渐发现,那个光武大帝朱由检要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恐怖。于是乎,各朝各代开始兴起向明光武大帝学
小小西下士
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
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
关于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杨安开局穿越大夏,发现大夏新帝竟是女儿身。为保住小命,杨安先扑倒女帝,再征服皇后。想逃出皇宫却发现大夏内忧外患。前有狼,后有虎,奸臣又一堆堆。只想安稳活着的杨安无奈操起了屠刀。
天青色呀
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关于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嘘!知道吗?韩非当年没有被李斯害死,而是替秦始皇干了一件极为机密的事情。从话都说不清的结巴男,到怼遍神、仙、妖、鬼四界的怼王之王,最终以一人之力开启末法时代。两千多年,韩非到底经历了什么?
艾迪蓝波
征服者在清朝
征服者在清朝
关于征服者在清朝:是一部历史小说,它巧妙地将虚构的故事与真实的历史背景相结合,讲述了一位名为征服者的人物与清朝皇族爱新觉罗家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故事发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1616-1912),这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经历了从鼎盛走向衰落的过程。主人公征服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武力征服者,而是一位具有非凡智慧和深邃洞察力的人物,他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清朝的政治格局。他的名字象
征服者爱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