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百姓因为难以辨别究竟是制钱还是私钱,拒绝使用宝源局所铸的这种制钱。终于连带着金背等精好制钱也一并摒弃不用。在这种情势下,有些别有用心的奸徒乘机兴风作浪,民间甚至出现了“闭门罢市、买卖不通”的严峻局面。为保证商业贸易正常开展,官府只得放宽私铸禁令,允许私钱与制钱一并流通使用,如此钱法才得以复通。
正是因为官局铸钱偷工,给匠人提供了减料的空间和机会。掺杂了大量的 铅、锡,制钱滥恶无比。民间社会对待制钱的态度是“朝入手而暮废弃”。因为官钱不精好,私铸得以掺和。
事实上,嘉靖年间的许多制钱根本就不是铸造的,而是直接剪裁或捶打而成的。滥恶己极,不出现私铸日盛,钱不流通的局面才是咄咄怪事!
嘉靖本意是通过整顿钱法来增加国家税收,但是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嘉靖的整顿钱法反而更加加剧了大明钱法的混乱。由于制钱滥恶,在铜钱体系中就出现了一个制钱与私铸形成相互恶性循环的怪圈。
同时官铸制钱数量太少,无法满足市场和民间中下层对铜钱的大量需求。 私铸存在广阔市场。明代自洪武时期开始制钱铸造就为铜料缺乏所困扰。成化以后,随着私铸盛行,国家铸钱铜料益发不足。
但是大明真的没有铜料嘛?朱载坖就这个问题求证于李春芳,李春芳笑着说道:“其实殿下不必问我,伯玉兄家中就经营着铜铁贸易,殿下可以问问。”
朱载坖于是叫来汪道昆问此事,没想到汪道昆给朱载坖的答案令诸位讲官和朱载坖都大吃一惊,汪道昆说道:“官买 则不足,私贩则有余。”
这下轮到朱载坖和一众讲官们目瞪口呆了,高拱问道:“伯玉,此话何意啊?”
汪道昆向他们解释了此中关窍,原来所需铜料多由南都北运而致,南都之铜则又主要来自西南地区。西南之铜进入腹地有两条途径 一条是走永宁,出荆江者十八九一条是走辰、沉出洞庭者百一二。经这两条商道运输出来的铜最终聚点是芜湖,芜湖成为“总摄咽喉”铜价也随之倍增。
汪道昆说道:“芜湖关,控扼大江。实为陪都门户。私铸奸豪盘聚其处,每铜商船至,则群拥邀截。高价强买,佯作楼铅,点造黄铜器玩。而实则转输深僻之处,竞铸私钱。”
汪道昆算是把话说明白了,所谓什么大明缺铜,只是官府缺铜,而不是真的缺铜,运铜商船甫至芜湖关,立刻出现群拥截铜场面。群聚于此等候的各地铜商将来自西南之铜邀劫高价买走,以致南都之铜日少。
说白了,官局出现的铸币铜料不足,主要是因为市场上大量的铜被商贾垄断,以致于国家手中控制的铜量反而极少。铜料匮乏,国家铸局难以正常运作和维持,官铜必不胜私铜,抑且官铸必不胜私铸,所以汪道昆总结此事道:“国家即使再三重申私铸禁令亦属枉然,如此则禁铸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