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好苗子可不少,一部份提拔起来做了营侯、从事,稍逊一筹的也都做了都伯,但是立功升都尉衔的军官很多,可隆中营轻易不扩编,这次大战将起,好多都想回原本的各军效力。”
刘义符脸色微沉道:“还没学好统兵作战的本事,就想回军中做炮灰吗?且举荐六七个可以大用的人选上来,你与苑义夫留守,以柳安民、赵文俊领五个营从征,其中班剑调两个营就行了。”
“末将遵命,只六七个人,那现在就可命亲从去召来!”
柳安民与赵文俊正在下首,一听就满脸喜色,苑义夫听得苦笑着咧了咧嘴,却也不敢说什么。张弼说完起身出门,喊来一名亲兵,低声耳语几句,那亲兵便小跑着去了。
张弼返回堂上,转身去东侧一间值房内取出一叠册簿出来,递上案头道:“这几本名册中有折角的是举荐人选,官家可先看看履历再定。”
刘义符接过来打开拆角页细看,其中有襄阳人宠越,始平太守宠咨之庶侄,年刚及冠二十岁,性严厉有威仪,身材高大威猛,擅骑射,可挽四石强弓,能使丈八马槊,更兼通经史,才名相传于宜城冠盖里,现任营侯。
宜城冠盖里,那可是三国时就才俊辈出之地,那里现今是侨迁的华山郡大族聚居之地,宠氏是居在襄阳,能在冠盖里有名气,必是能与南迁士族一较高下的。
刘义符连连点头,这个貌似能大用,接着是一个名叫牛默的,襄阳中庐县人,出身当地庶族猎户之家,初在县寺为狱卒,性木讷寡言,逢征募入隆中营,年二十五岁,五短身材,粗通文墨,擅使两柄六十斤黑铁八棱锤,有万夫不当之勇,现主持刀盾短兵日常训练。
张弼写的名册履历也太夸张了吧,刘义符看得差点笑出声来,这年头一斤是222.7克,六十斤实际才二十五六斤啊,大铁锤也通常是空心的,要知道七斤多的八磅锤比拳头大不了多少,不过这也要非常强的臂力才挥得动,可见这家伙有把子力气。
再一个是冯翊郡太守柳凭之子柳元景,刘义符看得眼睛一亮,此人才名他听说这了,没想到已募入隆中营,再一细看,柳元景年十八岁,家学渊源颇深,后师从蒯广徽学习经史,应募入水师初为队正,在江夏之战立功升都伯,被陈道景补调隆中营,很快以治军才能升营侯。
其后还有工曹大匠申屠遇次子申屠豹,裴、蒯、杜、薛、百里、何、景等荆襄大族子弟二十几个,但刘义符看着履历一寻思就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情况,这些大族子弟多是庶子,鲜少有嫡子入隆中营的,而柳元景的族伯柳平还在北魏河东没南迁。
这样看来,荆襄大族都是以嫡子或长房子弟送入州学,庶子送入军中效力,这荆襄才俊尽入彀中了,可其中庶族寒门子弟非常少见,而张弼显然是根椐才能加以提拔,这也算公正,可寒门子弟还是竟争不过啊。
不多时,七名营级军官被带到了堂上,刘义符亲自考校了一些各人所学经史、数学、律法、兵法、战阵武艺之类的,勉励几句让几人到时随马文泽从征,几名年轻子弟军官非常兴奋,大有闻战则喜的精神面貌。
隆中营的训练是按兵种调到一起集训,事后各归各营,士兵与军官的课目主要以识字书写,学习军纪、军法等基础,对于这些事,刘义符没时间管,加上成立时日短,也就继续由张弼带着了。
时间还不到晌午,刘义符本来还想去紫漳山州学看看,但想着与隆中营这个情况差不多也就没了兴趣,反而心情有点沉重,要在这个时代掀起一场变革真是太难了。
天下才俊尽入彀中?也就是李世民有这样的沾沾自喜,高门士族子弟几乎都是守旧势力,刘义符却不觉得这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