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铁衣曲

第二十二章 安排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霓裳铁衣曲最新章节!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王文佐这才起身告别,柳元贞竟然将其送出二门,以两人官职的差距来看可是难得的礼遇。当他回到金府天色已黑了,厨房送来的饭菜都有些凉了,王文佐也顾不得这么多,取了些热汤来泡饭填饱了肚皮,正将当天的事情记录一下,突然听到外间有人敲门,王文佐还以为是黑齿常之、定惠他们几个,头也不回的喊道:“门没关,推门进来说话!”

旋转的门轴发出吱呀的声音,却没有说话和脚步声,王文佐突然觉得有点不对,黑齿常之他们几个还是第一次来长安(定惠他们在长安也是当囚徒),所以由金家的奴仆带着出去游玩了,自己回来时他们几个还没回来,若是刚刚回来也不会一点动静都没有。

“谁!啊!怎么是你?”

“怎么不能是奴家?”小蛮笑道:“怎的,不欢迎奴家?”

“这不是欢迎不欢迎的事情!”王文佐突然感觉到头有点疼,女人已经很麻烦了,漂亮的女人就十倍的麻烦,即漂亮还有点本事的女人那就是百倍的麻烦:“你怎么在这里的?柳内府知道这件事情吗?”

“你不肯向那柳内府要奴家,奴家只好自己跟着你来了!”小蛮振振有词的说:“至于那柳内府,奴家去哪里是自己的事情,为啥要告诉他?”

“这——”王文佐顿时哑然,他一时间还真不知道应当如何反驳对方的这番话,身为一个曾经的现代人,王文佐还真没法说你是柳元贞买来的歌姬,所以不能自己乱跑的话。

“可是我这里都是些男人,也没有女人住的地方呀!”

“你这院子这么大,空着这么多房间,怎么没有我住的地方?”小蛮拍了拍腰间的长剑:“你也说了我剑术很不错呀,足够保护自身安全!”

“这和剑术没有什么关系!”王文佐叹了口气:“你太漂亮了,明白吗?”

“不明白!”小蛮疑惑不解的答道:“漂亮不好吗?难道你喜欢长得丑的?奴家还是第一次见到你这样的男人!”

“不是我喜欢丑的!你还是不明白呀!眼下我这里是众目睽睽,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我这里。越漂亮就越显眼,你在我这里最多几天就会被发现然后传出去,柳元贞一听说立刻就会明白是你!”王文佐叹了口气:“到了那时候我只能把你交出来,小蛮,你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啊?那怎么办?”小蛮一听也有些急了:“要不你现在去找柳府要我?”

“没用了!”王文佐摇了摇头:“估计现在柳府的人现在已经发现你逃走了,我现在去要你也改变不了你是逃奴的事实,柳元贞可以拿你送给我,但绝对不会把一个逃奴送出去,这可是违背他的家训!”

“那,那我怎么办?”

“你在长安还有别的栖身之地吗?一时间柳元贞找不到的地方!只需要十天半个月就可以了。”

“这个——”小蛮捻着辫子的末端,思忖了片刻道:“那只有去曹将军那儿了,如果只要十几天的话应该没问题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朕才是帝国之主
大明:朕才是帝国之主
关于大明:朕才是帝国之主:众人皆是菩提果,恶人自有恶人磨。杀尽恶人千千万,盖世魔头慈悲佛。文臣结党误国者,杀!文臣武将贪赃枉法者,杀!吸血藩王不服管教者,杀!军将世家拥兵自重者杀!地方豪强劣绅地主者,杀!卖国不法商人者,杀!犯我华夏沿海倭寇海盗者杀!犯我华夏野猪皮,族灭!杀杀杀,杀出个朗朗乾坤!日月所照,皆为我华夏领土!小小倭国,种灭!佛郎机、红毛番、以西巴尼亚,胆敢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杀杀杀,
爱吃枸杞黑豆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
关于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爽文杀伐果断不舔)唐云山一觉醒来穿越一个黄埔十一期的晋绥军少校团副身上。开局便获得功勋系统,打鬼子爆装备!什么晋绥军,中央军,老子通通不要!独自发展才是王道!打炮楼,拔据点,建立新式部队。什么!喀秋莎溜着玩!虎式满地跑!看唐云山如何在乱世之中杀鬼子,保家卫国,书写自己的传奇时代。
番茄肘子
大明镇南王:开局与太子桃园结义
大明镇南王:开局与太子桃园结义
关于大明镇南王:开局与太子桃园结义:在现代农业科创基地实习的张镇,竟然带着整个科创基地所在的山谷穿越到了大明弘治十八年。困于特殊空间,出不去。太子朱厚照无意闯入,张镇以特辣火锅下马威,啤酒一扎对瓶吹,茅台五粮漱漱口,葡萄美酒玻璃杯独特方式,隆重接待了隐藏身份却贵气逼人、自称为朱寿朱公子的朱厚照。席间,兵部主事王守仁闯入,三人相谈甚欢,到外面桃花灼灼的院子里指天为誓,结为异性兄弟。张镇掐指一算,弘治
牧马江南n
双穿:开局买下美女丫鬟
双穿:开局买下美女丫鬟
关于双穿:开局买下美女丫鬟:社会底层牛马赵辰无意发现自家衣柜通着个古代王朝,拿现代工业品去古代换钱换古董。修豪宅,养私兵,搞权利,实现男人终极梦想!
庚金丁火
旧五代史品读
旧五代史品读
关于旧五代史品读:属于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从朱温代唐称帝到北宋王朝建立,即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它详细记载了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是研究五代十国历史的重要资料。笔者作为历史文献爱好者,尝试对进行解读,如有陈述和解读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
文笔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