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愤怒的两晋南北朝最新章节!
高澄遇刺时,二弟高洋正在城东双堂,听到消息,紧急前往柏堂部署工作,第一时间逮捕兰京等人,不由分说,全都先斩首再剁成肉酱。
这些工作做完,高洋缓缓地从柏堂出来,召集高官们在一起,对大家说:“奴隶谋反,最高统帅受点轻伤,没什么关系。”
众人无不愕然,倒不全是因为高澄遇刺,更因为对高洋的言谈表示惊异,因为高洋这个人,大家太清楚了,平时话极少,且形象畏畏缩缩,与此时镇定从容的姿态简直大相径庭。
高洋自幼就很不招人待见,连母亲娄昭君都对他没有半点信心,高澄更是动辄羞辱之,对这个弟弟有句很经典的评价:“这种人竟然也会富贵,相命书还有什么用?”
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个落魄王子,居然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不怪从事发当天起,一直到今天,都有人怀疑高澄是被高洋谋害,毕竟高洋的嫌疑实在太大。
从动机来看,高洋一直受大哥的压制污辱,就算高洋是圣人,也不可能对高澄没有一点怨恨,更何况高洋根本不是圣人,从其后的发展来分析,他何止不是圣人,简直就是个疯子。
再从可能性来看,高洋有无可能实施谋杀呢,答案是肯定的。高欢死后,高澄继承了晋阳的大本营,高洋则负责主持邺城的要务,几年下来,虽然高洋的年纪不大,却十分老成,把邺城牢牢把在手心,方方面面的势力都了若指掌,即便被百官轻视,但这反倒是最佳的伪装,让人猜不透他的真实用心,更猜不透他的真正实力。
最后从细节来看,高洋每次退朝回家,就把自己关在阁楼里静坐,即便面对绝美娇妻李祖娥,也能一整天都不说话,但有时却又光着上身,赤着脚在房间狂奔乱跳,就连李祖娥都不知道丈夫在想些什么,又在做些什么。高洋自己却清楚得很,他在使自己紧张起来,随时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一切危险和机会。
高欢与原配娄昭君共生有六个儿子,即高澄、高洋、高演、高淯、高湛、高济,除了高洋,其他五个都是玉树临风的潇洒模样,且不谈人品如何,但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如沐春风一般,娄昭君本人也不喜欢窝窝囊囊的二儿子。
有人说高洋在装傻,其实他的傻何须刻意去装,而且他近些年的言行其实也算不上是傻,只是长相在兄弟群中略显不济,性格也随之变得有些自卑而已。
高洋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上有高澄大哥,下有四个弟弟,如果没有意外发生,那他一辈子都只能处在夹缝中艰难求生。
所谓人往高处走,世人没有谁倾心失败,都想获得成功荣耀,尤其高洋生在这种家庭,更对权力充满了渴望,而且也只有权力才能给他带来安全感,否则一生都难平静。
高洋的幸运之处于,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嫡次子的身份在嫡长子死去之后,就显得珍贵了。
娄昭君虽然不喜欢高洋,但按当时继承法,没了长子,次子当然就是法定继承人。
一个很大的可能是高洋发觉了兰京与高澄的矛盾,并向兰京许下诺言,只要刺死高澄,就放他回归故乡。兰京本就想弄死高澄,一举两得的好事当然不会拒绝。
而高洋当然不会真的兑现诺言,结合他处理兰京等人的经过可知,他根本不想让做成事的兰京多活一秒钟,目的很显然,就是杀人灭口。
上述这种推测绝非妄断,极有可能就是真实的历史。
不管真相是什么,随着高澄离世,高洋正式接手东魏的实际领导权。
案发当事人之一的陈元康到底伤得太重,亲笔写一封信给母亲告别,然后口述了若干政府建议,让人事军事参议官祖珽记下,当晚便在痛苦中去世。
高洋还不想让高澄的死讯外泄,所以把陈元康的尸体暂时安放在柏堂,对外宣称是派陈元康出去办事去了。
高家班的几个核心成员和邺城政府中的顶级权贵们,都认为重兵集中并州,建议高洋早日返回晋阳,高洋表示同意,当晚召见最高统帅部大营指挥官唐邕,让他调配各将领紧急行动,加强全国戒备。
549年8月10日,高洋暗示元善见,借着册封太子一事,下诏大赦天下。
元善见深知高澄一向强势,也知高澄一向瞧不起高洋,而今由高洋主持局面,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显然高澄不只是“受点轻伤”那么简单,必定已经死去。
想到高澄已死,元善见不由得笑了出来,对左右亲信说:“莫非是天意,政府权力应该重回皇家之手。”
他也没把高洋放在眼里,但心中点燃的那点希望很快就被高洋扑灭了。
8月11日,高洋到昭阳殿晋见元善见,为了展示武力,随他前来的有武装勇士八千人,陪他登上台阶的也有二百多人,且全都卷起袖子,手握刀柄,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元善见看到如此场面,心里瞬间凉了一半,只听高洋的司仪官传报说:“我家有事,必须先去晋阳一趟。”
元善见不及回话,高洋行礼两次,转身直接退出。
看着高洋远去的背影,元善见忍不住嘀咕道:“这个人好像也不见得能包容,我不知道死在哪天。”
除了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高岳、太保高隆之、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子如、总监察长杨愔这四个人留守邺城,其他高官及封爵,全都随着高洋前往晋阳。
高洋留这几人在京城,是有其用意的,高隆之和司马子如等人都是高欢的亲信,而与高澄的关系就很一般,由他们坐镇邺城,高澄生前的亲信就倒了楣了,财政部长崔暹和崔季舒叔侄二人很快就被指控犯罪,先挨了二百皮鞭,接着被放逐边疆。
崔暹是高澄的首席智囊,此举意在清除高澄的残余势力,而且效果异常显著,毕竟连崔暹都无法自保,朝野上下的文武官员全都感受到了风向的变化,一个新的政治局面正在成形
晋阳的一批旧臣和老将,一向瞧不起高洋,可是等到高洋抵达,在文议上神采飞扬、言辞清晰、反应迅速,大家全都吃一大惊。
高洋虽然和高澄有很大不同,但在当皇帝这件事上是保持一致的,大哥没能实现的愿望,二弟即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