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老六老七也在他之后离开了家,老六跑到县城,当了上门女婿,和家里人从不来往。老七却不知所踪,这么多年过去了,都没有任何消息。只有他离得比较近一点,想跟那家里断也断不了。
看他多年没有孩子,他那糊涂的老爹老妈甚至说可以给他说个小的,生了孩子抱给刘春妮养,幸亏他附庸风雅看点报纸,知道这种错误不能犯。
杨大哥杨二哥有机会就劝他引一个小孩子,有了一个孩子之后就能带来自己的亲孩子。他有点三心二意,回去跟刘春妮商量了之后,两人都没下定决心引谁的孩子。
杨二狗心里不愿意引杨老大、杨老二的孩子,老大家最小的孩子10岁,老二家最小的孩子七岁,沾上哪一家都没有好果子吃。夫妻两商量着都打听一下。
结果有一天,杨二狗在单位算账的时候,刘春妮到家早看到他们家院子里有一个小孩,杨老二家的小兵。刘春妮问他:“你爹,你妈呢,你在这干啥?” 小兵就喊道:“我妈让我过来给我五爹当儿子,给我吃好的,喝好的。”
刘春妮心下有点不高兴,以为是杨二狗私自定下的。不过她也捏着鼻子认了,有些事情还是要顺着点男人。杨二狗回来家里看到了小兵,以为是刘春妮的决定。
这小兵就在他们家住了下了,不过夫妻二人都上班,有时候让小兵一个人在家也不行。没想到,杨二嫂善解人意,过两天院子里又多了十二岁的草草,说是她妈说了,让她过来照顾小兵,好让五爹五妈上班。
两人觉得有点不对劲,不过有两个孩子还热闹些,也就没有说什么。过了半个多月,杨老二一家拖家带口都来了,总共六个孩子,两个大人。杨二狗两间窑洞塞的满满的。
说是害怕小兵不适应。他两自诩文明人,说不引孩子了,话里话外让杨老二一家回去。杨老二每次说到这个话题,都骂老婆,打孩子,杨二嫂哭成一团,孩子们也鬼哭狼嚎,每次都草草收场。
刘春妮同为女人,很是同情杨二嫂,杨二哥看着是打老婆的人,对杨二嫂难免亲近了几分。杨二嫂也一幅感恩的样子,很心疼刘春妮上班辛苦,每天刘春妮把粮拿出来,她都抢着做饭。
对刘春妮是毕恭毕敬,笑容满面,刘春妮做什么,都会笑眯眯的上前:\"妮,你上了一天累了,我来就行了。\"慢慢的家里的厨房和粮房就归二嫂管了,刘春妮和杨二狗过了几天舒服日子。
不过他们慢慢觉得不对了,家里的暖壶不见了,烧水的壶不见了,粮食也吃的很快,到最后,他们夫妻两回家的时候,人家都收拾干净了,他们反而成了不受欢迎的客人。
刘春妮也觉出味来了,她的一片同情都喂了狗,人家就是做戏。杨二嫂就是那军师,全家都听她调动。光靠夫妻两都赶不走这一家人了。
后来是刘春妮回娘家搬了救兵,来了十来个大汉,一人许了二斤粮,才将老二一家给扔出去。当时闹得很难看,他们家里的东西基本都被搬空了。后来帮忙的人许的东西都是借的。这件事情以后,他们两也受了一段时间的苦,是问别人借钱借粮才把日子过去了。
刘春妮跟他闹了一场,他也发了狠,也绝了过继兄弟家孩子心,一个孩子后面跟着一家人,他跟刘春妮两个人是请神容易送神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