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某个人身上,这个人所沉重的重量,虽然无形却重逾千斤。
前方未知的危险在等待着刚刚解放的奴隶们,连续吃亏的贵族们肯定在策划一次大规模的反击,誓要将这支逃奴的队伍彻底消灭。
怀着有些忐忑的心情,自由民的队伍向东方前进了两百里,明岳心中预想的敌人依然没有出现。
面对这种情形,明岳只能派出更多的斥候,几乎所有会骑马的自由民都被派了出去,在广阔的区域里搜索着敌人的踪迹,有的斥候,已经跑到了距离逃奴大军近百里的位置上。
一百里的路程,斥候返回营地需要一天一夜,所以这种距离上的斥候,已经算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郭如鹤就是这样一名斥候:他的马背上挂着一柄弯刀,皮囊中的水已经快喝完了,用来防身的木盾也早被他丢掉了。
轻装前进的郭如鹤在马背上微微弓着腰,机敏的倾听着周围的一切。
虽然明岳没有向大家说明,但是每一个逃奴都能够感受到,一条针对逃奴大军的绞索正在慢慢拉紧。
对于即将到来的危险,郭如鹤心怀鄙视,充满必胜的信心。
郭如鹤从不后悔自己走上这样一条充满坎坷的道路。
黄昏时分,远离营地缓缓奔驰的郭如鹤听到了前方传来不紧不慢的马蹄声。
由于先知大人派出了许多斥候,所以郭如鹤没有贸然行事,他握紧弯刀,压着马速慢慢向前靠近,打算看清楚对方的身份。
暮色中,一名戴着尖顶头盔的士兵出现在不远处,他的胸甲上印着王宫的红狮子标志,马背上挂着弩机,手里拿着一柄两尺长的马刀。
是敌人!
终于发现了敌人,郭如鹤忽然有种轻松的感觉。
虽然对方顶盔挂甲、全副武装,但郭如鹤大声吆喝,让战马提高了速度朝那名敌军斥候冲了过去。
虽然只有一个人,但郭如鹤嗷嗷乱叫的凶狠劲,仿佛是和千万个同伴一起冲锋。
1.对面的敌人明显被郭如鹤的气势镇住了,他失去了骑兵对冲厮杀的勇气,手忙脚乱的从马背上摘下弩机,然后装填弩矢。
看得出来,这名敌军斥候也是精锐士兵,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装好了弩箭,然后抬起弩机朝郭如鹤射出一箭。
郭如鹤丝毫不为所动,他举着弯刀,向前方三十多米远的敌人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让敌方斥候一阵胆战心惊。
尽管弩机容易控制,但敌军斥候慌乱的情绪影响到了胯下的战马,那匹战马面对吼声如雷的老郭,有些胆怯的抬起蹄子后退了几步。
就是这么轻微的挪动,破空而出的弩矢立刻失去了准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弩矢在距离郭如鹤两米多远的地方“嗖”的一声飞了出去,郭如鹤眼睛都没眨一下,马匹的速度比刚才更快了。
敌方斥候这时做了个让他自己后悔终生的决定:他没有抽出马刀迎战,而是不甘心的装填弩机,准备向越来越近的郭如鹤射出第二箭。
PS:郭如鹤,前苏作家亚历山大·绥拉菲靡维奇小说《铁流》中的主角,英勇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