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周末我应邀去您家,我一进门,您拉着我的手,呵呵笑着说:“小蝴蝶,快飞进来!”我心想,滕老师挺有小资情调啊,不知道文革时有没有被批斗过。
您亲自下厨做饭招待我。边吃边聊,厚厚的镜片遮挡不住您深情的目光,您对我说:“你要像蜜蜂采蜜那样博采众揽之精华,丰富自己的知识。认真的一丝不苟的备课。将来你拿到一篇课文,一份完整的教案就在你心中形成了。”有一次,我俩聊得太投入,后来闻到肉烧焦的味道,您跑向厨房的那一会儿,我突然很想立下这样的誓言,成为您说的那样。
当年面对来自下放农村的知青,来自农村的孩子,虽然我们的实际水平连初中都没有毕业,但您没有歧视,没有怜悯,只有理解。是您给了我们尊严,让我们重拾自尊、重树自信。您无声的教诲,使我们懂得怎么做人,做学问,您是我终生的老师,是您把花蜜中最精华的部分传授给了我。
还有市教研室教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美丽的吴老师,在带领我们备课的漫长岁月里,您说的每一句话,就像钢琴上的金手指,拨动着我的心弦。您每周带领我们进行集中听课进修。但我们都是一线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多数还兼任班主任,学校的事情太多,真是忙不过来。特别想提高教学水平的我,有时认为公开课的质量不太高,听完后有些失落。但是我仍然每次都抱着希望坚持参加市教研活动,只是有时悄悄地做小动作——改作文。
全市教研活动时,您表扬了我。说我一次不落地去认真地听巿、区的公开课,虽然我觉得这是我自己应该做的,但我非常感动,受到了鼓舞。
您还在大会上说过一句话——使我终身受益的一句话:“听完一节课,你只要有一点收获就成功了,每一节课的一点收获,汇集起来,那不就是从量变到质变了吗?”后来我联想到,曾经遇到一位老师,备课很充分,开课时,由于慌张讲得乱七八糟。那我的受益是什么呢,那就是任何时候,不能紧张。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哪怕你有再好的功底,哪怕你准备的再充分,哪怕你满腹经纶,才华盖世,台下用十年功,到台上只有一分钟的表演,因为紧张而前功尽弃!
我看着家里的橱柜,那是一个四脚橱柜,稳稳地站在那儿,它最有底气,因为里面摆满了书,所以它满腹经纶。然而如果没有人去看,看的人没有把它运用到实际中,那这个人就如同四脚橱柜,只不过就是一个摆设。
区教研员何老师退休后,接任她的周老师年富力强,活力四射。第一次去参加教研活动时,她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怀抱欣赏的心态,去研究每一节公开课。她充满激情地说:“看山要情满于山,观海要意满于海。”从此,我无论是手捧一本书,还是面对一个学生,我的心中就激荡着这两句话。
周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偶然会穿插一些高中的内容。她也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能让初中的老师,教一轮高中就好了。她的目的是提示我们初中教学和高中要接轨。虽然次数不多,但每次都让我警醒:初中的孩子最终是要参加高考的。周老师所授知识点,我在辅导高中生的时候就用上了,真是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上中学的女儿,从房间里出来问我,“你今天备课吗?”我一听就知道,她今天要和我一起,不吃不喝,一动不动地“打坐”了。我把如豆的台灯推向她。
我终身都坚信着,只有忍受寂寞的煎熬,方能成就终极的美好。因为随着时间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悠久过程,炼狱般的脱胎换骨的训练,才有浴火涅槃的凤凰重生。
我也从不懈怠地告诉每一届的莘莘学子们,只有安坐在如豆的灯下,旁若无物,旁若无声做悬梁刺股的努力,方能收起浮躁、不安、自卑。
也许有一个阶段,那是这样的一种感觉:就像流浪汉在空荡荡的街头,吹着悠长的葫芦笙;就像大漠“北风卷的地白草折”时,剩下的最后那一棵摇晃着的小草;更像一只在寂寥旷远的空中的雏鹰,经历着一次次的风雨搏击,虽然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
想成就你的人生,起始于如豆一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