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曹魏认为刘备已经去世,几年来没有什么动静,因此放松了防备;而突然听到诸葛亮出兵,朝廷和民众都很惧怕。于是,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都背叛魏而响应诸葛亮,关中如雷轰顶,受到震动,朝廷大臣不知不什么对策,魏明帝说:“诸葛亮本来依据山险固守,当下亲自前来,正合乎兵书所说招敌前来的策略,一定能够打败诸葛亮。”于是统领步兵和骑兵五万大军,命右将军张郃监管军务,向西抵御诸葛亮。丁未,魏明帝到达长安。
由此看来,如果按照魏延的计划会是什么结果呢?魏延建议由其率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进军至长安。镇守长安的魏国安西将军夏侯楙怯而无谋,“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唾手可得。魏国聚集军队“尚二十许日”,诸葛亮大军可趁机“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便可一举平定长安以西。
魏延的建议虽然有些弄险,但是完全没有走岐山道的弊端。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当时关中守军毫无防备,魏延的五千精兵从子午道冲出来,长安守军肯定集结兵力堵在子午道口,诸葛大军再从斜谷出来就毫无阻碍,两军合击,曹军必败。
拿下长安之后,接下来派出两支军队,一支拿下潼关,一支拿下商於之道的武关,将关中与洛阳、南阳的道路堵死,曹魏空有千军万马也徒呼奈何。这就是兵贵神速。如果走岐山道,几万大军在山沟里折腾的时候,消息早就传开了,等你去街亭堵路的时候,曹魏大军已经从关中杀过来了。
“魏延每随诸葛亮从征,辄欲请兵万人,与诸葛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但诸葛亮制而不许。魏延常谓诸葛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魏延真是苦逼,赏识自己的刘备早早死了,碰到一个“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最后落到个夷灭三族的下场,让人悲叹。如果魏延在司马懿的手下,那将是另外一番风景。
“如韩信故事”:当年韩信取关中的时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让刘邦的大将樊哙修斜谷的栈道,吸引章邯的关中主力,自己亲自率大军走陈仓道突然出现,章邯急忙调转兵马,被韩信和尾随而来的樊哙打败,章邯投降,一战而定关中。
其实诸葛亮是有道德洁癖的,见不得人的瑕疵,又缺乏驭人之术,凡事躬亲,最后落得“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人才凋零的
景象。大凡有本事的人,都是有几分傲气的。骄兵悍将,持才傲物,人之常情,如何驾驭?这就相当考验上位者的领导才能。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刘备敢用魏延,刘封,曹操唯才是举,不问德行。而诸葛亮平生办事以谨慎为本,最忌讳见那种口出妄言之人,最喜欢道德高尚的君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治军以明,对于将领提出明确的道德要求。如《将苑·谨候》一文就集中表述了这方面的内容。诸葛亮认为师出以律,失律则凶,律有十五,其中明白地指出要“勇”、“廉”、“平”、“忍”、“宽”、“信”、“敬”、“明”、“仁”、“忠”等有关道德方面的要求。《将苑·将材》一文中要求将帅要具备“仁”、“义”、“礼”、“智”、“信”的才能。
如果在太平盛世,这样的要求也没错,但是身在乱世,这些君子就连生存下来都难,更何况建功立业?卫国战争时期,苏军作战部长什捷缅科大将讲过一句话:“战争到来,首先要淘汰一批和平时期的将帅。”
诸葛亮身前逼死了刘封,死后逼反了魏延。
建安25年(220年),孟达与刘封不和,刘封夺取了孟达演奏鼓乐的乐队,孟达一方面害怕刘备治罪,另一方面又对刘封十分忿恨,于是修书一封给刘备,然后率领部曲投降曹魏。孟达投降魏国之后,魏文帝曹丕派遣夏侯尚与徐晃助孟达袭取东三郡。孟达写信给刘封,劝刘封投降,但被刘封拒绝。
申耽、申仪两兄弟背叛刘封,刘封因此被孟达徐晃等击败。刘封回到成都后,刘备责备他欺凌孟达,且不救援关羽。诸葛亮考虑到刘封刚烈勇猛,刘备死后最终难以制服驾驭,于是劝刘备借此机会除掉他。于是刘备赐刘封死,让他自尽。刘封叹息说:“我后悔不听孟子度的话。”刘封自裁后,刘备非常伤心,为刘封哭泣。
当年刘邦作汉中王的时候,境遇比蜀国还要不如,为什么韩信一战成功?因为韩信敢弄险,刘邦敢点头。刘备早亡,这是汉朝气数已尽啊。
当年打74师的时候险不险?打锦州、打淮海、打米国的时候险不险?一招失误,满盘皆输!太祖敢点头,打米国的时候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们重上井冈山打游击!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份雄才大略,把家底全部拼光的狠劲,是孔明望尘莫及的。
对于诸葛亮失街亭,太祖的评价是:“初战亮宜自临阵。”认为街亭之战诸葛亮应亲自率领大军挺进街亭,堵住援军之路,因为这是生死攸关之地。又在《魏纪四》就诸葛亮出师木门道杀张郃事,作了眉批:“失街亭后,每出,亮必在军。”他认为这是诸葛亮接受了教训。所以街亭之败,诸葛亮也是要负重要责任的。
当年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对峙的生死攸关的时刻,时候,曹操第二次袭击袁绍的运粮部队是“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即曹操亲自率兵前往。虽然史书记载其兵力是“步骑五千人”,但考虑到长途奔袭的特点,这五千人应当大部分是骑兵,同时有少量步兵配合辅助。曹操在官渡之战关键时刻的兵力运用,表明曹军中有着一支规模不算很大但战斗力极强的骑兵部队。这支骑兵部队,有一个亮瞎眼的钛合金名字:“虎豹骑”。