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五十章 欧罗巴使团(1)

内务府说是总揽宫廷事务,可实际上做的事情,就是涉足外朝有司的事情,只不过披了一层外皮罢了。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看向黄道周,“钱粮衙门这边,前几日呈递的那封奏疏朕看了,有些小家子气了。

既然是针对‘小额购进’的债券,份额要适当提高些,利钱要适当增加些,毕竟针对的群体,是北直隶、山西、山东等地底层群体,就要叫他们见到相应好处,愿意将手里攒着的银子,拿出来购进这批特别债券。

1000万两的份额还不够,至少要翻一倍,不要想着跟过去发行的债券那般,短短数月间就能抢光,这毕竟是限额购买的债券,主要群体又都是脱产的新兴阶层,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适应。”

黄道周站不住了,忙开口道:“陛下,此事是否再商榷一下?2000万两份额的战争债券,真要从民间募集起来,就算是分期兑付,仅利钱支付就多达数百万两,这固然能缓解内务府的财政压力,可是……”

“不必商榷,就照朕说的办。”

崇祯皇帝摆手打断道:“朕先前就一直强调,要正视财政赤字,不要恐惧它,只要在合理的范畴,这不会带来危机的。

再者言,内务府做的事情这般多,没有银子怎样做事?军工产业的建设,各地平叛的支持,造船业的扶持,冶炼产业的增持……

仅仅是朕说的这些,哪一项缺了银子,是可行的?靠国库去调拨粮饷,卿家觉得外朝有司衙署,会是怎样的态势?”

会吵翻天!

可是陛下,您也不能这般压榨内务府啊。

黄道周心里暗道。

对于内务府的官员,不管是哪一品级的,最烦听到的话就是天子幸臣等字样,老子要是幸臣的话,那你们来。

一个个狗东西,都是站着说话不要停,知道老子在内务府做的差事,是多么繁重的存在吗?

内务府的压力,远超外朝任何一个有司衙署,这也使得内务府的运转模式,包括晋升体系,都有别于外朝有司衙署,在内务府这边,可没什么论资排辈,向来是谁能力越强,谁立功越多,那晋升往往就越快。

恰恰是基于这一情况,也叫崇祯皇帝对内务府的监察,看的是格外重视,廉政公署的职官是以增再增。

没办法。

高效率的运转之下,必然会滋生很多隐患,倘若不及时发现这些隐患,纠正这些隐患,那就会逐步形成毒瘤。

一个外朝的文官体系,就够叫崇祯皇帝头疼的了,内务府的文官体系,要是敢出现任何问题,那干脆就别做事了。

“不说这些事情了。”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看向黄道周说道:“欧罗巴的联合使团,现在到什么地方了?既然人家要出访我大明,那朕这位大明皇帝,还是要召见他们,朕对欧罗巴各国,可是很感兴趣的。”

黄道周作揖道:“禀陛下,欧罗巴的联合使团,两日前就抵达京城,时下就在会同馆暂住,该奏疏先前就呈递到御前。”

“呵呵…真是忙糊涂了。”

崇祯皇帝笑着摇起头来,“明日吧,叫理藩院、礼部等有司衙署负责,内务府总揽此事,朕要召见欧罗巴的联合使团。”

“臣遵旨。”

黄道周忙作揖应道。

(本章完)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是潜艇指挥官
我是潜艇指挥官
关于我是潜艇指挥官:U-49,一切的开始,我一睁眼就在这艘潜艇上,船员们正井井有序地工作着,他们并不知道未来有什么等着他们,铸就传奇、或是沉入海底……
ffad
红楼之万人之上
红楼之万人之上
关于红楼之万人之上:贾瑀原本是生活在现代的一个普通人,一场意外让他的灵魂穿越时空,来到了这个陌生的红楼世界,成为了贾赦的庶子。当他醒来,发现自己身处古色古香的房间之中,一时还有些恍惚。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自己这是穿越了,而且还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红楼,我来了,改变红楼众女性的命运。
夏中日
穿越明朝成天启
穿越明朝成天启
关外皇太极磨刀霍霍,草原上林丹汗虎视眈眈,关内天灾不断,农名起义此起彼伏,朝中大臣党争伐异,无心政事。一个来自后世二十一世纪的灵魂,意外穿越数百年与朱由校融合。
乾乾静听
神话历史,一人独得五帝传承
神话历史,一人独得五帝传承
关于神话历史,一人独得五帝传承:赵祥:天命打工人。穿越到镇南王世子身上。结果天胡开局父亲变心,小三上位,母亲被害,自身差点被废。终于,天命系统开启。只要势力越强,美女越多,成就越高,就能获得气运之力。气运之力越强,自身便越强,召唤出的强者亦更多。他直接杀小三,干兄弟,坑父王,强势上位。赵祥:女人我要!权利我要!金钱我也要!我要一步一步走到最高,走到朝廷中央,吞噬整个天下的气运!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赵
没吃过荔枝
最强武装:我在列强世界杀疯了
最强武装:我在列强世界杀疯了
关于最强武装:我在列强世界杀疯了:穿越成大新帝国末代皇帝的周允炽绑定了一个热衷于魔改武器的系统。当别人还在捣鼓栓动步枪的时候。他已经让士兵标配了升级款的STG44突击步枪。当全世界的飞机还处于螺旋桨时代的时候。他的部队已经列装了Me262喷气式战斗机魔改而来的超级262。当列强们对远程弹道武器还没有什么概念的时候。他已经把V-2的强化升级版超级V-2加入了装备序列.................
暮叶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